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云天
欢欢喜喜的年一过完,寒冷的冬天便渐行渐远,春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草儿沉睡了一个冬天,一觉醒来便生机盎然地绿了;河岸边的柳枝在暖风吹拂下,好似忽地一下就抽出了一簇一簇的小嫩芽;桃花也是早早地就在闺中准备好了要绽放出她们羞涩的笑颜。这就是桃红柳绿,百花竞艳,让人乐不思蜀的春天。不得不说春天是一场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是天使挥洒于人间的最美画卷。
乡村的春天,虽然会因地域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和建筑风貌,但是总体而言是自然、清新而纯朴的。城市里的春天虽然也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却似乎总是缺少了点什么。感觉空气不是太清新,视野不是太开阔,人群又总是太拥挤。街头巷尾,车水马龙,这些年就连公园和广场都被大妈们热情高涨地占领着,仿佛处处都是喧嚣。是啊,在如今的城市里,想要寻觅一片自然又宁静的美景真的有些难度,所以,还是乡村里超凡脱俗、世外桃源般的春天最是令人陶醉。
下面就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下仁里、呈坎、查济、婺源和明月湾村五个不同的古村落,体味它们在春天里不同的韵味和美丽。
仁里:以仁为美
绩溪县的仁里村位于登源河畔,是一个典型的“枕山、环水、面屏”的徽州古村落。仁里村名,典出于孔子《论语·里仁》卷:“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一个村子里有了仁厚的风俗就是个好地方,选择居所如果不选在仁厚的地方,怎么称得上有见识呢?因此,仁里村名一直保留至今。
仁里村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深厚,建村已有1400年的历史,拥有古徽州唯一的仿西洋海轮建造的中西合璧式徽派古民居,和充分体现徽商经商理念“万事忍为先”的忍先堂,还有迷宫般的仁里首富家族古建筑群等。仁里首富家族古建筑群是由八大户组成,其中房屋院落交错相连,而且雕刻精美,置身其中,犹如迷宫。仁里是徽杭古道上的重镇,历史上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这里浓缩了徽商的商道与典范。古村落按龟形设计,目前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全村有三街十八巷,有四座古代村门楼、三座明清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古坝、古井等随处可见。
这些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会在一起,自然流畅,古朴而不失风韵,构成了一幅唯美的风景画。掩映在桃红柳绿之中的碧水池塘,宛若一位安静的美少女,不用只言片语就能让人体会到浓浓的春天气息。间或有农妇在池塘边洗衣,神态也是那般的安详,举手投足之间丝毫也看不到焦躁和不安。牛羊自由地奔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享受着春天里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和嫩绿的青草。不过,只有绿油油的青草才是它们眼中的最爱,饱食之后躺在树荫下或是田埂旁美美地打个盹,这就是它们一天中最为快乐的时光。漫步在这乡间小道上,沐浴着和煦的春风,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而农夫们在田地间锄草或采桑养蚕,忙而不乱,带着一种满足于现状的安宁。这种不争,不恼,以“仁”为美的乡村生活,是城市里的人们无法体会到的简单和富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最为原始而简单的生活节奏,或许只有慢慢享受着古老的人文气息,才会真切体会到什么才是最质朴的生活。
仁里的春天是悠然自得而令人神往的,漫步在山水之间,用一颗平常的心将所有的美景都收入眼中,再以一颗简单安宁的心来感受着仁里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熏陶,也是一件返朴归真知足常乐的事吧。
呈坎:天人合一的迷宫
徽州呈坎镇的呈坎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是一个天然外八卦和人文内八卦巧妙结合的古村落。位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的呈坎,山与山之间有梯田相互连接,按《易经》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呈为天,坎为地,中间一条古老的龙溪穿村而过,宛如太极八卦中阴阳鱼的分界线,南北两侧各一座庙宇象征阴阳鱼双眼,村中3条街与99条巷互相连接,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太极八卦图。这座有1800多年历史的村落,曾经是朱熹笔下的“江南第一村”,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呈坎现有宋、元时期的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而且类型丰富,风格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美誉。
呈坎的景观非常丰富,著名的呈坎八景有“永兴甘泉”“朱村曙色”“灵金灯现”“众峰凝翠”“鲤池鱼化”“道院升仙”“天都雪霁”“山寺晓钟”。呈坎的3条街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的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却又排列有序;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黑白相间、淡雅清秀;犬牙交错的长街短巷,宛如迷宫。漫步在呈坎的街头,真可谓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也可以说是无处不景吧。
走进呈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那一口大大的池塘,清澈的池水立刻给予人一种神清心静之感。池塘中间有平桥或拱桥连接着岸边,旁边是错落的亭台,走累了的时候可以坐下来好好休息和欣赏风景。池塘边的柳树、榆树等刚刚冒出嫩绿的新芽,间或有桃花点缀其间。绿树、红花与拱桥和庭院倒映在水中,美总是那么轻而易举地就占据了心田。春季的呈坎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阳春三月,青瓦白墙掩映在青山碧水间,置身其中,感受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和钟灵毓秀的山水意境,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顺着这些青石路面在迷宫般的小巷中穿行,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徜徉在这粉墙黛瓦的村落中,流连于数百年历史的深宅大院里,欣赏着美轮美奂的木与石的雕刻,遥想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与荣耀,会让人感觉时光仿佛失去了原有的威力,任思绪在沧桑变幻中变得宁静而又从容。
查济:铺在山水间的画卷
查济村位于安徽省泾县西南边缘,紧靠太平湖,和黄山市黄山区接壤,与九华山毗连,绵延三华里,面积20余平方公里,处于“两山一湖”的金三角区域。该村建于隋唐,元时始兴,鼎盛于明清,距今有1380余年的历史。文风昌盛,代代人才辈出,又因景仰水泊梁山好汉,遂大兴土木,修建了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虽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有四门三塔,三十余座石桥和宝公祠、二甲祠、洪公祠、元代建筑德公厅屋等及明清建筑300多处,建筑144组,总建筑面积26414平方米。祠堂建筑多为四厢布局,民居多为三合院,以三间两厢构成。查济石桥建造或平或拱、或单或双(两桥合半建筑),堪称石桥博物馆。查济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尤其精美,可谓中华之最。
