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红枫
两江汇流处,繁华都市内,一座悬在空中的街市!
可看高峙悬崖的吊脚楼、逛曲折幽深的山城老街、赏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品麻辣鲜香的地道美食,观灯火辉煌的山水夜景……
如果要找一个汇萃了重庆最多民俗风貌,可以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重庆、爱上重庆的地方,我的推荐一定是——洪崖洞。
整个洪崖洞就像是老重庆城的缩影,在高达75米的悬崖上建造了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巴渝特色建筑——“吊脚楼”。以前是用捆绑的杉杆支撑着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现在木头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不变的是那依山就势、层层耸叠、错落有致的风貌,像一首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山城民谣,而如黛的青山、奔流的江水,则是它亘古不变的陪衬和背景。
走进洪崖洞,就像走进了巴渝的历史。如果说悬崖上的吊脚楼是一部站立的巴渝文化巨著,那么它内部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格,则以精心打造的民俗风情、厚重传神的人文底蕴,丰富着巴渝文化的每一个细节。
踏上充满怀旧气息的青石板街道,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眼前的场景似乎被滤镜过滤了杂色,青砖石瓦、飞檐斗壁、镂花窗格……像一张张光影迷魅的黑白老照片,勾起人心底那些模糊而久远的记忆。
散布于各个楼层的雕塑,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老重庆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城市阳台”上矗立着大型组雕《记忆山城》,在巨大的山体中融合了重叠交错的吊脚楼、狭窄的小巷、蜿蜒的石梯、陡峭的悬崖……让人想起了那首流传已久的打油诗:“重庆山坡多,出门就爬坡。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打闪。”正是这种独特而艰险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重庆人坚强乐观、敢闯敢拼的性格。
还有表现街头艺人精湛演技的“独角戏”,打更匠、剃头匠、锔碗匠、黄包车夫等等,充满浓郁的市井气息,把已经湮灭在古城历史中的生活场景定格在一个个神态逼真、惟妙惟肖的雕像上。
城墙边的铁炮和士兵,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易守难攻的要塞。历史上的重庆,作为从中原翻越秦岭入川的锁钥之地,曾留下无数残酷厮杀的记忆,就像士兵手上那柄锈迹斑驳的长矛,嵌在历史的断层,凝重如江上的雾气。
还有在洪崖洞入口临街处所立的张培爵烈士的纪念碑,它让人想起了重庆那些著名的红色旅游地,想起了属于这座城市的苦难与光荣。
站在平台上俯瞰嘉陵江水缓缓汇入长江,它们以自己的存在无言地传播着岁月的声音。九开八闭的城门如今只剩下两座,唯一的城墙遗迹残留在了通远门。洪崖洞复制了一处城墙,一如它把快要消失的吊脚楼复制到了绝壁上。人们对于逝去的历史总是有种莫名的感怀和无可挽回的遗憾,于是要用某种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洪崖洞无疑便提供了这种方式,它用一个个记忆符号还原了关于老重庆的印象,串起了岁月中那些令人怀念的片段,并让人们通过抚摩细节一点点扩展着关于重庆明天的想象。
要了解重庆,仅凭眼睛是不够的,还得用舌尖才能充分品味到跃动在这座城市血脉之中的那股子燃烧如火的豪爽与热情,所以每次到洪崖洞,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奔向四楼的美食街。
熙熙攘攘的人潮,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吆喝声,木杵“砰砰砰”地舂着糯软的糍粑,铁刀“喀喀喀”地切出薄如纸的合川桃片,手工艺人展示着捏面人、糖关刀的绝活儿,脸上涂着油彩的“张飞”神气地坐在牛肉铺前,手里拿着串串香的妹子婀娜地招摇过市……整条街道就像一场流动的美食盛宴,鲜美热闹地侵入每一处感官,空气中弥漫着山城特有的麻辣香味儿,刺激得味蕾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兴奋地颤抖。
麻到骨子里的老麻抄手,辣得人直冒热汗的酸辣粉,香得连舌头都快吞下去的灯影牛肉丝、记忆中只在童年吃过的炒米糖开水……还有涪陵油醪糟、江津米花糖、南山泉水鸡、垫江荤豆花、磁器口陈麻花、城口老腊肉、武隆羊角豆干、较场口凉糕、山城小汤圆、永川豆豉、乌江榨菜、毛凉粉、豆腐脑、木锤酥、香脆椒……重庆各地形形色色的美食,丰富得令我这个老重庆也觉得眼花缭乱。对外地人来说,这时只需敞开肚子大快朵颐,不辣得每个毛孔都张到最大你就体会不到什么叫做重庆式的酣畅和爽快。
若想买到传统的手工艺品,便去逛逛三楼的天成巷百业工坊老街。綦江版画、梁平竹帘、手工编织的装饰物、木料雕刻的脸谱面具,用重庆市树黄桷树叶制成的叶脉画,还有蚕丝、刺绣、剪纸……爱不释手地轻抚着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巴渝文化特有的气息便点点印在指间,历尽多少岁月的磨砺,无数民间艺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就在灯下悄然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华彩。
不知不觉中,已是华灯初上。这才发现,洪崖洞最美的时候是夜晚,一如夜晚是重庆最风情万种的时候。
一串串亮灼灼的大红灯笼高悬于飞檐翘角之下,光线如流金般洒在精致的雕花木格上,勾勒出迷离虚幻的景象。
若从江上眺望洪崖洞,黑夜隐没了山的轮廓,只剩下镶嵌在绝壁上的亭台楼阁,被金色的灯光描摹得瑰丽璀璨、异彩纷呈,像一只行驶在天上的金碧辉煌的画舫。
若从洪崖洞眺望远处,对岸斑斓多变的万家灯火,犹如一片浩瀚的星空,还有如宝石般晶莹剔透、轻灵漂浮的大剧院,如水晶宫般美轮美奂的科技馆,仿佛重庆的过去与现在隔江遥相对望,在一条绮丽流彩的光河中映出了重庆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