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设教”教学模式探究

2015-05-22 17:20:07牛小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自学习题能力

牛小玲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学”的境界。本课题从这一命题出发,从课前独立学习、课堂自学检测、课内以学设教、课后尽量减负、单元自我评价等环节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会学”,从而实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目标。

以学设教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面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成为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是现今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50%的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家庭,30%来自外地来兰务工家庭,只有20%的学生来自城市职工家庭。农民和外来务工家庭,要么对孩子没有期望和要求,只希望长大能够挣钱就行;要么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把目标定的太大,大包大揽,一心只让读书,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欲望不强烈。

针对上述理念和学生实际,本课题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进行了“以学设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我学”到“我想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能可贵的进步,但是如果不能把这种学习兴趣稳定下来,那一切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因此,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我们针对学生处于发育期自尊心强,家庭习惯培养又差的实际,从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入手,对症下药,探索一些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想学”“爱学”。

(一)通过给家长说课培养学生自信

教师要鼓励学生给家长讲课,要鼓励学生给家长讲白天在学校学的内容、尝试讲预习的新课。同时,教师要提前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做孩子的听众和学生。家长不仅要耐心听孩子的课,同时还要多给予表扬和夸奖。这种模式的坚持既培养了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同时更多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能力。

(二)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习欲望

通过主动找学生谈心、耐心回答学生提问、当面批改学生作业、“一帮一”活动、作业考试设立进步奖等途径和方式,多鼓励、少批评,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看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都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就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班集体和家中都能够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和喜悦,从而稳定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想学”“爱学”的欲望。

(三)通过独立自学挖掘学习潜能

实验初期,先由教师拟制自学题纲,带着大家自学,一般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然后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拟提纲,独立自学。自学阶段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突破: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逻辑关系;②复习回忆有关旧知识并和新知识联系起来;③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④做自学笔记,可适当做些批注,勾画出定理、定义、公式等概念叙述中的关键词语;⑤尝试练习,可试做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或试着写定理的证明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合上课本,围绕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课本中的材料是否熟悉,你身边还有那些熟悉的材料;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问题,自己懂那些知识,不懂哪些知识(列出不懂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经掌握;通过理性思考和直觉经验的对接,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对照,想到一些什么(即有什么猜想);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需要课上和老师共同研究等等。

(四)通过网络先修培养探索创新

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传媒的优势,引导学生探索通过网络和现代媒介学习课程及相关衍生知识,引导学生针对某些知识点在网上通过观看微课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对有难度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可反复观看微课和查阅有关资料。教师针对一些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制作微课,也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学生独立或合作制作微课,并上传网络共享,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自学检测能力的培养

为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自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课题组利用课堂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学检测。教师认真选择检测题目,要求内容与自学提纲一致,难易适当,重点突出,题目可在例题、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既达到检查学生自学,暴露学生疑点的目的,又能够使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检测结束后,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安排,以及通过检测了解到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或当堂公布答案、或同桌交换批阅、或课后集中批阅。要将检测结果量化,计入小组竞赛,进行小组评比,以鼓励他们在自学中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互助精神,遇到疑难问题“好”帮“差”,“优”促“优”,小组成员互帮互学,积极讨论,共同携手攻克重点、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根据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以学设教”,課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三、课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经过独立学习与自学检测,解决了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带着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来到课堂,他们对课堂、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从而客观上迫使教师不能把教学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在启迪智慧、培养悟性上下功夫,为此,我们课题组本着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原则,坚持做到三不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果的不教,凡是教师教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教”,我们通过“教”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不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是因为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动,他们的内动力在发挥作用。我们设计如下几个环节来探究以学设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分组互动

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组成,可由学习水平上的同学当小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优秀的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

上课时,安排10至15分钟时间由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核对习题的解答、交流自学体会、解决较易解决的问题,并准备小组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交全班质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彼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纠正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错误。

(二)质疑释惑

质疑。学生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后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教师也可设立问题让学生思考,疑点控制在5至7个有代表性、能突出主题的问题。

释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教师不急于作出正确的解答,而是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尝试解答,然后教师再做点拨、评价、补充完善。

(三)归纳反思

随着师生质疑、释惑的结束,教师及时地总结质疑问题的种类、释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归纳本节课学习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学习要点,让学生反思,同时也可让学生尝试进行知识要点的归纳(本环节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

在教师指导、同学互相帮助下,通过质疑释惑,归纳反思,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学生从现有发展区问题向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善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练习强化

根据自学检测中了解到学生独立学习的信息,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质疑释惑中收集到的疑难问题,再根据教师所把握的知识点的重要性、题目设计的疑难性、解题方法的关键性,预先制定需要强化练习、重点讲解的例习题,或引入课外习题,做为课堂作业,当场矫正反馈、规范纠正(本环节时间控制在10至20分钟内)。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规范解题、解决难点、综合尝试、实践探索、内化能力。通过强化练习,内化能力,实现由最近发展区问题向新的现有发展区问题转化,作业课堂完成,课后不留作业,起到了“断后”的作用,让学生课后总是一心为主动参与明天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学设教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把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精力从课后转移到课前,所以在课后要求教师不留作业、不搞加班加点,要减轻学生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下一节课的预习上,可多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的将课前学习达到的水平与课堂合作学习、教师导学后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加以比较,再次温故知新、尝试巩固,内化新知。教师可根据课堂授课情况,对部分后进生进行适当面授指导、作业点拔、张贴部分习题答案,对先进生可设立探索性思考题让他们探究,注重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证的尝试。对一道题目或进行“平行性”的改造,或进行“逆命题”式的改造,或大胆改变某些条件,看看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意在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阶段性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要求他们在学完—单元、一章以后,把本单元、本章的知识做一个总结,每条线索,每一板块有几个知识点,用较为简炼的语言(数学符号语言或借助图形语言)概括出来。在复习课上,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再作总结,然后让学生比较,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加以改进,促使学生自觉地在新知识与旧知识间建立起多重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在每次检测练习、单元测试完成后,都要求学生做自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哪个概念不清楚?哪种运算不过关?看到题目的条件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系列必要的联想?思路在哪一步受阻?解题方法为什么错了等等,分析得越透彻越好,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初中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如果没考好,教师严厉的批评反而会令他们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负作用。让他们自己反思,既照顾了他们的自尊心,又避免他们把责任推给别人,这种做法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总之,学生在学习上不能总是依赖于教师的教,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头脑的转化而实现的,能不能转化,靠的是自己,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只有自主学习、自主理解、自主记忆、自主思考、自主练习,才能真正地“学会”和“会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增强学生自治、自信、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一旦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技能,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学生学得轻松,教師教得轻松,而且教学效果还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自学习题能力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