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林
(宜兴 214221)
在灿若星辰的紫砂壶世界里,每一把壶都代表着一个艺术生命,它是制壶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同样也融入了人性化的情感和思想,尽管紫砂壶的发展经历了粗陶器皿阶段,但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它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日趋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至今日,对于制壶艺人而言,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依然是塑造一把壶的宗旨和目标。
综观历代紫砂壶经典之作,真正走进人们心灵的佳品,一定有其不言而喻的魅力,比如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的作品,常常会给人以一种一目了然的旷达感,其形态意境开阔,审美练达人心,具有极强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力,顾景舟曾在其《壶艺的继承与创新》一文中说过:“一件较完好的作品,必须使器皿自己能够抒发艺术语言,给人油然而生一定的艺术感受。具体反映在以下三方面的要素:一是形象,即物体本身的形状式样,展示给人们的视觉印象。二是神态,即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三是气质,即器皿内涵的实质性的美的素质。能使这三者融会贯通,方可称为佳作。”这亦是其艺术风格的总结。同时,他的作品多以光素器为主,素面素心的造型除了讲究制壶功力外,更能烘托出空灵气质,仿佛与人心相连,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向往与愿望。
紫砂壶 “圆汉韵”(见图1)的创作便是从前人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精髓,以光素器构成造型主体,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突出个性。其整体形象端庄厚重,高矮得体。同时,该壶又在光素的壶身表面融入了恰到好处的雕刻装饰以作协调,锦上添花、相得益彰,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图1 圆汉韵壶
说起中国文化,相信在中国历史上,两汉文化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汉风遗韵,深邃高雅,大汉文化是中国文化最优秀、最高层次的文化之一,它开放博大,充满活力与智慧,古往今来无不令人敬仰,以此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胜枚举,可谓百家争鸣,难分伯仲。此壶命名为“圆汉韵”,顾名思义,其造型以圆器为主,同时旨在表现汉韵特质,营造出一定的人文共鸣感。具体而言,其圆器造型彰显大方端庄之势,同时又选取传统文化中的“四方之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内容,惟妙惟肖地雕刻于壶身表面,恰到好处地表达对汉文化的赞美之情,营造出古朴庄重的人文意境感。
紫砂壶造型丰富多样,各呈其态,其中以光素器中的圆器造型最为普遍,也最深得人们亲睐。圆器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可挑剔。“圆汉韵壶”壶身呈扁圆形,极具张力;圈足托底,彰显力度;一弯壶嘴与圈把前呼后应,简洁而不失美感;圆盖合于壶口,犹如壶身的压缩版,两者上下对应,巧合为一;壶身上装饰一圈匀称有力的腰线,布局完整而丰富,视觉冲击感极强,使整器更显精神,亦突显出作品风格鲜明的特征。整壶造型骨肉亭匀、柔中寓刚、圆中有变,线条转折圆润、敦庞周正,不仅如此,壶身雕刻装饰进一步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圆汉韵壶”的壶身和壶盖上,分别以红色泥料在原胎质表面雕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犹如一枚枚古韵盎然的红色图文印章,充满了文化质感,物象雕琢细致,抽象而不失生动感,其金石意味十足,同时亦带入了浅浮雕艺术效果,营造出亦真亦幻、自然天成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代星宿的名字,象征着四极,被誉为“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上》有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这一说法在历尽千年的演化中,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民俗神话,早已潜移默化在中华文化的经络中,无论时代变迁,其内涵不变,安定着人们渴望和谐幸福的心灵,更承载着不同的时代需要,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圆汉韵壶”将这四个传统风俗和古代神话里的祥瑞物象融入到装饰中,使古老的灵性在壶中延续,从而给人以丰富的灵魂感知与触动,提升了整件作品的人文品位和意境效果。
紫砂艺术是中华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层的文化元素更是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彰显出独特的人文魅力。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应是形象与内涵的综合体现,以灵动的艺术语言抒发情感、表达意境、陶冶情操,古雅圆润彰汉韵,四方之神显通达,“圆汉韵壶”既是对此进行的尝试,也是对紫砂艺术理解的一种实体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