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章节导语撰写研究

2015-05-21 13:07杜正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语力学高中物理

杜正洪

【摘 要】影响高中物理教学的因素很多,但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重在探讨高中物理力学章节的导语撰写,其中多媒体导入、设疑导入、实验导入、生活实例导入、故事导入、类比导入等,都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导语;撰写

引言

一堂好课,导入虽然是一节课的起始阶段,但它却能够反映出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总体把握,导入环节把握得的好坏,可以说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力学章节中,新奇、精彩、生动、有趣又富有吸引力的导语,能够使学生激情高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进入学状态。因此,重视导语的撰写,就显得非常必要,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撰写好导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引入新课,可以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运动、空间、时间》一节时,可以播放视频《闪闪的红星》主题曲《红星照我去战斗》那一幕:“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提到” 竹排“在游,”青山“在走。那么我们怎样来确定物体的运动呢?这样巧妙的导入,生动而形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主动的思考,快速地融入了这堂物理课。

2.设疑法。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理念,高中物理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教师的讲授,要做到“以生为本”、“授人以渔”。老师应激发学生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难度的障碍,提出一些问题,常常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提出问题并设置悬念,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新的求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鲁科版第3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用一把刻度尺来做一个小实验。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面对学生站着,教师竖直地拿着一把尺子,让尺子的零刻度与一位学生的手处于同一高度,教师释放刻度尺的同时,让学生捏住刻度尺,然后再换另一位学生做此实验。从学生捏住的刻度,可以简单地告诉学生哪一位同学反应较快。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要想知道答案,学生必然会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3.实验法。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例如在讲《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一节时,用一个较重的钢球做一个单摆,悬挂于铁架台上,把摆球拉偏离竖直方向,同时老师的鼻子与摆球接触,然后放开摆球,学生可以看到摆球永远碰不到老师的鼻子。可是学生非常担心摆球会将老师的鼻子碰“出血”。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生活实例法。高中物理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将抽象的物理教学融入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该课的概念涵义。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

教师:我们在进行“拔河比赛”时,是赢的一方拉力大,还是输的一方拉力大?

学生:赢的一方拉力大。

教师:错误。应该是双方的拉力一样大。

学生好奇,急于想知道答案。

教师:你们的答案为什么不对,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此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经过这样的提问,就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5.悬念法。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在高中物理力学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巧妙的“故弄玄虚”,可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入新课后,安排学生围绕之前设置的悬念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进行《向心力》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用一个一次性杯子,先在杯子口处对称地打两个孔,两孔处用一根细线固定,再用一根细线拴在细线的中间让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让学生猜想:杯子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故意制造悬念)。再具体的演示此实验,提起学生的兴趣。

6.故事法。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法之一,有趣的故事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讲鲁科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回眸》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是当时物理学界的权威,很多人都不敢怀疑他的观点,然而伽利略却用逻辑学的力量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的挑战。

(1)伽利略认为:如果重的物体下落得快,那么把重物和轻物拴在一起,重物会被轻物拖着而减慢,轻物则会被重物拖着而加快。

(2)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重物和轻物拴在一起,总的重力增大了,那么拴在一起时的速度应该比单个物体下落得快。

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发,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

7.类比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如数学表达式的相似性、物理模型的相似性等。用类比法探索这一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的物理规律。在特定的教学中运用此种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物理力学章节导语的撰写方法很多,并非千篇一律。导语的撰写除根据具体的课型撰写外,还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导语的撰写。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导语的撰写,目的都在都要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使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

猜你喜欢
导语力学高中物理
导语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阳光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