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协
北京市科协实施“百强社团”计划
北京市科协
北京市科协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地方学会能力提升工作号召,结合北京市科协实际情况进行顶层设计,于2013年底制定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百强社团”计划实施方案》,重点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百强社团”计划按照“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调节,适度竞争”的原则,坚持“学术质量优、社会信誉好、服务水平高、内部管理规范、重点领域突出”的方向,推动科技社团成为学术交流活动的有力组织者、政府职能转移的积极承担者、首都产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北京城市发展的智力提供者、科学知识普及的志愿传播者。
“百强社团”计划设立了“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推动首都产业进步、服务北京城市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五个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组织建设规范、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普及深入、社会服务积极、人才培养有力、交往合作顺畅、党建工作突出、经费筹措合理”八个方面的评估标准。计划到2016年,完成60家“百强社团”的创建活动,重点支持和引导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社团建成“百强社团”,提升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力、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探索科技社团职业化发展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引领北京科技社团发展。到2020年,全面完成“百强社团”创建活动,使北京科技社团整体面貌有较大的改善,优秀科技社团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升,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建成百家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综合能力高的现代化科技社团的目的。
为了保障“百强社团”计划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北京市科协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百强社团”计划领导小组,设立了“百强社团”计划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工作。制定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百强社团”计划实施方案》,从总体上对“百强社团”计划的实施进行引领。
(一)“百强社团”创建活动申报
“百强社团”计划分为“百强社团”创建、“百强社团”评估、“百强社团”示范带动三个部分。目前正在实施第一部分“百强社团”创建。“百强社团”创建由北京市科协所属的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满足连续两年社团年检合格),经过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自愿申报。申报时填写《北京市科协开展“百强社团”创建活动申报书》,重点反映科技社团围绕学会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学会自我发展的“四个能力”开展的工作,围绕“百强社团”创建活动拟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科技社团近3年在“五个重点发展领域”等方面的工作综述。
(二)“百强社团”创建活动评审
北京市科协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参考《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分标准》从提升学会“四个能力”出发,设立了“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推动首都产业进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自身能力建设”以及“创建活动方案”六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又设立多个二级指标,全面涵盖了科技社团主要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参考评分情况,并根据申报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与发展潜力相结合、当前设计方案与以往工作成绩相结合的要求,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选,确定20家入选名单,名单报驻会主席办公会讨论通过后进行立项实施。
“百强社团”计划支持和鼓励科技社团因会制宜,围绕“百强社团”标准和“五个重点发展领域”,立足自身能力建设,统筹规划、发挥学会优势,自主设计能够体现学科和专业领域特点的“百强社团”创建活动。2014年首批“百强社团”创建活动经过优中选优,有40家科技社团入围,经过材料筛查、现场调研、专家评审、驻会主席办公会确认及社会公示等程序,认定了北京医学会等20家科技社团作为首批“百强社团”创建单位。
(三)“百强社团”创建活动立项
首批“百强社团”创建活动立项后,北京市科协与科技社团进行座谈,分析梳理科技社团的优势和特点,签订项目任务书,要求科技社团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研究能力提升方案,通过抓重点、求实效、创品牌等举措,着力提升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政府、服务产业、服务大众和自我发展能力,并要求参加创建活动的科技社团积极总结经验,进行示范与推广,带领其他科技社团共同发展。
在“百强社团”创建活动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北京市科协将中国科协的100万能力提升的“奖建资金”以每家5万元的方式给予20家“百强社团”创建单位,市科协再支持配套一定的资金,科技社团自筹一部分资金,共同用于学会能力提升。
通过开展学会能力提升项目以及“百强社团”创建活动,加强了对科技社团的引导与支持,促使科技社团在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方面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在引领学科建设、服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中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一)科技社团服务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高
1.拓展社会化服务职能。科技社团围绕社会和政府的需求,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从原来的单纯服务科技创新,拓宽到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等领域,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评估,面向社会开展成果评审和技术鉴定,开展人才评价,设立公益性奖励,承担标准制定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有6家科技社团开展了10项成果评价或项目论证等工作;有7家科技社团开展了职称评审工作;有14家科技社团进行了18项科技奖励;有20家科技社团进行了标准、规范、规程等的制定;有26家科技社团开展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有22家科技社团开展了公益服务;有33家科技社团开展了社会化服务的项目。
