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企三元螯合 训、学、研三位一体

2015-05-25 14:57吴家宏
职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训培训专业

吴家宏

“以前我只是教别人怎么做,现在我倒成了一线工人,跟着师傅从零开始。不过这样也好,我还真的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提高了授课的水平。”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教师彭增鑫,刚利用寒假下企业锻炼回来就迫不及待要把学到的经验学以致用。

将专业教师变成一线员工,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实施教师专业发展高端模式中的一项新措施。该校已列入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在近两年来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深深意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如教育学家科南特所说的,“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两年的示范校建设,两年的改革创新,学校在邵国成校长的带领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构建起了“中、高、企三元螯合,训、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高端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改革教师培养模式为途径,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的,中、高、企三环相扣,训、学、研层层递进,真正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辐射图。

在这一模式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中职、高校和企业三方优势,协同育人,落实三个转变:一是由环境着手,实现教师培训基地从共通到共建的转变;二是强专业意识,实现教学资源从共享到“定制”的转变;三是与卓越同行,实现导师结对从一师到三师的转变。

由环境着手,培训基地从共通到共建

走进学校黄酒业人才孵化园,记者眼前一亮:黄酒包装设计工作室内,整齐摆放着十几个手工陶艺工作台;黄酒DCS生产实训室内,将传统工艺流程与 DCS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完美结合的设备正在组装;黄酒手工酿造生产作坊内,黄酒大师王阿牛(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酿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正带领着专业教师进行手工测温……

这一多功能的园区是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平台之一。据学校专业负责人胡邓涛介绍,整个园区基地的建设特别邀请了绍兴文理学院实训基地的负责人一起参与实施,也是参考该校实训基地模型落成的。“黄酒业人才孵化园是我们学校对接高校,借助高职智力,把高校的实训基地模式引进学校内,实现培训基地三方共通的一个典型。”胡邓涛说。

邵国成校长认为,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场地或环境中进行,培训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为此,学校在建设校内专业教学基地时,不断扩大外联,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软硬环境资源,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中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科研培训。除了这个多专业集成、多工艺整合的园区,还引企入校,把企业的工作场景、生产流水线等引进学校,从而使校内基地生产化,实现了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生产实训一体化,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目前学校已建成建筑实训模拟工场、机械车工实训室、染整打样实训中心等60多个功能齐全、校企对接、理实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如机械车工实训室就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模式开展技能实训。

校内基地共通是学校迈出的第一步,如今学校正在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开拓校外培训基地共建。学校与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华联医药、浙江益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道齿轮箱有限公司等140多家企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等专科学校”、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30多所高校架起中高职合作“直通车”,使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在内容上有机衔接,环境上互为补充,充分满足了教师下企业锻炼和教学实习工作的需要。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全省一流的建筑、机电等专业的实训与竞赛基地,学校经常派这些专业的技能竞赛参赛指导老师和选手去该基地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目前,学校有校外实训基地机电类11家、建筑类9家、化工分析类13家、财贸类8家。

强专业意识,教学资源从共享到“定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搭建一个开放、安全、稳定、高效的数字化校园网络,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的保障条件。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早在示范校建设初,就充分“调度”企业和高校资源,以建筑、染整、机电三个专业为试点,尝试了e-learning平台数字校园建设,并初步完成“同城教学网”的架构。同城教学网采用分布式、云架构,主域名tcedu.cn,各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租用该平台。该平台包含公共教学资源模块、在线微课工作室模块、学生在线学习模块和实时直播课堂模块,形成了一个学校、企业、高校三元螯合的教师学习、研究、咨询、实践的开放式、网络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同城教育、网络教学、数字资源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关注点,作为地方职业学校必须先人一步,借助教育服务引领产业发展。”采访中,学校校长助理於芳透露:“我们学校的师资有一个特点,就是年轻化。五年内新教师会占全部教师的50%以上,这就意味着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薄弱,实践性不强。但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强,这为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奠定了基础。”

