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课改精神,把握课改脉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的要点,在这些关键环节上做文章,提高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使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持续深入开展。
一、以更加超前的教学,布置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往往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感知基础,因此教学环节前置非常必要,也很重要。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环节前置,让学生更加熟悉地将要学习的内容,自主解决部分基础内容,让课堂教学专注于疑难问题突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的指导和把握。例如,在《童年的朋友》教学前,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预习要求:一是了解高尔基的基本情况,熟悉更多的文学常识;二是解决本文所涉及的生字生词;三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熟悉,尝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人物形象特点,从中找出能够发挥支撑作用的关键语句和段落。这三个方面的预习要求,涵盖了从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到基本内容、思想主题四个方面,笔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整个课堂就会专注于难点突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二、以更加形象的教学,演示丰富的语文课堂
许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重在知识点掌握,重在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而对教学手段重视不足。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具有片面性。在当前素质化教育背景下,帮助学生形象把握和提高理解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支撑功能,尤其是多媒体手段更是当前诸多教学手段中的经典之最。例如,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教师就是讲破喉咙,学生对这一事物也是一知半解,因为这一科技研究远离了学生生活。而笔者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手段演示作用,一方面以动画模拟方式向学生形象展示了细胞克隆全过程,变深奥的科技研究为浅显的动画演示,既提高了教学深入浅出的效果,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另外还以现实研究中克隆的成果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增加了教材信息容量,对学生而言可以理解得更加形象,极大地缓解了学习难度。
此外,在《国宝——大熊猫》等课文的教学中,笔者也注重以一些生动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图文并茂地学习课文,这些生动信息的加入能够让语文教学向着更加形象的方向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双重促进功能。
三、以更加灵活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能力
当前,教学改革一大显著特征是充分彰显学生主体,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深、学得更广,而教师讲得更少、讲得更精、讲得更具引导性,语文教学应当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广大教师也要结合初中生思维特点、理解能力、学习基础,以灵活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彰显能力、提高兴趣、锻炼素质。
在《最后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教材内容,把握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笔者在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将以往的被动传授课堂转变为主动引导、师生探究的良好平台,让学生在小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况课文内容,用“这是……的最后一课”浓缩出自己的感受,从整体上分析把握教材内容。接下来通过出示在屏幕上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最后一课和以往上课有哪些不同?请列举事例或语句进行说明;(2)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小弗郎士的内心开始醒悟,韩麦尔先生也是描写的重头戏,在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何特点和奥妙之处?(3)课文成功将景物、细节、动作、心理描写融合起来,在烘托情境、营造氛围、表现思想、刻画人物方面发挥了综合促进作用,请举例并加以分析;(4)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何特点?以“下课以后”为题进行续写拓展。在这样的一组思考题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小组之间不断交流,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深入到教材的字里行间掌握描写手法、领悟写作技巧、感悟形象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学到了写作技巧,深化了思想情感。
四、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拓展体现素质目标
初中生活泼好动,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难以将思维禁锢于课堂范围,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丰富的课外拓展,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需求,拓宽学生在语文综合素养方面的发展空间,笔者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探究。
例如,在鲁迅的《社戏》教学后,引导学生认真发掘本地有哪些风俗民情,从自己的居住地入手,向亲朋好友打听收集并整理出来,这既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再比如,《济南的冬天》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把握老舍在课文描写中的手法特色,将其移植到家乡冬天景色的描写中开展仿写训练,通过仿写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技能。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始终走教学改革之路,把握住课改脉搏,精准发力,实现教学成效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2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