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灯光》艺术手法赏析

2015-05-22 16:01罗帅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比背景

罗帅

【摘要】对比与映衬,这两种修辞手法,有相似的成分,在应用范围上有重合的部分,但是二者有差别。区别可以看两点:一是文中出现的两种事物是否有主次之别。二是其中一方是否是作为一种背景存在。《冬夜的灯光》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相对于对比,将其理解为映衬更合适,确切说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反衬。

【关键词】对比 映衬 背景 冬夜的灯光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04-01

《冬夜的灯光》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选自《解放日报》,作者是莫里森·吉布森。文章讲了一位医生深夜出诊,沿路农民为其亮灯照明的故事。这篇文章写作的艺术手法是对比还是映衬,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

(一)先来看一下对比和映衬的定义。

1.对比 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中这样定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①在这本书里,对比被分为两类,即: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王希杰版《汉语修辞学》中这样定义:对照,就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他从内容上将对照分为两种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对比。②

2.映衬 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中这样定义: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教映衬,也叫“衬托”。③书中将映衬分为了正衬和反衬。王希杰版《汉语修辞学》中这样定义:映衬,就是为了突出主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④书中将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从定义可以看出,“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⑤映衬的运用,则不同。“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⑥而且我们在王希杰版的定义中看到了“背景”一词,也就是说次要的一方常被作为背景来突出主要的一方。

(二)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冬夜的灯光》这篇文章。

1.先看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这个名叫奥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⑦“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⑧“平时,一入夜荒野便是漆黑一片……”⑨“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⑩

2.再看文中关于人物和灯光的描写 “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便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哪个求医的人家。”{11}“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再他家过一夜。”{12}“沿途农家的灯依然都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灯光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13}

3.板书设计: 冬天→冷 暗←夜晚

农民→热 亮←灯光

这两对反义词,冷和热,暗和亮,乍一看,是对比。《冬夜的灯光》艺术手法是对比。但是细细想来,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想将这两组现象罗列出来,让读者认识到它们的不同吗?

非也。换一种角度,如果把《冬夜的灯光》中的环境描写看作是背景,在这又冷又暗背景衬托下,突出西部农民的热情和灯光的明亮。这样理解更顺理成章,更贴合文意,更符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同时这也符合映衬的定义。确切点说,文章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

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中这样定义: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14}王希杰版《汉语修辞学》中这样定义: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15}我们可以再看一组关于反衬的例子: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

同《冬夜的灯光》一样,作者对环境进行大笔墨渲染,以景写情,鲁镇除夕热闹的气氛和声响,更反衬出祥林嫂命运的悲惨。

综上所述,对比与映衬,这两种修辞手法,有相似的成分,在应用范围上有重合的部分,但是二者有差别。区别可以看两点:一是文中出现的两种事物是否有主次之别。二是其中一方是否是作为一种背景存在。《冬夜的灯光》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相对于对比,将其理解为映衬更合适,确切说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反衬。

文中注释:

①③⑤⑥{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74、277、278页.

②④{15}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58、363、364页.

⑦⑧⑨⑩{11}{12}语文(六年级上册)[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31-33页.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62-65页.

[2]语文(教材搭档)[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59-63页.

猜你喜欢
对比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背景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