借互联网威力,学校意图实现“同城课堂”的目标,把一所学校的教师内部培训演变为一个培训“共同体”。所谓“共同体”,就是发挥实时直播课堂模块的作用,实现“网络说课比赛”。具体而言,就是学校一位教师在教室上课,可以利用云端将课堂内容实时传播到网上,其他参赛学校及评委同步收看,实时点评。於芳期望,这一特殊网站的构建,能够打破传统教师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提高跨校教研、教师培训的效率,激活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在完成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学校又开始启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细分化和定制化”战略。2014年,该校与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培训。该培训是为教师“私人订制”的培训,由教师“点菜”,学校“下单”,高校“接单”,通过协商与调研,最终确定教育教学能力模块、教学科研能力模块、课堂教学能力模块、微课制作模块和班级管理与安全工作研修模块,涉及到新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三类教师。

“这种培训改变了过去‘培训什么学习什么被动接受的模式,将我们的需求前置到培训前端,使培训真正贴近教师需要,杜绝了‘不要学、‘重复学现象的发生。”学校参加此次培训的丁飞飞老师高兴地说,“这样的培训才是真正关注教师个人,才能帮助教师个性化成长的。”

与卓越同行,导师结对从一师到三师

2014年,该校教师在全国级竞赛中获奖的有7人;学校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被列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4项成果获省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中职染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协共建”的实践研究》《中职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鲁班匠士”评价模式的实践研究》等18个课题成为市级立项。

这些荣誉的获得,有教师自身的努力,更是学校创新管理的结果。早在2006年,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就开始参照高校硕士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培养中建立“导师模式”。所谓“导师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及程序,选择一批事业心及责任感强、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参加技能竞赛指导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帮助新教师实现理念、技能、课改、现代技术、教育创新、管理等六大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每年都有一次隆重的拜师仪式,这是专门为学校专业教师结对举办的。为更好地营造导师结对培养的氛围,学校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施“与卓越同行计划”,根据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划分为两层。一是对入职1—3年的教师,通过与10年左右教龄的骨干教师“师徒结对”,采用比、学、赶、帮、超、评、用等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对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通过与20年左右教龄的名师“师徒结对”,开展以竞赛项目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一对一结对仍然存在缺陷,学校教师大多以教育科班出身为主,缺乏企业生产经验,新教师实操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同时学校老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结对中新教师科研方面的提升较慢。”在邵国成校长的号召下,学校实行“三导师”制,为每位老师配备一名学校导师、一名企业导师和一名高校导师。要求教师在校内要站稳讲台、立稳车间、掌稳班级;在校外要上得了高校学习深造,下得了企业实践锻炼。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持续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着不断自我发展的需要、潜力和空间。从模仿到独立、再到创新,模具专业教师彭增鑫就是在“三导师”共同引导下成长起来的。除了校内老教师的帮扶,彭增鑫还长期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车间蹲点,向高校导师讨教高校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中职学校特点,设计出了一套适用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技能教学模式。同时,他又在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下企业实践锻炼,在生产中他与技术人员讨论加工中心粗加工的效率问题,提出使用大直径刀具、大切削量来提高粗加工效率,并大大缩减加工时间,为企业争取更高空间利润。如今他也成为了别人的导师。

在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彭增鑫不是个例。由于企业大师、高校教授的介入,该校青年教师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操作型教师”变身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大大增强了学校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有赖于这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师资队伍,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加深入,专业建设硕果累累,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规范完善,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学校示范、辐射作用日趋显著。据悉,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雅克汽配有限公司的技术服务中心,已经开发了企业工装模具技术和注塑模具技术;与浙江益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建筑砂浆技术,探索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等新型建材。

“让每一个新教师走向成功。”本着这样的人文情怀,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还将在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快“中、高、企三元螯合,训、学、研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高端模式良性运作的步伐,进一步增强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从2015年开始学校又把目标投向中、高、企三方文化的融通渗透,借“他山之石”,期望在特色文化的渗透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学校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因子,如建筑专业引人鲁班文化,药剂专业设立“福清奖学基金”、黄酒专业实施企业冠名,“企业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渗入教师呼吸;另一方面学校从高校文化汲取养分,如还聘请高校教授、专家来指导撰写校歌,为校歌谱曲,以无形之文化育行者之师。

学校名片: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于198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致用 行至诚”为校训,以“和 诚 勤 优”为校风,弘扬“德厚善导 才高乐教”的教风和“明志善学 精技力行”的学风。学校办学特色突出,设有建筑、化工、财贸、机电四大类20余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施工、化工工艺、电子商务3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黄酒酿造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生物制药专业为省级新兴专业,在教育部联合23个部门组织共同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24金9银7铜,名列全国前茅。

猜你喜欢
实训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