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一位家长眼里都有一幅关于理想老师的画像,那么,老师眼里的理想家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而这两幅“画像”,都与作为“第三方”的学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特地编发一篇资深老师通过自己呕心沥血的教育实践而写出的文章,相信能帮助中学生树立“换位思考”的重要理念。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班主任,既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又承担着管理班级的重任,因此,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争取家长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总是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在与学生谈心、家长交流时很容易与他们产生同感,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为解决问题打开通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
一、对孩子关心不当的家长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天长日久,有的家长几乎忘了还有一份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久而久之,无人过问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我班有这样一位很特殊的家长,早出晚归,工作繁忙,常常是一个星期也不能够和孩子谈上几句话。为了能让孩子认真学习,她切断电源,锁起玩具,甚至不允许孩子与小伙伴游戏。孤独寂寞的孩子没有了快乐,甚至想到了死。有一天,当妈妈再次逼他回去写作业时,他绝望地站到阳台上准备跳下去。当得知这个情况时,我震惊了。我首先找该生谈心,让他说出心中的烦恼。了解了情况后,我及时地进行家访。听完家长的诉说,我对家长表示理解,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告诉家长:再忙不能丢下孩子不管,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从那以后。家长改变了方法,尽量挤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二、对孩子态度粗暴的家长
很久以来,“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在很多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我班有一个孩子,个性极强,有上进心,但家长粗暴的态度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我找到该生家长,告诉他老师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如何教育,一番肺腑之言,让家长很是感动。原来家长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有这么多的优点,家长看到了希望。我趁热打铁,建议他看一些家教方面的书,并热情地把自己购买的家教书刊借给家长阅读。我坚信,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必先培养合格的家长。
三、对学校有成见的家长
有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学校、老师的工作百般挑剔。我班有这样一位家长,由于特殊的家庭境况,导致畸形的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找碴,以至于对学校颇有成见。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多次去家访,更加关心该生。首先化解家长心中的积怨,通过换位思考,我了解到家长的苦衷,帮助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并提出一些中肯的教育孩子的建议。我坚持家访,注重沟通,不到一学期,家长心中的阴影消失了,孩子脸上的笑容重现了。在老师与家长的帮助下,孩子找回了自信,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问题孩子”的家长
所谓“问题孩子”,不仅指身体问题、智力问题,而且包括“心理问题”。在这些“问题孩子”中,对在身体、智力方面的“问题孩子”,有爱心、耐心就足够了,而对“心理问题”的孩子,还需要适当的方法,讲求教育的艺术。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他在课上大呼小叫,目中无人,课下打打闹闹,不知轻重。在他眼中,不知何为“纪律”,整天“无所谓”的样子。见此情形,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发现家长对孩子已经无可奈何,医生都说这是一种病态,家长更是丧失信心。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该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没有多大问题,作业正确率也不低,只是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于是我把我的观察发现告诉家长,并帮助分析孩子的“心理问题”的成因:由于医生及家长长时间的心理暗示,导致孩子现在的放纵、无拘无束。我认为只要我们的教育方法适当,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然后,我多次找该生谈话,指出优点,适当鼓励,并提出适度的要求。告诉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示一个全新的自我。每一次谈话给孩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谈话后都有一个小小的进步。经过一学年的教育,该生有了可喜的进步,家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五、“苛刻型”的家长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更加急切。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苛求,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茫然。比如,有的孩子一心学习,家长觉得孩子太内向,不活泼;有的孩子爱好广泛,家长又觉得孩子不专一,成绩不突出。对这样的家长,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志向都不一样,不要苛求孩子都是文化课的“高材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找到培养的方向。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多鼓励,承认孩子的差异,允许他们失败。正视孩子的缺点,给予改正的机会。给孩子一个机会,他可能会还你一个奇迹。
总之,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家长。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们不仅要有沟通的艺术,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走进家长的心灵,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成功的保证。
(合肥市潜山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