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等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其评价体系研究不系统的状况,分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标准、岗位技能标准、职业道德标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型,并总结了研究过程中解决的诸多问题。
【基金项目】2014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课题(JRS-2014-305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36-01
一、问题提出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已达到1321所,每年培养近300万毕业生,生源由普通高中、对口职业中学和五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构成。这些生源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差、自制能力不强、身体素质薄弱和心理有待疏导等问题,这就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出了全新的命题。
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造成了高职院校生源入学时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而正是这些学生将来要从事行业和产业一线的工作,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心理变化情况、掌握专业技术能力情况,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二、高职院校生源分析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春季单招、联合办学五年一贯制、有短期工作经历的人员、在学院期间入伍后继续返校学习的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高考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也比较狭窄。从专业意识看,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高职教育类型的误解,也由于学生自身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明确,致使他们认为读高职低人一等或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因此学职不爱职,专业思想不稳定是一个明显的特征。从思想状况看,一些学生由于受到了高考挫折,心理自卑感很重,对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有一种失落感,因此,主观上情绪低落、普遍缺乏学習动力,存在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们有较远大的理想,自我实现的愿望较为强烈。然而,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忽视当前的客观情况和自身条件,把个人抱负的标准定得高于自身现实。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
1.缺乏有效学习,高职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当遇到感兴趣的知识点时会投入大量的热情和精力。同时又由于自身基础知识、自律、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当遇到自身知识结构无法克服的学习难题时,往往会采取忽略问题的解决方式。
2.学习能力,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能直观展示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对于需要分析和验证才能得到的知识采用回避的方式。高职学生同时也受到社会培训机构负面宣传的影响,认为“实用性”的知识就是有用的东西,抵触学校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造成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
3.德育学习欠缺,高职学生的个性比较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热情积极,但同时也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时有喝酒、不服从管理、打架等违纪行为发生,迟到、旷课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是因为长时间缺乏德育教育学习。
四、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尽管高职学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将其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1.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开展教育管理学分评价,内容包括:
①形势政策与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以讲座、论坛形式进行。学院统一组织的讲座,学生凭署名票到各班评审小组处记分,每学期末辅导员将所收讲座票交学工部备案。本系自行组织的论坛,在学工部备案后,由学生会统计出席人数,反馈至各班评审小组处以做好登统工作。②志愿活动,志愿活动由团总支书记负责,以团支部为单位,由团支书统计报团总支审核,由团总支组织部报院团委组织部审批,审批合格后团总支组织部把名单反馈给系辅导员,由各班评审小组进行学分登统。③明理诚信教育,由团总支书记及各班辅导员负责,以团支部为单位,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第一学年至少四次,第三到第六学期至少一次的明理诚信教育。④吃苦耐劳锻炼,由学生本人或负责人做好活动记录,各班评审小组记分。教育管理学分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教育管理学分达合格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2.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评价是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能力为依托的基础上构建的。考核方式有:
①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考核依据,学生在进行了课程学习后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由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给出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技术等级。②以企业技术岗位标准作为考核依据,前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植入企业文化和岗位技术,考核以企业为主采用入职员工综合素质考核方式,确定学生是否满足企业要求。③以日常教学为主题的开放式考核,考核采用学期项目的方式采用整体研究、设计与实现的方式,学生要对项目做理论分析和研究最终实现设计方案。考核分为设计方案、项目演示与答辩环节,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人才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教育管理、职业资格鉴定、企业技术鉴定、学期项目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为标准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为终生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