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44-01
传热学是能源类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学起来十分吃力,而且内容枯燥,晦涩难懂,课堂授课效果不理想。我们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传热学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授课内容调整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三大类,因此其课程特点表现为既有严密繁杂的数学推导,又有大量以实验为基础的经验公式,知识点多,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而且现有教材中的案例以工程问题居多,对毫无工程背景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因此课程内容改革的第一步,是找到传热学理论体系与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我们将授课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绪论课介绍完之后,布置的第一道讨论题是“列举你观察到的传热现象,哪些是你认为可以解释,甚至定量计算的?哪些现象觉得不合常理,无法解释?” 学生们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书本上范例所需的工程背景,日常生活體验是我们播种传热学概念和模型唯一的土壤,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我将其中的典型案例提取出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因为这些问题和观察来自学生自身对身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更重要的是,这时传热学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不再是一大堆要背的概念和公式,而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利器,学以致用,正是通向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潘懋元教授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够用就可以,应该要求什么呢?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应该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对原来课程中一些较为繁杂的数学推导也做了适当的删减,着重介绍其思想方法,而对具体的数学推导过程不做强调,而把学生 的焦点引向如何运用。在传热学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推导过程繁冗复杂,由于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兴趣,在进行这部分讲解时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同时心理上会对传热学产生畏惧心理,我们将授课重点放在介绍推导依据,并强化对其物理意义的图表说明,使学生了解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奥妙和乐趣,从而保持学生在课堂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二、教学方法改进
课堂教学中我们将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穿插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讨论式
讨论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学生参与度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实现载体。传热学课程中概念多、定律多,对这些概念、定律的理解存在各式各样的偏差和错误是导致部分学生越学越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讲完一些概念和定律后会布置相应的讨论题。每组学生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在全班交流。以我们的实践过程来看,一般情况下,各组的讨论结果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但通过学生交流和老师讲解,可以达到较好的预期。
2.探究式
教师授课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引导,学生群体的年龄层正是处在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十分旺盛的阶段,因此,在较为完整的讲完某一知识点之后,设计一些难度恰当的探究式问题,对于巩固所学和激发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效的设计环节。从课堂实践过程来看,学生对此环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参与性。
3.案例式
将传热学严密的理论体系揉入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答掌握传热学的分析方法和思想,对于克服死记硬背,考完就忘的学习痼疾是一剂行之有效的良药。所谓“知识是传授的,能力是习得的”,到底是成为负重前行的“两脚书柜”,还是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实践环节无疑十分关键。
三、考核评价方式
由于引入了讨论环节,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加大了讨论课的比重,而适当调低期末考试的占比,让学生可以扎扎实实学到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结语
通过对传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对改进传统课堂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好,此外,讨论组的引入也有明显的效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找资料,制作PPT,和进行课堂展示,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为课堂改革中实现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角色转换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克服了传统课堂单一接受导致的能力锻炼较少的“高分低能”弊病,蕴含对传热学课堂授课理念的理解和对未来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2010.7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刘献君主编,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