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之策略

2015-05-27 16:41邱伟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生策略

邱伟华

摘 要:培养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是实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正确的解题步骤,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87-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是实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笔者看法如下:

一、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应用题,就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再现。古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学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要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得好,自然是很难办得到。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将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学得扎实。如:对于简单应用题,关键是能够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所以同简单应用题关系最为紧密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加、减、乘、除的概念。不管是什么样的简单应用题,都要用加、减、乘、除四种算法中的一种算法或混合算法来完成为此,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解答简单应用题,就必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乘、除法。只要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学生就能以简驭繁。

再如:对解答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必须首先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比较,有什么扩展,即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必然用分数乘法。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不管怎么讲解,首先都必须明白除法和乘法的关系,即先列出含未知数的乘法式子,再根据除法的意义推出要用除法计算。如果不这样分析,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是很难讲清楚的。从这些事例就体现了帮助学生扎实学好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除法的关系等知识的重要性。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对于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就是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要弄清楚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题意。

如:六年级的一道题:一捆电线长若干米,剪去它的50%又12米,再剪去剩下的50%又8米,最后剩下18米,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学生读题后,还是不太明白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关系,哪些没有直接关系,如在学生审题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哪些已知数量跟相应单位“1”的分数对应,再通过分数乘法意义就解决问题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就难以理解了。实践证明,学生不会解答某一应用题了,往往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题意,就等于解答应用题中完成一半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提议我们教师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

解答应用题,特别是复合应用题,掌握一定的正确解题方法很重要。小学三年级虽然指出根据解答应用题一般步骤,即: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式子,并算出得数;4.进行检查,写出答案。但不是从三年级才要求学生这样做,而应从一二年级开始讲应用题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样解题。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正确解题步骤的习惯,特别是检查和写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正确与否,学生要能自我评价,正确的要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是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很多小学生不关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定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课程標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题选材上、数学教学上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植树问题的相关应用题:有200米长的公路,要在一侧栽电线杆,每20米栽一棵,需栽几棵电线杆?让学生想种树是怎样栽的?它和栽电线杆有什么相同点?通过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能独立解决此问题,明白在间隙的基础上加1的道理。又如:一年级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为迎“六一”,小兰做了12朵红花,小冬做了8朵黄花。小兰比小冬多做几朵花?先让学生摆出12朵红花,8朵黄花,使小兰的红花和小冬的黄花一一对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小兰和小冬比,小兰的花多,小冬的花少;再引导学生,小兰的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使学生理解从小兰的12朵花中去掉和小冬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小兰比小冬多的朵数,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小冬比小兰少做几朵。通过这样的操作和分析,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这种应用题中较大数和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了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翟琳琳.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 田 军.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石家庄:学周刊.2014(05).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生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