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朋,徐 松,刘志刚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磁共振室,湖北十堰 442000)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类型,可由外伤也可由病理疾病引起。其中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生于腰椎、胸椎,大部分患者并无神经受损症状体征,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或轻微创伤就有可能导致骨折[1]。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有4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致压缩性骨折,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致残和死亡[2-3]。在干预中,脊柱的内固定技术比较多,其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恢复椎体高度与脊柱解剖、促进早期活动。但对骨质疏松而致的脊柱骨折,特别是不伴有脊髓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其治疗仍存在很多争议[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椎体后凸成形术已经成为标准的微创治疗方法,有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5]。影像学技术对于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脊柱骨折最为有效[6]。它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图像清晰、软组织分辨率高[7]。本研究对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与实际变化的对应情况加以分析,以期找到对脊柱骨折术前检查以及术后疗效评估最为有效的影像学指标,从而为MRI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病理性椎体骨折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1~83岁,平均(59±6)岁。原发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5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30例、椎体血管瘤3例、其他2例。损伤椎体:T160例、L110例、L210例。AO分型:A1型20例、A2型40例、A3型20例。入选标准:符合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有手术治疗指征;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取俯卧或侧卧位,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确定皮肤进针点。然后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浸润至骨膜,在皮肤上切3~5 mm小口,在透视引导下,将Jamshidi针经椎弓根刺入达椎体后缘,确认位置正确后,取出针芯;经外层套管插入直径为1.4 mm的导针,取出外层套管。将直径4 mm的扩张器套入套管内,直达椎弓根后取出扩张器,同时确保手术套管嵌入椎弓根。经导针和手术套管以手动钟摆式钻入椎体,建立sky后凸成形器的置入通道,插入椎体通道内,确定位置正确后旋转手柄逐段膨胀成形器。当扩张器完全膨胀或骨折复位满意后,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把手,就可取出扩张器。按比例调好骨水泥后接上针筒连接器,在侧位C型臂X线机下均匀地轻推针筒,往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充填满意或发现骨水泥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射。局部压迫3~5 min,缝合手术伤口,观察生命体征稳定15 min后,术毕。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d,术后卧床休息1~2 d,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
1.3 MRI检查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脊柱MRI检查,设备采用美国GE medical l.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取仰卧位,扫描矩阵均取256×192,扫描层厚为4 mm,层间距0.5 mm,序列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和短T1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矢状位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短T1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横轴位采用T2加权像。
1.4 观察指标 ①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疗效评分采用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正常为29分[5]。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在MRI矢状位上观察患者的脊柱信号改变,具体表现为手术前后脊柱骨折处T2加权像的信号强度和面积变化,使用eFlim影像软件对信号值和面积进行测定,强度和面积变化超过+10%的视作增加,超过-10%的视作减少,在±10%以内的视作无变化。③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进行椎体高度的测定,使用MRI图像的辅助测量工具,包括椎体前缘与椎体中部高度。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病理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磁共振图像 图1 a:术前磁共振图像C5/6椎间隙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图1b:术后3个月磁共振图像C5/6间隙T加权像信号强度未变,面积有所增加
2.1 JOA评分变化 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之间的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80例病理性骨折患者椎体不同时间点JOA评分对比(±s,分)
表1 80例病理性骨折患者椎体不同时间点JOA评分对比(±s,分)
JO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a与术前比较,P<0.05;b与术后1个月比较,P<0.05
时间 例数 JOA 评分术前80 9.65±0.26术后1个月 80 24.52±0.53a术后3个月 80 24.69±0.96ab F 12.636 P <0.01
2.2 椎体高度变化 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与椎体中部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之间的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80例病理性骨折患者椎体不同时间点椎体高度对比 (¯x± s,cm)
2.3 MRI扫描情况 不同的MRI信号状况与面积变化的JOA评分变化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术后3个月磁共振图像C5/6间隙T加权像信号强度未变,面积有所增加,见图1。
表3 80例病理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个月磁共振成像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与JOA评分的关系(±s,分)
