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的塑造

2015-05-22 21:32王英王璨璇
卷宗 2015年2期

王英?王璨璇

摘 要:在学习和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际,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提高质量”。为此讨论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基于问卷调查,从历史文化人文思维的重要性、历史文化人文思维的教学与应用、历史文化人文思维的培养与实践分析和入手,重新审视日语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

关键词:历史文化人文思维;日语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

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经常出现学生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偏差,甚至误解;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按照母语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交流运用不得体、不恰当,甚至语用错误,造成沟通失败。纠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死记硬背和套用语法规则上,缺乏对于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的了解,使其语言只是停留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未真正理解语言的涵义和应用。

从以上调查资料来看,外语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很必要,也很关键。在进行外语教学中,应把教授语言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用途,做到正确和顺畅表达交流。

1 增强课程标准意识,重视历史文化人文意识的教学与应用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做了以下规定:

从以上课程大纲和课程要求来看,每一项都有关于“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综合文化素养”的要求和规定,可见外语教学中,目的语国家的人文教育很关键,即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俊森教授在2011年9月-10月对985大学日语专业近10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毕业后在工作中或学习中感觉最重要的是什么:

2、假如你现在才进入日语专业学习,你希望日语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什么(共136人作答):

可见日语教学不只是书本上的外语知识,还应该具备充足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特别应关注“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道德涵养,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为此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打破外语工具论,消除有“语”无“文”的现象,增加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此,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外语教学,要把教授语言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外语教学中应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培养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尤其是对学生比较感兴趣和敏感的话题,进行必要的积极引导。外语教学是系统工程,其中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在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之大,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教师高度重视,树立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实践历史文化人文精神。

2 调整课程教学思路,塑造历史文化人文意识的教学环境与实践

外语人才培养中历史文化人文知识作用和意义之大,要求学校和教师调整课程教学思路,重新审视历史文化人文知识在教学中的意义,塑造良好的历史文化人文教学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两者应相辅相成,贯穿始终。

1、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也是重要任务。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更应该突出新颖、生动、深刻,把历史文化人文知识和词汇结合起来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词汇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词汇学习也是异文化学习的过程。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习和理解文化差异,只有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词汇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2、语法的学习最枯燥,为此在人才培养中对于语法的学习更应该下大功夫,在人才培养中要打破以往的单调的、枯燥的、呆板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归纳语法中反映的历史文化的语言规则,在语境中学习语法。

3、听说教学是直接涉及跨文化交际或模拟交流的活动。因此更应该侧重导入历史文化人文知识,从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精选有关听力、会话材料,精心设计话语任务,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特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4、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外语教学中的主要渠道,同时外语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为此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历史文化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注意策略和方法,注意阅读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等问题,注意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的历史文化背景,布置对文化理解和比较任务,检查阅读完成情况。特别注意对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内涵和本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5、其他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历史文化人文思维。除了课堂内的人才培养,还应注意课外的其他语言实践活动,这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直观理解和认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的活动,同时也是检验和实践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最能展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所以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第二课堂的内容、形式可多样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可开展日语语音大赛、朗读大赛、美文大赛、配音大赛、书法大赛、话剧大赛、日语知识大赛、演讲大赛、卡拉ok大赛、日本文化体验、日本企业文化展示等等。但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应注意认真总结经验,特别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错误的认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感受、体验语言的真正魅力。

3 结语

外语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外语工具论,应该具备充足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特别应关注学生的历史文化人文素养,增加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人才培养才不失偏颇,有助于学生立足社会和

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分会,《日语教育与日本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年第2辑,陈俊森:“试论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5、舍恩著,夏林清译,《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王英(1982-),女,内蒙古赤峰市人,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日本历史、日本文化、日语教育。

王璨璇(1985-),女,四川省乐山市人,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学士,毕业于山东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