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策略谈

2015-05-25 21:36张加萍
江西教育C 2015年4期
关键词:刘老师意识文本

张加萍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同时也是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新时期的课堂更要学会将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含金量,使他们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从“不会问”到“善于问”,构建独特的“问”课堂。

一、唤醒质疑问难的渴望

在传统观念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问题则是学生的职责。美国莫里斯·L·比格说:“在可能的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民主气氛的影响,去帮助诱导学生亲身介入,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只有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唤起学生问题探究的渴望,才能让学生以积极兴奋的状态进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去。因此,培养问题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深思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教育思想的桎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知向不同的方向辐射,并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标新立异。即使在某些认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思维辨析的过程就是革新意识萌发、生长、成熟的过程,它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除了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多种激励手段的灵活运用也是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补充。它能唤醒学生质疑问难的渴望,更多地给予学生主动提问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敢想敢问的课堂,才是他们自己的舞台。

二、教会质疑问难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仅要激发其兴趣,还要给他们造桥铺路,让他们知道要质疑什么,从哪儿质疑,怎样质疑。帮助学生从细微处着手,从关键字词句入手,由浅入深,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1.关注前课学习

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完成前课学习,除了基本的预习任务之外,还需提出“读书必发问”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将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以便新课学习时交流探讨。这些疑问可能只关乎字词,也可能直接关乎整篇课文的中心,或简单、复杂,或重点、非重点,但都是学生在初次接触文本时对文本的思考。

2.重视新课引入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思维的窗口。课堂学习中出示课题后,可以问一问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如教学《掌声》一文,出示课题后,学生问:“这是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掌声有什么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包含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正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

3.紧扣阅读理解

学生在阅读探究课文时,会不断产生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探究的良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质疑。如教学《理想的风筝》中“笑谈腿疾”这部分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学生们大胆地提出疑问:“听了刘老师的讲述,同学们为什么会笑起来?笑过之后,又为什么会有种‘酸涩的感情,而又更加‘敬佩刘老师呢?”学生们从字里行间挖掘出的“笑谈”“酸涩”“敬佩”这三个词正是对刘老师人格魅力的生动诠释。

三、提高质疑问难的技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能更好地体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因果联系,能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带给课堂学习最大的效益。因此,让学生学会合并问题、甄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如《成长》这篇文章,记叙了小男孩约翰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却坚持卖报纸赚取面包钱的故事。文章内容简单,运用了步步设疑、步步解疑的方法来讲述。两个问题:约翰是个怎样的男孩?这个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吸引我的?比对之后,我们会发现第一个问题停留在了文章的表面,而第二个问题则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抵达语文的核心,是课堂的统领,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当然,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思维高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讨。

一花一世界,一问一课堂。爱迪生心中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他成为了发明大王;弗莱明由于提出了“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的问题,而发现了青霉素。我们的学生又会因为哪些疑问创造出不可预知的未来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让问题伴着学生走进课堂,让问号谱写课堂跳跃的音符。唤醒沉睡的思维,激活封存的记忆,放飞囚禁的心智,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崭新的“问”世界。

猜你喜欢
刘老师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刘老师想开小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幽默的刘老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