表3 80例病理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3个月磁共振成像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与JOA评分的关系(±s,分)
JO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指标 例数 JOA评分变化值F P信号降低不变增强42 18 20 15±3 15±4 15±4 0.362 >0.05面积减少不变增加20 50 10 15±4 15±6 15±4 0.411 >0.0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常见的脊柱压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骨质疏松症对健康的威胁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我国人群一生中的发病率为20.0%左右[8]。在治疗中,保守治疗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全身麻醉内固定手术,危险性较高,且治疗成本高。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当前应用比较多的微创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其临床效果良好,患者不再需要长期卧床,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也可大大提升术后生存质量,更可免去传统开刀实施椎体内固定术的危险[9]。本研究中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与椎体中部高度明显高于术前,显示了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迅速普及,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骨折的术前诊断、预后判断和术后评价方面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MRI利用组织发出的电磁信号组成灰阶图像,能根据需要采集脊柱骨折的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图象,定性、定位诊断准确,尤其在矢状位上可以更精确地测量骨折的程度[11]。MRI可以清晰显示脊柱、椎间关节和硬膜囊的改变,典型的骨性结构在MRI上表现为相对信号缺失区,皮质骨信号更低,而骨松质因为含有脂肪信号较强[12]。本研究中的80例患者术后3个月,高强度信号降低42例、不变18例、增强20例;高强度面积减少20例、不变50例、增加10例。
一般认为,脊柱脊髓在MRI图像上信号的改变间接反映了脊髓的受损情况和功能状态,特别是T2加权像高信号,对判断脊柱骨折的病理变化及神经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13]。但也有学者认为,有部分髓内T2加权像高信号的患者术后高信号的程度和面积较术前加重和扩大,但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MRI信号状况与面积变化的JOA评分变化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于脊柱骨折患者,在临床中对其预后的判断要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患者个人临床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不能单一依靠MRI图像上的信号改变进行判断[15]。
总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MRI图像中的脊柱骨折处信号与面积变化与手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需要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1]李昊祯,周学儒,白瑞霞.医学影像在诊疗脊椎滑脱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19):84-85.
[2]黄东琼,朱勤科.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诊断评价[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5):313-314.
[3]朱佩海,李长青,黄博.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5):948-950.
[4]曹曦光.脊髓型颈椎病MRI测量指标的选取及其临床意义[D].长春:吉林大学,2008.
[5]Suri A,Chabbra RP,Mehta VS,et al.Effect of intramedullary signal changes on the surg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Spine J,2003,3(1):33-45.
[6]戴思雨,杨惠林,干旻峰,等.股骨远端骨折两种固定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2):99-100.
[7]蔡鑫,施咏毅,陆祯,等.双枚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6):666-667.
[8]陈刚,杜斌,茆军,等.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与MRI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1):641-643.
[9]Boldin C,Raith J,Fankhauser F,et al.Predicting neurologic recovery in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postoperative MR imaging[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5):554-559.
[10]Yukawa Y,Kato F,Yoshihara H,et al.MR T2 Image classification in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predictor of surgical outcome[J].Spine(Phila Pa 1976),2007,32(15):1675-1678.
[11]Kuklo TR,Potter BK,Polly DW Jr,et al.Monaxial versus multiaxial thoracic pedicle screws in the correction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J].Spine(Phila Pa 1976),2005,30(18):2113-2120.
[12]Rajwani T,Bagnall KM,Lambert R,et al.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characterize pedicle asymmetry in both normal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Spine(Phila Pa 1976),2004,29(7):E145-E152.
[13]Kuklo TR,Potter BK,Lenke LG.Vertebral rotation and thoracic tor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what is the best radiographic correlate?[J].J Spinal Disord Tech,2005,18(2):139-147.
[14]Yazici M,Acaroglu ER,Alanay A,et al.Measurement of vertebral rotation in standing versus supine posit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J].J Pediatr Orthop,2011,21(2):252-256.
[15]周云,唐天驷,杨惠林,等.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2):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