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丽乡村

2015-05-25 18:31夏冰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皮影戏老家村落

夏冰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华大地上现代化进程的脚步,以各个城市为中心扩散开来,一点一点地逼近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我们称之为“城镇化”。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富裕和舒适,却把每个人的“老家”都改造得一模一样。有什么正在大张旗鼓地建立,又有什么正在悄无声息地逝去——新成长起来的孩子还能感受到那香浓纯朴的乡村文化吗?而逐渐老去的人们又将何处安放自己的乡愁呢?

在包括小编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们心里,“老家”或者“村庄”已经不仅仅意味着那块可以用经纬度精确定位的巴掌大的地方,更是一种风土与人情、现实与回忆、传统与现代交织杂糅之后沉淀出的情怀。这情怀也许就环绕在那几代人努力建成的农家小院里;也许就落在那一棵粗壮的老枣树或大桑树的枝桠上;也许就藏在那仿佛带着先辈手温却逐渐失去光泽的樟木箱子里;也许就在那老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里……无论如何也挥散不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这被悄悄掩藏的情怀就会突然迸发出来,强大而热烈,足以让每一个离“家”的孩子动容、流泪。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怀,去寻找我们的美丽乡村吧!或许我们的“老家”早就不再是当初的模样,或许新的乡村总会成为新一代孩子们的“老家”,然而不管是老旧的、还是崭新的,总有一种美,是离家的孩子们永远不会忘却的。

传统古老的乡村

几千年以来,自然村落,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代表着传统的居住文化和生活生产方式。一个村落的形成,就是一个文化聚合的过程、一种历史磨合的过程、一个民俗演绎的过程。因此,相对于那些日新月异的城市来说,传统乡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记忆、历史印痕和民俗传统。它们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在钢筋水泥之外,山野丛林之中,散发出传承千百年的独特光芒,不可复制,也不可侵犯。

在山东省徐庄镇邢山顶村,有一个皮影戏班,班主叫邢如雨,班子的成员都是自家人。这家人祖祖辈辈都是皮影戏的好手,他们走乡串村,能表演《水浒传》《西游记》《八仙过海》《东游记》等十几个传统剧目。因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2005年,邢氏皮影成为当地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几年,演出市场不景气,皮影戏一度陷入困境,邢师傅也只在逢年过节、农闲时搭台唱戏,或者去敬老院、中小学免费演出,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皮影戏。为了不让这门手艺消失在自己手里,邢如雨还开办了大山里第一所皮影学校,没有课本自己写,没有教具自己做,将一个关于皮影戏的希望种在26颗小小的心灵里。“传承”,成为这个山村、这所学校最执着、最坚韧的注解。

在安徽蚌埠,可以用“天河抱村落,碧水绕家门”来形容的冯嘴子村,最吸引人的倒不是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闻名遐迩的“花鼓灯”艺术。在这里,被誉为“东方芭蕾”和“淮畔幽兰”的花鼓灯历史悠久,是技艺也是游戏,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孩童,哪个不会玩?它的音乐来源于民歌,它的动作刚健朴实,无处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却能走出乡村、走出国门,成为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

在北京门头沟区,在河北井陉县,在山西,在湖南……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传统村落。它们或以一门技艺,或以一项习俗,或以一类建筑,或以一样美食,或以一种地貌,或以一个传说……惊艳了世界。这样古老,这样新鲜,这样珍贵,值得每一位华夏儿女去爱、去守护。

现代进取的乡村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给我们的感觉是厚重而亲切的,那么完全现代化的新型农村又是怎样的呢?比如江苏的华西村,山东的南山村,还有上海的九星村,等等。一栋栋别墅,一辆辆轿车,丝毫不逊色于繁华都市,甚至人们收入更高、生活得更好。如果身临其中,大约没有人会把眼前的一切和“乡村”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可那确确实实就是“乡村”,却仿佛与另一些村落站在时光的两头,相隔千年。

在华西村,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的是整齐有序的现代工业厂房,是景象万千、科技荟萃的农业公园,是气势恢宏、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是融通古今中外、独具特色的幸福园……这样的乡村呈现给我们的是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其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相处,彰显着令世人叹服的美。

就这样,我们一方面眷恋着古老的美,一方面又欣赏着现代的美,好像同时拥有了两种珍宝。然而,古老的安详保守,现代的却锐意进取,社会发展的洪流不曾停歇,当“城镇化”的浪潮向传统逼近,当传统的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亡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抉择?

哈,不必这样惊慌。我想现代与古老的关系并非一定是你死我亡,它可以是传承、融合,和谐生长,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在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都富有充实起来。而“城镇化”便可从一柄锋利的“双刃剑”转变为抢救、保护美丽乡村的最后契机。说是理想也好,说是贪心也罢,绝大多数人们心中的美丽村庄应是一个丰饶便利、又区别于都市、保存着乡村原貌的好地方。

纯净悠远的乡村

不知怎么,我总觉得用“老家”来形容乡村更加温暖亲近些,即使朋友口中的“老家”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村落。小编的“老家”确实是乡村没错,而乡村又何尝不是所有人的“老家”呢——在人们刚刚聚族而居的时候,在城市还没有建立的时候。这大约是许多人心中都暗藏一份“乡村情结”的缘由吧。

如果有人问我,你心中最美的乡村是哪里?我想,那不会是我亲身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而是一个用浅浅文字萦绕出的如桃花源般的所在——湘西。

湘西茶峒,那是怎样一个纯美的边城小镇啊!“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沈从文以自然清新的笔调,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触动了多少读者的田园情怀。那里的山山水水充满了灵气,秀丽非常,那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少女翠翠不正是湘西山川灵气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么?她天真活泼又柔情似水,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即便在经历了哀婉的爱情之后仍然不染尘埃。整个茶峒仿佛是一首远离尘嚣的抒情诗,又仿佛是一幅浑然天成的风俗画,翠翠的身体便自然消融在四周的青山绿水、春风黄麂之间。沈从文在后来曾经表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中国,这应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西方哲人则将之表述为“诗意的栖居”。

山美、水美、人情美,这样的湘西,似乎把所有关于乡村的美好都聚拢到一处了,足可以容纳今天的人们对于乡村的一切向往。这样的美无比强大,却又脆弱到让人发愁。它的脆弱在于它过于美丽似乎经不起现实的一点碰触,即使是造这“希腊小庙”的沈从文自己,也在多年后怆然道:“去乡已经十八年,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这还是1934年的景象呢。而它的强大之处却在于,它不仅永存于纸上世界和精神世界,更零零落落分散在中华大地上无数大大小小的村落里,生生不息,不管是在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还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因这脆弱,人们都会向往着这样的美,都应保护着这样的美,将这样的美牢牢地记在心里。因这强大,我们才能追寻这样的美,才要亲近乡村,亲近自然,亲近着人类最初最纯美的灵魂。

猜你喜欢
皮影戏老家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我们来演皮影戏
最美是老家
皮影戏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