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山
近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反思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我们为何不尝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自由挥洒自己的个性呢?
1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革新教育理念。已经出台的新课标将初中的体育教学作为了一门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主要的目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差异性的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教学中受益。新课标里的教学思想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倾向,使得学生可以自觉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因此,教师就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思维,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既注重学生的情感所需,又使他们学到知识,并且激发他们对于学习探索的兴趣。
2、教师要树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提出了四项课程基本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的地位,既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树立上述四项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在美国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学生拿着一张彩色纸片绕着场地跑,老师则躲在场地的一个角落,每个学生跑过便在其拿着的纸上画一“V”字。随着纸片的飞舞,场地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更激发了学生跑步的热情。反观我们的教学,不是讲要领,就是强调重要性,结果,学生还没跑,心里早已厌倦、恐惧,何来运动的兴趣?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而兴趣的激发是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3 转变观念,展示学生个性
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
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而且许多体育教师要兼职好几门课程,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在体育竞赛中,发展学生个性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被认为是“顽皮生”的阶段。主要表现在易冲动,思想散漫不专心,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争强好胜,课堂多讲话,好表现自己,模仿性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篮球、羽毛球,足球、踢毽子等活动,因为每个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爱好不同,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运动领域中,尽情游戏、活动、竞赛,其中竞赛是充分显示和发展个性的最好途径。在体育竞赛中,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对待个人与集体;如何对待规则和裁判;如何对待自己与对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都会在竞赛中表现得非常具体和真实,其应答度的效应又表现得非常的鲜明和及时,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及时反馈正是体育竞赛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势所在。
5 在培养自锻能力中,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自锻能力也是自学能力之一,“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锻炼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活动和培养而形成的,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的个性的发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改正和克服。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