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娜
摘要:声乐演唱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歌唱艺术水平高低起到了决定作用。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能帮助表演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对作品内涵思想的表达能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反之,若精神长期处于消极、抑郁、紧张、浮躁状态中,过分的看重得失,压力过大,而又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调控,在表演过程中则往往会失误连连,发挥失常。本文认真分析了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并就其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声乐演唱 心理因素 影响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而获得的。传统声音演唱教学在教学理念认知上长期存在误区,即重技能而轻思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往往将重心落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吸收能力和对学生歌唱发声技巧及对音乐的处理能力方面。诚然,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演唱功底是一名优秀声乐演唱者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演唱者培养艺术素养的必修课程。然而艺术素养的形成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积极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其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与表达。同时实践也证明,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基于此并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在现场演唱中充分甚至可能超常发挥。
一、声乐演唱中心理因素的影响
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基于自身对作品内涵的主观意识的理解。优秀作品的成功演绎是声乐演唱者对音乐作品成熟的认知和细致入微的考究,其不仅仅体现了歌唱者对作品的情感认真态度也是歌唱者走进原著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非但在心理因素上起到了良好的效用,而且也是歌唱者与原著者的二度精神融合。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声乐作品的发挥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两者是互补与相辅相成的。
对音乐作品内容本身来说,推动其成为一部震撼人心、盛誉满堂的经典作品的心理因素多样,其中演唱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作用不可被忽视。
首先,歌唱者心理状态是影响该音乐剧是否演出成功的直接决定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负责也是对演出者自身的交代。自信的生活和情感状态是演出作品的必要前提,拥有一个完整的心理情感也是走进原著作者内心生活的重要一步。试想一个没有完整情感生活的人生如何能融入到作者复杂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如何能将原作者对社会的控诉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其次,演出者积极地主观能动性是声乐演出达到出其不意效果的重要调剂。声乐演唱如若完整地按照剧本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虽在章节调理上无可厚非,但此类声乐演出少量即可,一旦大规模、重复性进行演出就会令观众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正如经典小品一样,经典地被重复演出、经典地毫无新意。演出者基于自身对声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同时配合娴熟的演唱技巧,将声乐作品以多种形式内容进行演出,正体现了其主动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同时这也是作品内涵的再次升华,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是声乐演唱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
最后,优秀作品的成功往往背后都有一个极具特点的演唱者作为代言,而代言的本质其实就是对该作品有着极度欲望的演出者的其他形式的标示。对声乐演唱强烈的欲望是促使一切积极因素诱发的催化剂,对声乐演唱的兴趣也是促进其能坚持走声乐演唱道路的重要原因。一个音乐演唱者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将自身成熟的演唱技巧与知识经验相融合,参合已有对音乐话剧的别样理解,带着强烈的演出欲望才能将声乐演唱表达地行云流水。
对声乐演唱者来说,优秀作品的成功演绎不仅仅需要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行诱导,作品的成功也讲反作用于演唱者,将演唱者的心理状态、经验技巧以及对文化作品的理解层次带到更高的境界。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作用是良性循环的。第一,声乐作品的成功演绎有助于增强演唱者对自我水平的认可程度和增加其演出的自信心。往往多数的音乐家在初探聲乐领域之时都会显得生涩、踌躇不前。自卑的心理状态亦或者对自我真实水平的不信任是导致音乐演唱者临时调换的主要原因。没有强大的内心支持是无法走到人生音乐的巅峰的。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成功性声乐演出可以极大丰富其内心,促使音乐演唱者在音乐道路上大步跃进,在音乐探索的路途中更为大胆,并且敢于突破已有的认知,在新的领域进行创新性尝试。第二,丰富演唱者内心的情感状态,提升其文化熏陶与素养。在21世纪的今天,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优秀的音乐元素逐渐融合在我国传统的声乐当中。通过演唱不同地域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音乐作品可以了解多样的民族文化风情,深刻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在音乐上的具体体现,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变得如鱼得水。并且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仔细揣摩可以理解作者彼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心态,借此方可丰富演唱者的情感生活,并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领略真实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对促进演唱者的心理成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因素的正确培养
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的完美发挥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作用,声乐演唱对演唱者的心理状态要求也是极为苛刻的。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日后的歌唱事业中渐渐加强此类感觉,从而去获得音乐演唱更为高层次的造诣。
(一)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心理素质过硬的基础
声乐演唱者强大的自信心并非空虚来风,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巧之上的。只有当理论完全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之后,才能真正投入到实际的演唱排练当中去,没有雄厚的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单凭演唱者对原著作者情感生活的认同是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声乐作品的。同时,声乐知识的积累过程循循渐进,非一日可铸就,高校在声乐演唱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运用过程需要注意的经验技巧。培养出的学生多空有一身老学究的书本知识,却无实践经验。高校在声乐演唱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将教学阵地由传统的课堂转变为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部分艺术团体内部,将所学融入到学习工作中。开展实践型教学工作,加强实习的主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工作机会教学。
(二)积极的生活心态伴随着声乐演唱者的生涯
积极的心态包括对声乐事业的强烈欲望、对自我演绎水平的恰当认同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回归的真实度等。其中,强烈的欲望是演绎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对声乐演唱无兴趣或者兴趣低迷都将造成声乐事业的半途而废。而对自我水平的恰当理解也是演唱者不卑不亢的重要体现。纵观海内外音乐演唱大家无不对自我的认知达到了恰当的高度,谦卑有度,不骄不馁是成功音乐者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演绎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青年人之间盛行的浮躁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声乐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时刻不忘回归音乐作品的情感真实度。声乐作品在诞生之日便融合了创作者对世态万物的深层次情感和态度,声乐表达情感的真实度要与原著相符,达到极力回归的状态,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自我品行修养的考验,切不可急功近利,妄自删改。
(三)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素养并非特指音乐知识,正如有知识不能称为有文化一样。音乐艺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如果说情感是词曲的灵魂的话,那音乐素养则是声乐演唱者的灵魂。笔者认为,所谓音乐素养更应该指对音乐内容价值的体会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灵敏度、对多种情感交换的敏锐嗅觉以及对音乐道德操守。一部作品面世之后其定包含了所诞生的社会背景、其想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内心态度等。这些可以被称为作品的内容价值和情感度,而这也是极为容易被演唱者察觉的。而情感交换过程中细腻的情感转变则是一部作品是否被视为成功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衡量声乐演唱者是否成为合格的音樂演绎着的重要因素。声乐素养的培养是演唱者多年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细腻的情感态度共同协调的结果。
三、综述
积极的心理因素与声乐演唱的良好发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声乐演唱不单单是人声、声乐器材与指挥技巧的协调配合,更是演唱者心理素质的真实体现。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红火发展的今天,合理处理好心理因素和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往往能促使声乐演出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这也需要广大音乐人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03).
[2]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