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体系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2015-05-27 15:55房董祥
当代旅游 2015年3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房董祥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以回归乡野回归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快速发展起来。乡村旅游顺应了当前旅游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满足了人们希望远离城市喧嚣、贴近自然生态的需求。本文基于旅游活动体系的视角从三个维度探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活动体系;发展趋势

一、引言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城市化进程、农业结构变迁、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改变、道路交通改善等背景下发展起来,并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以及我国一些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引导,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我国全年乡村旅游新增收入400亿元,新增就业约20万人,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五一、十一和纯洁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提炼出乡村旅游的三大要素,即主体、客体和载体。主体是显著区别于乡村的城市居民;客体是发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展现和服务乡村旅游所依托的基础产业、提升产业和服务产业。

本文分别从乡村旅游的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角度对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今后我国乡村旅游将会呈现主体原乡体验趋势、客体空间演进趋势、载体产业聚集三大趋势。

二、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一)主体“原乡体验”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区别于乡村的城市居民,他们关注的点在于体味原真乡土文化,在于追求乡村原色原味的乡土旅游体验,在这里我们称之为主体的“原乡体验”需求。

《说文》有“原,水泉本也”,“原”小篆字体为“   ”,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故“原”是“源”的古字,是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礼记·孔子闲居》中有“必达于礼乐之原”,《史记·货殖列传》有“原小则鲜”,《易·系辞》有“原始要终”,师古注曰:“原,谓寻其本也”。“乡”字甲骨文为“      ”, 像二人对食形,本义是持酒(酒器)食款待别人,后引申为“乡村”、“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两种解释。所谓“原乡”即“原色本乡”,意味着传承着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原乡体验”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在《诗意的栖居》中的安居、栖居、怡居和挪威建筑师诺伯格· 舒尔茨提出的“场所精神”理论中的场所定位、场所认同、场所依赖相对应。乡村旅游发展未来趋势是体现乡村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的场所精神,给乡村旅游主体带来原乡体验。

(二)客体空间演进趋势

乡村旅游的客体主要是发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物质空间,按照空间在乡村旅游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将其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游憩空间和交通空间。

1.生产空间维度

生产空间维度上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是主要在传统农业空间和现代农业空间的发展趋向。传统农业空间重点指代牧场畜牧业和田园种植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空间重在维持原有的乡村农牧业风貌,现代农业空间重在发展趋向是指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让游客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体验田园式生活,让乡村的生产空间格局更加多元化,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需求。

2.生活空间维度

生活空间维度当地居民生活空间和游客生活空间两个层面,这两个空间的交叉叠加区就是所谓的交往空间。在乡村旅游交往空间层面发展趋势是慢城小镇生活。

慢城起源于慢餐运动。1999年10月,意大利基亚文纳、布拉、波西塔诺、格雷韦因基安蒂四个小城的市长联合发布了著名的《慢城运动宪章》,提出建立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意大利奥维托成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慢城”。成为慢城的四大前提:体现对小镇、居民与客人的关心呵护;保持小镇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与自然状态;在不丧失传统遗产的前提下,融入工艺技术;承诺为所有人提供纯净的环境,公平的交易与健康的食品,并且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直保持高品质的生活。慢城的八条公约:人口不超过5万;深切地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大力倡导与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培育本地文化,保护当地风俗习惯与文化遗产;推行健康的饮食方式与生活方式;支持当地手工艺人与本地商业的发展;热情接待外来客人;鼓励积极参与公共活动。

3.游憩空间维度

游憩空间层面重在为游客营造良好的原乡旅游体验氛围,满足游客的多方位需求,做好游客的体验管理。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有5大要素:地貌、地质、土壤、水体、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气候、生态等环境要素;文化遗产、人文活动等文化要素;人文景观、人工景观等景观要素;游憩活动、游憩设施等休闲要素。游憩空间按形态划分可分为组团状游憩空间(川西林盘景观)、线性游憩空间(乡村遗产廊道)和集中式游憩空间,在游憩空间上开展乐活生活方式乡村体验。

4.交通空间维度

交通空间层面重在乡村旅游线路与交通线之间的串连,形成多样性的旅游线路与方式。以乡村旅游景观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线索确保旅游者有效进入,并将农村旅游资源本身整合至极致,进而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浓缩乡村风光、风土、风情、风物的菁华空间,同时提升景区的知名度。重点打造乡村风景道和遗产廊道,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达性和道路景观的趣味性。

(三)载体产业聚集趋势

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乡村产业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农、林、牧、渔业向农、林、牧、渔、旅游产业综合过渡,今后随着文化产业向各个领域渗透,乡村产业无疑会形成传统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集群趋势,尤其是文化产业中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会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乡村产业在群集趋势下的产值得到极大地提升。在这里我们把乡村产业分为基础产业、提升产业和服务产业三大类,基础产业是指依托传统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农业景观和产业,主要包括传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总部经济;提升产业是指延长原有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进化与创意发展,主要是指手工工艺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产业是指融入休闲、度假、养生产品开发,完善基础配套建设,辅助农业经济发展实现高附加值的休闲服务为配套产业。基础产业、提升产业和服务产业均衡协调发展,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1.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在传统作物种植方面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和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生产,在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中重在营造大地景观和乡土气息;经济作物种植方面提升原有农业的层次,突出地方和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立体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在农业总部经济方面主要涉及农业及农产品的设计、研发、营销、品牌、物流和金融等内容,为发展基础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和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

2.提升产业

提升产业重在发展手工工艺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上。当前我国手工艺品面临着传承受阻、缺乏创新、过度商业化、机械化冲击和传统文化内涵缺失等诸多困境,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上要更多的关注手工工艺品困境方面的解决。在知识产权、创新设计、文化回归、人才培养和多途径营销层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让乡村手工艺品真正的别具特色。在旅游装备制造业上结合地理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发展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自行车,不仅丰富了游客参与体验的内容,还可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发展。

3.服务产业

服务产业方面主要是三产围绕一二产做好配套服务产业,形成休闲农业的各种业态模式,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健康产业、住宿餐饮业、观光及运动服务业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态。在文化创意产业上要依托当地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民俗民风积极挖掘物质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产业,丰富旅游业态,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健康产业上要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实现养生养老、营养保健和健身娱乐的发展理念,促进乡村旅游健康产业发展;在住宿餐饮业上要健全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餐饮业,积极发展体现当地民俗特色文化的乡村客栈;在观光及运动服务业上注意乡村大地景观的营造和运动服务业发展,依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无障碍户外运动旅游。

三、小结

本文是对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研讨会上的提炼和总结,从旅游体系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维度对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论述。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保持和维护好乡土文化、乡土特色、乡土优势。一定不要搞运动式开发,不要搞千村一面的标准化、雷同化开发,不要搞乡村开发的简单城镇化。要积极的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永续乡土文化的根,让“乡愁”看得见摸得着。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