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清 张代富 黄 瑛
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已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高脂蛋白[Lp(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也受到充分关注及研究。有研究认为 Hcy、Lp(a)可能是独立的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子[1]。无创性超声诊断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好,可动态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ⅠMT)的进展和消退情况[2]。本文通过超声检查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Lp(a)和Hcy水平及其与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旨在探讨Lp(a)和Hcy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选择2012-01-2014-06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其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判断标准[3]。其中男68例,女52例,平均57.4±7.5岁,平均血压156.6±21.7/96.8±12.5mmHg,平均高血压年限12.6±5.2年。
纳入标准:(1)年龄45-65岁;(2)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45岁或>65岁;(2)继发性高血压;(3)慢性严重肝肾功能衰竭;(4)心力衰竭;(5)近3个月正在服用叶酸、B族维生素及调脂药。
120例患者均行颈总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其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ⅠMT)分为三组:ⅠMT正常组(<0.9mm,n=58)、ⅠMT增厚组(0.9-1.2mm,n=39)、内膜斑块形成组(>1.2mm且向管腔突起,斑块形成组,n=23)[4]。各组性别、年龄、体重、高血压病程、药物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1 颈总动脉硬化彩超:所有受试者均由同一名超声专科医生进行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QUⅠ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8MHz,二维法双侧颈总动脉ⅠMT、血管内径及斑块形成,均在颈总动脉距分叉近端1cm处后壁测定。
1.2.2 Lp(a)和 Hcy测定:于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次日清晨(服降压药前)空腹抽静脉血4ml,分离血清后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p(a)、Hcy浓度,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多组间数据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三组Lp(a)、Hcy和ⅠM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的Lp(a)、Hcy和ⅠMT均明显高于Ⅰ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MT增厚组t值分别为6.31、8.25和6.21,斑块形成组t值分别为6.51、7.46、8.82,P<0.05或P<0.01);斑块形成组上述指标又高于Ⅰ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1、5.56和5.42,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检查指标比较(±s)
表2 各组患者检查指标比较(±s)
注:与ⅠMT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ⅠMT增厚组比较;3)P<0.05
?
以各组ⅠMT为因变量,Lp(a)、Hcy值为自变量进行标准化偏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593,即Lp(a)、Hcy与ⅠM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
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ⅠMT可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不仅可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发现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ⅠMT增厚及斑块形成占51.67%(62/120),提示该人群已存在较高动脉硬化风险,与目前临床发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年轻化相符合,因此对该类患者同样需防范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发生。
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其结构类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肝脏合成。Sacco等[5]发现血清Lp(a)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当Lp(a)≥300mg/L,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上升2倍。耿婕[6]、刘克森等[7]报道 Lp(a)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一方面参与泡沫细胞形成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另一方面Lp(a)与纤维蛋白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本文结论与以上相一致,Lp(a)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即ⅠMT正常组<Ⅰ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表现出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Hcy是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cy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合并高Hcy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8]。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Ⅰ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构成比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9]。Hcy还可改变凝血因子功能,增加血栓形成倾向和血小板的黏附性[10],并与载脂蛋白B形成致密复合物易于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引起血管壁脂肪堆积而促进颈动脉斑块及血栓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患者死亡率。已有报道[11,12],Hcy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高Hcy血症与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本文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Lp(a)一样,即ⅠMT正常组<Ⅰ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也是颈动脉ⅠMT增厚及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性激素可能对血清Hcy水平有影响,贾亚丹[13]等研究显示,小于60岁的绝经女性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Hcy水平明显升高,显示低雌激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其与雌二醇(E2)水平呈负相关。更年期女性性激素紊乱[14],雌激素水平下降减弱了其对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使更年期女性血管内皮对Hcy的损伤耐受性降低。张密林等[15]研究显示,男性雄激素水平低可能导致内皮功能失调,高胱氨酸血症是内皮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中老年期正好处于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的变化时期,因此中老年期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伴随高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更易产生动脉硬化的因素之一。
综上,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Lp(a)和Hcy升高密切相关,提示临床在降压同时应有效降低Lp(a)和Hcy水平。由于中老年期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对Hcy、Lp(a)的损伤耐受性降低,使其较早的发生动脉硬化,但性激素水平的降低促进Hcy、Lp(a)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机制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