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红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1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
计算机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运用,关键在“用”字上,不能理解成是进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教育。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上层学科,它的基础是数学和物理学,要求小学生学习什么递归算法,什么磁性存储,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认知能力上,都是无法接受的。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只会扼杀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小学生要学习简单的计算机使用,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训练和教育,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在各科学习和课外活动中。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应用在教育上,确实具有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协同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多种信息的表达形态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联想。计算机为提高学生智力提供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环境,但是要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还需要广大教师(包括各学科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而下能幻想笨靠仟设计算机课,就能使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得到异乎寻常的提高。应用计算机去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和智力,是一个十分严肃且极有前途的事业,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小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这种技能的目的与要求,仅仅是认识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各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来学习、巩固、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深度。学校要用计算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于发展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开放环境,以逐步培养他们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
开展计算机教育既不能无的放矢,信马由缰,也不能不着边际、盲目攀求,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获取一种掌握知识和交换信息的手段,以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以至今后一生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应变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转
3 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
1、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惑,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2、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3、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4、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再恢复呢?”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作为教师,就应该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