查济整个村落布局巧妙,石板铺砌的巷道纵横迂回。更奇妙的是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了“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因此有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还有“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还约明年看桃花”等。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查济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和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进入春天的查济,只见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岑溪、许溪、石溪三溪穿村而过。溪中流水清澈见底,水里的石头圆滑剔透,鱼和虾隐约可见,有老者神态安详地坐在台阶上垂钓,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农妇们则不慌不忙地在桥下浣洗着衣裳。穿梭在溪水两旁鳞次栉比的民居间,黛色的屋瓦下是灰白的马头墙,无形地透着凝重和稳固,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在村前屋后、深巷幽径处,有老妇靠在墙角闲聊,有孩童趴在路边嬉闹,还有写生的学生穿梭其间,几只小猫小狗窝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享受阳光,小花小草在房前院后随意地迎风摇曳。人与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环顾四野,三五家若隐若现的农舍散布在山腰和溪畔,近水与远山相衬,上村与下村相连,曲折萦回中一派古意盎然,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
婺源:灿烂花海映古宅
江西的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的金三角区域。它那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曼妙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因此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风雨的洗礼,婺源仍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三四月份的婺源,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还有紫云英和杜鹃花都在这个时期盛开,这个季节是婺源一年当中最美的时候。婺源的江岭是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十万亩梯田的油菜花海,绵延起伏且与村落人家交相辉映。你会发现目光所及处是金黄一片,黛瓦白墙浮在花海里若隐若现。在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微风一吹,层次分明高低起伏的油菜花连成了一大片金灿灿的花海,宛如金色的花梯,由人间一直延伸向云雾缥缈的天边。那流动着的金黄色曲线,与小桥、流水、古树、村舍相得益彰,伴随着袅袅上升的炊烟,整个婺源弥漫着祥和、恬静之美。金黄色在山谷中奔泻,农人在花海里耕耘。田埂上,花丛中,那一尊尊用稻草做成的塑像,憨态可掬,趣味无穷。
漫步在婺源的蓝天白云下,或许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这就是古村落赋予人特有的感觉,有些许的神秘和沧桑,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历史的长廊中静默沉思,因为安静而显得更有深沉的味道。夜晚的村庄更是没有喧嚣,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不老的月光洒在院落里,向你诉说着春天里那些永远灿烂和永不衰败的故事。
明月湾:竹林深处白月光
明月湾村位于苏州西山的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镇石公行政村。相传因2500年前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在这里赏月而得名。古村现存石板街总长达1140米,共用4560余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居民称这条石板路为棋盘街,是明月湾村的最大特色之一。街道下面是排水沟渠,能及时地排泄雨水而不会弄湿行人的鞋子,故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明月湾沿湖还有一个建于清代的古码头,长58米,宽4.6米,表面用256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村口有一株古香樟,是明月湾的重要标志,植于唐代,树龄约1200多年,主干直径2米,树冠高25米。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是明月湾的鼎盛时期,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着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完善的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古村风貌倍受世人的关注。另外,明月湾向有“无处不载花,有地皆种桔”的习俗。房前屋后,甚至在荒废的宅基地上,也大多栽种柑桔、石榴、桃杏梅等果木花卉。花开时节,真可谓是绚烂多彩,香气四溢。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为“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山路边那一树一树的绿梅是那么的娴静端庄,如诗如画,为春天增添了宁静祥和的美感。红梅显得热烈而奔放,似火一般的展示出旗帜鲜明的个性,给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白梅则是那么淡雅而高贵,静悄悄地绽放她那份与世无争的美。桃花也是不胜娇羞地盛开了,似待嫁闺中的美娇娘,怎么看都是含情脉脉的风情万种。美不胜收的风景,就在你触手可及之处,就在你不经意的回眸之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令人心动的季节,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有着令人心动的不同韵味。
游走在明月湾村的小巷,和煦的阳光懒懒地照耀着青砖、白墙、石桥、溪水,轻轻的微风吹拂着,令人心情十分舒畅。站在明月湾的古码头上,面朝太湖,夕阳拖着长长的倒影,一直从天边延伸到自己的脚边,如同进入仙境。湖光山色,落日熔金,太阳最后的余辉染红了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山,在依稀朦胧中渐渐变成了一片暗灰色。民居那边的炊烟,正袅袅旋升,渲染着这片古村落的勃勃生机。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水风光画啊!村在山水间,家在幽篁里,两堆疏竹立在老木板门的两旁,到了薄暮时分,明月东升、疏竹摇曳,月色与竹影互为婆娑,白月光印着这黛色的竹影,天然成就了一幅水墨丹青画,实在是一种深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