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绿色不可辜负

2015-05-25 15:48李慧
商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节材节地能耗

李慧

绿色建筑不是高科技的堆砌,亦不是昂贵的建筑,而是在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等方面,从设计到运营都执行更严格的能耗标准,既低碳,又使人住得更舒适健康。

“让建筑像从大地中生长出来一样,向着太阳”。20世纪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莱特描绘出了对理想之家的蓝图,即建筑与自然的高度融合。而早在30年代,莱特的同行富勒便第一个提出了“少费而多用(mole with less)”的理念。其后,世界性能源危机更是激发起全球的“节能热”。

人们在“筑居”到“栖居”的过渡中,可以说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越深刻,渴求便会越强烈。

因为,时下从来没有一个时期,人们对自然以及生存环境的忧虑如此深切。当清澈的蓝天成为“小概率事件”,雾霾沙尘总是不期而遇。感官的刺激,健康的威胁时不时拷问着人们的敏感神经。一个“特殊”的科学研究甚至证实,办公室空气污染,也能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扼杀员工的创意。

这并非危言耸听。

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是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就占了约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剧增建筑量所造成的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更是日益严重。城乡建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建筑能耗问题严重,目前,95%以上的基本建筑可以说都是高耗能建筑。与之不匹配的是,推广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话题虽在十多年前就被认为是刻不容缓,但似乎到现在,节能建筑仍然处在“似绿非绿”的阶段。

原因何在?

多年来,推广建筑节能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开发商“可为可不为”,缺乏有效监管和可行奖惩措施、相关激励政策不到位、宏观政策多、实施细则少等诸多因素,让节能建筑举步维艰。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尚不到1%。

而诸多现实和历史原因,如人多地少,不得不建设大量高容积率的高层建筑,面对层高达100米的高楼,实施零能耗的技术难度极大。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导致改造难度大等问题亦成为绿色建筑一时难以普及的制约因素。

“日拱一卒”,知难而行。

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只图用乌托邦式的环保思想和仅靠道德约束以及自觉性的环保行为,已明显苍白乏力。如何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和奖惩机制,如何使得环境与资本更有力地相互驱动,如何使得相关产业链条上下配合、步调一致,如何从单纯的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已有统计表明,到2020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成为中国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的“潜力股”。而所幸的是,在政府的鼓动和鼓励之下,一些既有责任感又富眼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成为了绿色建筑的先行者:绿城、万达、嘉凯城、绿地、天泰……

绿色建筑不是高科技的堆砌,亦不是昂贵的建筑,而是在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等方面,从设计到运营都执行更严格的能耗标准,既低碳,又使人住得更舒适健康。虽然增加了部分建设费用,虽然“绿色”目前还不是市场最大的“卖点”,虽然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还处在懵懂阶段,但减小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和生活质量,杜绝慢性危害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发展绿色是不二法则,唯有绿色不可“辜负”。

“大树在。蓝天在。青山在。岁月在。我在。”你不觉得,这才是最好的世界?

猜你喜欢
节材节地能耗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企业用地节地评价探讨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浅析绿色建筑中的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高效电机的节材与发展
家庭成员合葬少占地可奖补
ODP高效电机的设计思路
浅谈住宅楼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