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
“我在西塘等你!”
这声音,总在耳畔回响。
西塘——吴越古镇,在春的烟雨,夏的河风,秋的艳阳,冬的欢庆中等待着你。人,可以游方四海,西塘,却似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朦胧的,安然的,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等待。那是一场与江南水乡的约会,是一次走入水墨古画的奇幻之旅。放下都市人永远摆脱不了的忙碌与疲惫,放纵自己的身心,穿越2000年,去西塘做一个清闲懒人,寻找那久已不见的从容与迷醉。
春秋的水 唐宋的镇
河,是西塘的灵魂。没有了这条千年流过的河水,西塘就没有了灵动之美,没有了水乡人家,没有了浣纱的女子,没有了多样的石桥,没有了西塘的一切。
伍子胥通漕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当年的伍子胥为的是水上交通,是为国为民,怎知2000年后,却繁华了一地的旅游。
总有人问:何时来西塘气候最好?景色最美?
西塘的四季皆美,四季皆宜,一年俱是旅游的好时间。
春天的西塘繁花似锦。春雨中,西塘水汽氤氲,从河面浮起,烟雨迷蒙中望见古老的拱桥与青砖小路。阳光是温柔的,照着一早出行的渔舟。
夏季的黄昏,河风初起,吹散白昼的酷热。烟雨长廊下红灯高悬,沿岸而坐,听河水潺潺,品黄酒吃“六月蟹”,自在享受。
秋日的西塘,天空碧空如洗,蓝天下,白墙灰瓦,河面上倒影微澜,如置身画中。
冬日的西塘,是欢庆与快乐的。特色的年节活动,浓重的中国红巧遇晶莹的雪,古镇的美镌刻在心,时间仿佛凝固,留下动人心弦的隽永记忆。
古朴温柔的西塘,无时不美。
明清的建筑
西塘的美,隐藏在市镇逼仄的建筑之内,不得轻见。
当地人带着你穿街而行,就在你逐渐厌弃周围现代化嘈杂的建筑与设施,内心渐渐失望之时,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斑驳的粉墙投影着历史的痕迹,以为突然走进了时空隧道,还未清醒,就看到了真实的西塘,梦里的水乡。小弄深邃,把尘世的喧嚣抛在了大街上。精致的桥、粉墙、黛瓦、酒旗招摇,有小舟悠悠荡来,西塘如一轴古旧恬淡的水墨画,跃入游人眼帘。
河边有个亭子,连着亭子是白石砌就的埠头,可临河而望。由此亭东行,走过一截青石铺路的街道,左手处便是若飞虹横架的环秀桥。环秀桥跨弧很大,与水中倒影相衔,几成一圆,这样就利于船行其下。站在桥顶,与两旁房屋的屋脊相平。从环秀桥漫步而下,便走入西塘最负盛名的烟雨长廊。
长廊的形成,是因为路边的商家把屋檐向前加长延伸至河边,以立柱支撑,就形成了遮风避雨的廊。临河人家,家家如此,一条数千米的长廊就形成了。这种长廊在传统的江南小镇都有,而以西塘为最长、最完整、最负盛名。
长廊下是青砖铺地,这与乌镇安昌等小镇廊下以麻石铺地是不一样的。而且那青砖不是平着铺在地上,而是立起以侧面为上,一个个挤着,这样就会很结实,不容易破碎。完全可以媲美于石板,而且砖与砖的接缝自然组成美妙的几何图案,青青的,平淡而雅致。立柱是原木的,风雨沧桑,已成苍黄色,柱下的白石柱础,不事雕琢,自然质朴。
【桥】
西塘有三大特色:桥多、弄多、廊棚多。
有时候两河交汇,就有桥相接,岸岸相连。送子来凤桥就处在两河交接的地方。送子来凤桥是廊桥,一道白墙,将桥从中隔为两边,一边来,一边去。墙上有镂窗,左右可相望。这种桥也叫风雨桥,因桥上有廊,廊下有椅,可供行人遮风避雨,稍事休息。这种桥还有个美好的名字,叫作情人桥。据说男女走在桥上,要各行一边,若两人从桥上来去,能隔窗相望,便是有缘。送子来凤桥始建于宋,历代毁而重建,据说建成时有凤来仪,落于桥头,因名之。送子来凤桥下,就是西塘的游船码头。
又一个两河交汇处,形成了烧香港,横跨南北的永宁桥头是西塘最为繁忙的路口。永宁桥是梁式石桥,正面望去,桥身如一个梯形架在河面上。桥栏杆及桥面都是麻苍石条砌成,石桥栏杆上略加雕饰,因了数百年风雨而有些模糊了。然而,因模糊,更有了古朴的味道。
【马头墙】
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形,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
【美人靠】
俗话说“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据说最早的美人靠是吴王为了讨好美女西施而建的。西塘方言中“鹅项靠”与“吴王靠”是谐音,有人称之为“吴王靠”。后来此样式在江南一带的临河建筑中广为运用,现在的美人靠也是“每人靠”,每个人都能靠!
