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琴曲《黄河》的二度创作

2015-05-26 07:28易先玲
艺术评鉴 2015年9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黄河

易先玲

摘要:扬琴曲《黄河》的二度创作可以从背景研究、乐曲分析、情感体验和技术攻关四个方面进行准备,演奏时可以融入情感,辅以适当的画面想象和情节想象。

关键词:扬琴曲 《黄河》 二度创作

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背后固然有作者的辛勤付出,但更需要表演者的反复探讨和精心处理。器乐作品的演奏处理,就是二度创作。历年来,殷承宗、郎朗等人以其高深的二度创作功底,将钢琴协奏曲《黄河》推向了世界。而在民族器乐领域,许学东的改编和无数演奏者的二度创作让扬琴曲的《黄河》广为流传。结合表演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扬琴曲《黄河》的二度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背景研究

二度创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一度创作。相较于其他移植作品,扬琴曲《黄河》的改编背景要复杂很多。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初创于1939年3月31日,同年4月13日在延安大礼堂举行首演。作品自诞生至今,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感染了无数人民群众,成为新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名曲和伟大杰作。

1969年,殷承宗、储望华等人以其为蓝本,运用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上揉合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将其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1970年首演后,在殷承宗的推动下,凭借史诗般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无数次征服中外观众,成为最著名的中国钢琴协奏曲。

许学东参考《黄河大合唱》,将钢琴协奏曲《黄河》改编为扬琴独奏曲《黄河》。因其既保留了钢琴协奏曲的结构、技巧、层次和意境,又兼顾了扬琴的乐器特性、演奏技法和音色特点而广受欢迎,被选入各大音乐院校的扬琴教材,成为扬琴比赛的指定曲目。

二、乐曲分析

钢琴协奏曲《黄河》时长约20分钟,改编后的扬琴独奏曲约7分钟,这就意味着除了配器的缩减外,必然会对原曲进行取舍,保留最能集中体现乐曲主题、运用扬琴特色的部分。

乐曲由引子、《黄水谣》、《黄河颂》、《黄河怨》、《保卫黄河》五个部分组成。

引子始于G调,借鉴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引子,弱起小节进入战斗的旋律,继而引入“东方红”的主题音调,用八度齐竹技法描绘出祖国山河壮阔雄伟的画面,整体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第一段《黄水谣》为D调,对应钢琴协奏曲第一部分《黄河船夫曲》,实际上使用的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四章《黄水谣》的音调,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河愤》钢琴的主题音乐,此部分恬静优美,表现了人民对大好山河的赞美。

第二段《黄河颂》回到G调,用八度轮音技法再现了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大提琴所奏的主题音乐。低沉雄浑的旋律刻划了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自然风貌,展现出宏伟舒展的境界,使人心生崇敬。

第三段《黄河怨》沿用G调,短暂的过度后是低沉、凄凉的音调,展现国土沦丧下人民受压迫,在压迫中挣扎,在挣扎中奋起的过程。

第四段《保卫黄河》转回D调,“保卫黄河”的主题音调运用扬琴的不同技法转调变奏三次(D-G-A-D)后,使用八度分奏技法由低音到高音、由弱渐强推出“东方红”的主题音调,全曲进入高潮,在辉煌中结束。

三、情感体验

研究《黄河》的创作背景主要侧重于资料的搜集整理,乐曲分析则侧重于谱面信息研究,这两条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偏重于理性,能够为二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音乐表演的本质是一种感性活动,理性分析必须结合感性体验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作品。相较于理性研究,《黄河》的感性体验更具难度。

《黄河大合唱》诞生至今已有七十余年,乐曲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改编后的《黄河》尽管在关键位置做出了表情记号,但原曲的时间跨度和乐曲特色使得今天的年轻人较难获得情感共鸣,使得“凄凉地”、“激愤地”、“辉煌地”等情绪表现不明或出现偏差。要想获得较为全面的情感体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资料准备

深入学习中国现当代史尤其是革命史,从宏观上了解《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时代背景。查阅冼星海、光未然、殷承宗等人的传记,获得创作者对于时代的感受与认知。

(二)观摩学习

1.对象:《黄河大合唱》现场演出及视频,如严良堃指挥、中国中央乐团演出的版本;钢琴协奏曲《黄河》现场演出及视频,如李德伦指挥、殷承宗演奏、中国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的版本;扬琴曲《黄河》现场演出及视频,其中许学东、李玲玲等人演奏的版本可以重点观摩学习。

2.方法:把握乐曲的精神,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演奏者同呼吸、共情感,用心去领悟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体会这些经典版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技术攻关

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没有技术,一切理性分析和情感体验都因无法外化而成为无用功。扬琴曲《黄河》是一首速度较快、对基本功要求较高的作品,稍有不慎,演奏中就容易出现错音、快速段落混乱不清的情况。因此,要进行此曲的二度创作,难点部分的技术攻关是非常必要的。

此曲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演奏难点,集中体现为“连音”(如引子中的1、2小节的12连音、15连音)、“轮竹”(如《黄水谣》第1小节的弱奏轮音)、“断奏”(如《黄水谣》15小节中的几个八分音符)、“拨奏”(如《黄水谣》最后一小节)、“换竹”(全曲结束处的三连音)等技法,这些技术难点在平时就应该通过慢速练习、专项练习等方法进行技术攻关。

五、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的创造性行为,是对一度创作的探索、挖掘和升华。作为音乐表演行为,二度创作必须遵循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做到真实性与创造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技巧与表现三统一。在做好前面的準备工作后,基本能够保证此曲在二度创作时的真实性、历史性和技巧性,接下来,就应该在二度创作中运用想象、融入情感以实现个性化的二度创作了。

进行想象时,人会在头脑中对已经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的形象。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后,《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所展现的画面会在二度创作时激活,而演奏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情感积累会赋予想象以时代性,接下来的二度创作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如乐曲开始时,脑海中可以想象黄河东去、大浪奔腾的宏大画面,在演奏吸气饱满,将右手音降低一个八度,让音响更加厚实、有力,而接下来的12连音则可以顺理成章地一气呵成,打破传统扬琴曲开头“慢起渐快”的演奏习惯。这样既能做到终于乐曲,又能增强表现力。

再如在演奏第四段《保卫黄河》时,脑海中可以复现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的场面,于是在处理单音、复调、八度双音、十六分音符衬音等技法四次再现的主题音调时,单音的处理可以尽量做到声音短而有力,富有弹性。复调的部分双手的配合就像左手是钢琴演奏,右手是交响乐伴奏,尽管只有一台扬琴,但是要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气势。

基金项目:

本文为黄冈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029603。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朵兰娜.许学东扬琴作品分析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年.

[3]张洹浩.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版本的流变[J].兰台世界,2011,(09).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黄河
黄河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黄河,我爱你
『黄河』
浅论讲故事的几个要点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