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优化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提质增效的途径。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行为来实现这一需求呢?现浅谈如下: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教学要从个性化教学着手,可以采用教学目标分层、个体或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完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答案,让每位学生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达到某种完善程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城域网,开发网络资源,鼓励学生上网学习。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资料,作为教学资源。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四册中《台湾的蝴蝶谷》的第三自然段通过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台湾蝴蝶谷奇特的景象,但文中说的黄蝴蝶、许多蝴蝶飞舞的景象学生没有见过,笔者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与课文相配的许多蝴蝶飞舞的课件,课上播放,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蝴蝶飞舞的奇特、台湾蝴蝶谷的美丽、祖国宝岛台湾的可爱。让学生沉浸于情境的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产生乐学的情绪,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评价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双方的沟通、协调,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教育的价值判断,更是对教育“增值”途径探索的过程。教师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这是实施教育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评价要注意评价“学生的素质”,并不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要体现全面性、发展性。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个性化,评价要尽量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实行“两变”:一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二是要变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是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条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策略、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及调控,从而使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发展个性、特长。
教学评价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进取,关注学生的情感,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内容、灵活化的评价方式、动态式的评价过程,全面、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走出文本,寻找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外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
语文设立了语文课程、活动类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是基础,是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主要解决教育中的共性问题;活动类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讨论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形成综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的统一,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提高综合能力;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培养特长,发展能力。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参加参观考察实践活动、参加劳动服务实践活动、参加体验生活实践活动、参加科技创造实践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培养特长。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时时、处处、事事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进步了”,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改为教师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教师要抓住这次课程改革的精髓和核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仲丽,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