【河埠】
河埠不但是停泊船只、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主妇们在这里浣衣洗米,在这里张长李短。即便是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依然有镇民们尤其是年长者,喜欢并习惯使用河水。比如洗床单,用木槌重重地捶上一阵后,投在河里大力甩动漂洗,又快又节水。以前买东西极为便利,只要听到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走下河埠,上船讨价还价,成交后提着东西回屋去。还有更省力的,有些主妇在小楼上用绳系着个篮筐,把钱放在里面吊下去,成交后再把菜果和油盐酱醋吊上来。这种足不出户的采购方式,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
【船鼻子】
河埠与船只的关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您就可以发现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缆绳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只。这就像绳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样,所以孔眼石就被称作“船鼻子”。最初船鼻子只讲究实用,久而久之也开始讲究美观,往往被雕琢成如意、花瓶、暗八仙等纹样,极富传统文化情趣。
【系缆石】
系缆石状似石莲花,埋入土中,形似莲花桩,供过路舟船停泊系缆。一个缆石上可同时拴几根缆绳,这也是古代镇上为数不多的公用设施之一。
【花墙】
它是用普通的瓦片组搭而成的。一般位于天井或院子的围墙墙体的上部,用来通风,既美观又实用。
【高阶沿】
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特别是临河的人家讲究财不外露,有“小小蟹洞里能摸出个大螃蟹来”所比喻的建筑特点。如果稍加留意,人们往往在大门口就能观察到主人身份或身价的特征。在明代,建筑用石一般用青石,但到清代,由于“青石”的“青”与“清朝”的“清”同音,改用毛石。西塘镇内有的人家门前阶沿有一尺多高,就是因为明代时的门前用青石铺地,到清代再用整条毛石盖上去形成的。
【观音兜】
西塘全镇几乎找不到屋顶上张扬的飞檐翘角,处处显示出平民文化元素。大多房屋的顶都是最简单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顶。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税,纳税的标准是正梁,几根正梁交几份税。要想扩大面积又不交税就只有想办法,西塘人很聪明,建房就用硬山顶,只需一根正梁;东西厢房一般是单屋面落水,没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与屋顶。把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像兜的头巾,很具风韵,人称观音兜。
【花窗】
花窗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为各种格子图案,也有格子上再雕其他花样或吉祥图案的。这是当地人思想上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体现,在人们刚开始用玻璃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东西和全家的生活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不妥当,但又非常想赶时髦,所以出现了在玻璃窗上再用木格子作掩。
繁华的街市 现代的人
西塘自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如今的西塘,店铺鳞次栉比,沿着烟雨长廊一路铺开。北京人在西塘的街市上行走,总会有种错觉,好似行走了近千公里又回到了南锣鼓巷,一凝神的工夫,却又似徘徊在后海沿岸。然而,定眸细看,原来不是北京。这里,不似南锣鼓巷的现代化气息,这里的店铺在现代与古典中和谐又统一。左一家英式红茶店铺,右一家却是西塘古老的制糖工坊。明明如此不搭的两家店面,却毫无一丝的违和。它们仿佛就这么一直待了几百年,仿佛就该如此安置,仿佛非如此就不西塘一般。
饮食文化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和西塘淡泊的天人合一的处世习性,造就了它饮食与文化的同一主题。西塘的菜肴美味而不奢侈,好看而不强求做作,不拘形色,而讲养生,求新鲜、好美味、重文化,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也更具科学性。
【菜品】
西塘有很多名菜佳肴,更妙的是西塘的餐厅。它们依水而建,环境古朴自然。美食与美景相容,更是令人胃口大开。
西塘的名菜具有着江南水乡的特色,同时又有着浓郁的本地特点。
清蒸白丝鱼、梅干菜扣肉、菜花鱼蒸蛋、毛豆菱角、油炖菜心、馄饨老鸭煲、荠菜包圆、油盐蟹、鳑鱼、响油鳝糊、酱爆螺蛳、蒸双臭、八珍糕、送子龙蹄、荷叶粉蒸肉、六月红……一道道菜品色泽或清淡,或浓郁,各有特点,美味绝伦。
荷叶粉蒸肉为古镇的传统名菜,五味调百味香。采用适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粉、豆腐衣和新鲜荷叶,配上丁香、八角、酱油、甜面酱等调料精制而成。此菜风味独特,肉质酥糯,清香不腻,既可下酒,又可作点心,且充分发挥荷叶解暑清热,散淤止血的药理作用。
每年蚕豆上市后,取青皮黑头的蚕豆晒干,取陈皮、花椒、料酒、盐、茴香等与晒干的蚕豆共煮,令味道快速而完全地进入豆中,而后取出,并滚上甘草粉晾干,待七八分干时再放入大锅中炒脆。这样,香脆美味的五香豆便制成了,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种小吃。
八珍糕选用山药、茯苓、芡实、米仁、麦芽、扁豆、莲肉、山楂等八味草药,以优质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此糕青黑发脆,初以能消小儿疳积而走俏。后由于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口感香甜,且益脾胃,成为江南名点,享誉百余年而不衰。
六月红是指农历六月的所产的河蟹。“六月红”的蟹身只有鸡蛋那么大,蟹肉鲜嫩、蟹肪滴油、壳薄,放入清水一蒸就变绯红,故此得名。在杭嘉湖一带还流传“穷再穷,不忘六月红”的俗语,那是对“六月红”河蟹的赞美。
西塘的粽子有很多口味,如鲜肉、豆沙、猪油、赤豆等,虽然粽子是一种很多地方都有的小吃,可西塘的粽子却因米好、料足、捆扎紧实而更香、更糯,成为如今小镇深受欢迎的传统食品之一。
【黄酒】
来西塘不品黄酒,不如不来。
西塘人历来爱喝点黄酒,因此,在西塘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如今全国最大的单个黄酒生产企业——嘉善酒厂就坐落在西塘镇的北部。该厂严把质量关,生产的花雕、善酿、黄酒等汾湖系列20多个品种,酒性温和,酒味醇润,口感独特。
在西塘各个餐厅里,你还可以品尝到各家独特的自酿黄酒。口味清淡爽口,独具风味。佐以酸梅,温上一壶黄酒,赏河品酒,快意人生。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