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豪车斗:不求速度,但求身份与地位

2015-05-25 07:03
方圆 2015年9期
关键词:乘人围子牛车

现在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比拼豪车,今天晒兰博基尼,明天炫玛莎拉蒂,时不时地就上演一场中国版《速度与激情》。殊不知,其实古代的豪族大户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秀的一般都是马车、牛车、骡车……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牲口车”上不了台面,虽然速度不行,但在古代它们可是财富的象征、身份的彰显。上至一朝天子下至富贾商人,无论是车的内饰还是外在都有所区别,行车礼仪也都自成一派。

先秦两汉拼马车:座驾各有规矩

秦汉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金钲车”,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等。西汉初年,乘车时要行俯首之礼,保持端正姿容,因此多立乘高车。至西汉中期后,统治者开始追求舒适与享受,坐乘才渐成风习。东汉以后,立乘就已基本销声匿迹了。

由于当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所以出门乘车与否彰显着人们的身份与地位。而乘哪种车,有多少骑吏和导从车,又表明了乘车者的官位大小。汉代不同等级的官吏都有相应的“座驾”。这些车虽然名称各异,但外形基本相似,有差别的只是构件的质地、车饰的图案、车盖的大小和用料、马的数量等。另外,除大小贵族和官吏本人乘坐的主车外,还规定了导从车和骑吏的数量。如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前有三辆导车,后有两辆从车;三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骑吏两人。骑吏皆骑马佩剑在前开道。

两晋至唐朝拼牛车:奢华“改装车”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缛,这些令汉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倍感拘束。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车厢宽敞高大。所以自魏晋以后,牛车逐渐得到了“土豪”们的青睐。

乘牛车也和乘马车一样,有上下等级之分。诸王乘犊车,因以云母饰车,故又称“云母车”。这是一种带屏障、配八牛的豪华“座驾”。三公有德行者乘“皂轮车”,配四牛。及至南北朝时,牛车更是日益风行。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要配12头牛。可见北朝使用牛车之盛,比两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北朝如此,南朝也毫不逊色。甚至满朝上下,士大夫们皆“无乘马者”。谁要骑马或乘马车,还会遭人弹劾。

明清两代拼骡车:“轿车”之名

明清时的车多用一或二骡挽行,因此统称“骡车”。但为区别乘人与载物,又有“大、小”之分。乘人的车为小车,因其有篷子、围子,形如轿子,因此习惯上又称之为“轿车”。跟我们如今的小轿车无论是在用途上还是名称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明清的“轿车”内饰极为讲究,内含很多金属配饰,如后梢横木上的“填瓦”,车厢套围子的“暗钉”、“帘钩”,车辕头的“包件”等。这些饰件以黄铜或白铜刻花,豪华的还有景泰蓝、矿金银丝。一般来讲,车篷是由木格组成,并不能遮风挡雨,所以往往还要包一层布围,以遮风避雨,这种布围称车围子。

轿车的车围子是身份象征的分水岭,从其用料、缝制工艺、颜色等便可区分出轿车间的差异。豪华轿车的车围子或用绸子或用锦缎制成,冬天用皮,夏季夹纱,嵌玻璃,绣珠宝,顶绦子,垂穗子,装饰华丽,变化万千。在颜色上也是各有等级,不得越礼。皇帝用明黄,亲王及三品以上的官员用红色,其余的用宝石蓝、古铜、绛色、豆绿等,随车主喜好。当乘轿车之风兴起后,各种名称的轿车也应运而生。如“双飞燕”、“大鞍车”等。(来源/中新网)

猜你喜欢
乘人围子牛车
机器视觉技术在架空乘人装置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看字猜成语
赶牛车
hey,你缺抱枕吗?
运大米
黄花梨攒接卍字纹围子罗汉床
湖南沙子岭猪、大围子猪、溆浦鹅新增列为国家级保护品种
浅谈架空乘人装置在矿井下的选用
牛车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