薛兵旺 付昆 黄美忠
摘 要:本课题以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为背景,对现代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中国旅游类专业高等教育主要任务的假设,在办学定位、管理制度、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
关键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主动适应;区域旅游经济
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旅游经济和酒店业发展需要多样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主要定位在专科层次的技术型人才,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然走向多样化,既需要专科层次,也需要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本课题以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为背景,对现代旅游业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中国旅游类专业高等教育主要任务的假设,在办学定位、管理制度、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
一、研究现状
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 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 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 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 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1990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1990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 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要目的。1995 年4 月24-2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世界旅游组织和岛屿发展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 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大会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精辟的说明,为可持续旅游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 并制定了推广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已经进入了实践性阶段。 1996年9 月,为了响应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行动计划,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旅行与旅游业的21 世纪议程: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于 1997 年 6 月在联合国第九次特别会议上发布。1997年, 世界旅游组织授权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用以指导各地旅游发展事业。 旅游业作为以服务消费与精神消费为内容的高层次消费,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旅游天然地要求有好的环境。因此,旅游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应称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的先行领域。
在国外,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当今之世,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势不可挡。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之高,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对美国1929- 1957年教育投资增量的收益率作了测算,发现1957年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3%。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用不同于舒尔茨的计算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的计算表明,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35.3%。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许多经济学家运用各种方法对教育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迄今,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高等教育对于中长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卢卡斯等人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将知识和技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且认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特殊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可以使自身获得收益,而且能够促进其他要素收益的增长,从而保证了长期的经济增长。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说明,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的区域会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是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较慢的原因。
在国内,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拿“长三角”经济区域为例, 2010年.科技进步对江苏工业、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0.1%和52.6%,其中有7%左右来自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毕业生的贡献。当然,从国际比较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外延式到内涵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必将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
二、问题探索
(一)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同旅游酒店产业发展的人才规模和结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旅游酒店产业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数字递增,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酒店管理类人才在校生仅为43万多人,将来几年招生规模在18.62—20万人左右,将来5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14—19万人之间。加上本科和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酒店管理类专门人才同产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目前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酒店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上。从毕业生情况看,酒店管理专业占40.82%,酒店管理专业占46.35%,两个专业占了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87.17%;从在校生情况看,酒店管理专业占43.91%,酒店管理专业占38.83%,两个专业占了酒店管理类专业在校生总数的82.74%;从2009年计划招生情况看,酒店管理专业占43.24%,酒店管理专业占32.6%,两个专业占了酒店管理类专业招生总数的75.84%。酒店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毕业生培养、在校生人数、计划招生人数等方面分别占据了酒店管理类专业总数的87.17%、82.74%、75.84%,说明酒店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已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十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二)酒店管理专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的方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毕业生培养、在校生规模、招生计划等同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育的程度紧密相关。专业设置地区分布:东部地区占33.50%;中部地区占42.16%;西部地区占24.34%。专业毕业生地区分布:东部地区占34.34%;中部地区占42.46%;西部地区占23.20%。专业在校生地区分布:东部地区占33.36%;中部地区占43.99%;西部地区占22.65%。
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较高,酒店管理类专业建设时间长、水平高,人才需求上升为更高层次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本科以上层次)是发展需要,但高职高专相关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设置、毕业生培养、在校生规模、招生计划等偏少的情况客观存在,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发展规模上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中部地区。近年来适应了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酒店管理类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酒店管理类专业设置、毕业生培养、在校生规模、招生计划等在全国的酒店管理类专业中已超过42%,在服务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专业举办时间较短,该类专业的内涵和质量建设是今后应加强和努力的方面。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育程度较低,应用型本科高校数量较少,酒店管理类专业设置、毕业生培养、在校生规模、招生计划等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虽然有客观因素,但同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院校应加大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并在规模上应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
酒店管理专业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有的院校教育教学形式仍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特色不明确、不突出。出现了要么倾向于本科教育,要么倾向于中职教育,定位不明确,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管理岗位上不如本科生,基层服务岗位上比不上中职生的局面。课程体系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过分强调职业性的特色,强调面向一线基层,太注重技能培养,课程设置基本对应于旅游行业的运行部门,忽视了基础课程系统的构建,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设置还存在套用本科旅游专业的“ 三段式”( 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的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没有体现在课程学习的始终,从课程所占比例上分析,公共基础课程所占比例较重,而专业课程课时偏少。还存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必修课程的学习, 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的量不足的问题,覆盖面窄,忽视了学生行业素质的培养。
实训教学制度和机制有待建立完善。对于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校内必备基本实训设施没有明确地规定,各院校建设的实训设施条件欠缺,规格和层次也差异很大。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领导在思想上对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训基地资金上投入不足,造成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小,设施设备不足的局面。相当数量的院校还没有专业实训基地,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习基地从统计数据上看不错,但校企深度合作,企业长期提供稳定的实训岗位的不多。很多时候,学生名义上在校外进行专业实习,实际做的却是志愿者就能做的临时性打杂工作,既不能满足学校对实习时间的要求,又因为工作缺乏技术含量,不能保证实训质量。学生虽然经过了半年或一年的实训,但对旅游企业的整个运转流程仍不了解。师资结构中,传统型教师比例偏高。由于旅游类教师大多讲授过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对该专业适应性强,所以该专业的常规师资力量比较充足。但是,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聘请行业和一线专业人员的兼职教师比例偏低。缺乏规范、科学和系统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应该是一个长久的、科学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专业目标实现应是一个分阶段、分步骤的程序。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方向和目标的根本行动准则,而相当数量的院校缺少专业建设规划书。
三、对策建议
(一)确立发展我国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数以万计、多样化的高素质的旅游专门人才。目前,旅游从业者素质较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缺乏,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发展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这既是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的必由之路,也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要从本地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认真制定本地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力争做到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统筹旅游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
(二)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我国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布局和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抓好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应指导不同旅游职业学校专业布点的专业分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制定政策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对招生困难的专业,实行学费减免或补贴政策,适当降低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扩大入口;对设置过多或过滥的专业严格控制招生。适当扩大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自主权。鼓励高等旅游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优势,面向市场,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及专业的职业方向。
(三)组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同旅游企业战略性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个支柱产业背后,都必然要有一批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等职业院校为其服务。要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支持组建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由相关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组建职教集团,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与该集团主体群的教学和实习要求相应的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实体参与;二是职教集团应有规范的章程,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产教联合体。职教集团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协作、参资、参股、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组建与我国旅游、酒店、会展、现代服务等八型职教集团,与我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四)突出重点,以强带弱,促进我国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上档次、上水平
重点建设一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名校,树立我国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并以品牌旅游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优质办学条件、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呈现出相对不平衡现象。可根据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对高等旅游院校分类指导。重点发展的优秀学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投入上倾斜,鼓励和支持这类院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进入全国一流高等旅游职业院校行列,带动我国的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对实力较弱、发展缓慢的院校加强指导,通过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控制,加大投入,促使学校快速发展。对办学条件好、规模大的院校,可指导其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在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上适当放宽。对行业属性明显的院校,指导其突出行业企业优势,办特色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学校做大做强,在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上要有所引导,在专业建设上实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庞祥武.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理论界,2005,(1).
[2]林金良.论区域经济建设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3).
[3]谌莹,唐志军.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8,(3).
[4]吴彤林.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