2.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科技社团以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为重点,充分认识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设计和策划。2013年,有12家科技社团承接了14个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的社会组织服务项目;2014年,有14家科技社团承接了17个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北京市科协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也首次联合26家涉医科技社团,打造了“北京科技社团服务民生工程——‘科学健康人’”大型重点项目。项目以“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医科社团进社区”和“医科社团郊区巡诊班车”3项工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拓展了科技社团为首都市民提供科学、健康生活服务的领域和渠道,探索了科技社团服务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的新模式。
3.提供决策咨询建议。科技社团积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北京市科协与市政协科技委开展的“京津冀创新驱动大联合”研究,以及参与市科协与市社科联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的重点课题调研和高峰论坛,并在课题研究和交流中建言献策。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减灾协会、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等14家科技社团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城乡社会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3个专题,提交了文稿和专家建议43篇,编印了《专家论北京发展》,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首都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014年,市科协在科技社团中广泛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工作,全年共报送科技工作者建议180余项,其中“本市大气污染现状、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得到市领导批示。
(二)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1.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学术交流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科技社团学术活动的重要基石。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立身之本。2014年,北京市科协以“开放、合作—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开展了学术月活动,各科技社团积极响应,在学术月期间集中举办了各类学术活动133项,全年在市科协申报并立项了248项专业学术活动,25项高层次的综合学术活动,自发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上千项,切实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水平和质量。
2.创新学术会议形式。在学术交流中,科技社团与时俱进,开阔思路,更加注重学术会议的务实和会议形式的新颖,学术交流的有效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得到加强。2014年,科技社团积极开展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沙龙、服务企业的技术沙龙、服务学会建设的学会沙龙,强调沙龙交流、沟通的有效性和效益的最大化。如:北京图像图形学学会根据不同理事单位和专业群体的需求,围绕某一专业问题,组织小型学术沙龙充分交流和沟通,确保沙龙的实效性和效益最大化;北京粘接学会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将国内外专家聚集在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既开展了学术交流,又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社团集中本行业、本专业、本领域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跨行业、跨部门、横向联络的特点,在协调专家资源、科研资源和企业资源,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14年,科技社团积极融入到以企业需求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北京金属学会、北京制冷学会、北京纺织工程学会和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4家团体开展会企合作,发挥协作和协同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等20家科技社团主动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合作,学会推荐专家参加中心的科技评价系统,中心帮助学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专利技术推广,并向学会的科技工作者免费开放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共同打造科技资源共享的学会与企业对接平台。
(三)科技社团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得到提高
1.购买管理岗位。针对科技社团“人财两缺”的难题,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为科技社团招聘社会工作者,缓解科技社团“缺人”窘境。北京市科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工作,保证部分科技社团开展服务的人力资源。2013年,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22个;2014年,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23个,购买岗位人员均为年龄在4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充实了科技社团队伍,加强了科技社团秘书处职业化建设,推动了科技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党建工作。在科技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以党建工作引领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科技社团能够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成立党建工作小组,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小组“三个保证一个调动”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活动项目引领社会组织发展,2014年,各党建工作小组申请立项党建项目27项,开展调查研究、理论探讨、指导发展等党建活动。
3.增强会员凝聚力。科技社团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的分层管理模式,坚持民主办会,有24个科技社团召开了换届大会,提升了民主办会能力;56个科技社团开展了会员日活动,提升了服务会员的能力,增强了对会员的凝聚力,加强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29个科技社团加强内刊建设,扩大了科技社团的影响力,提高了科技社团联络、服务、凝聚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北京林学会制定了学会的战略发展规划,建立了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机制,增强了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北京听力协会积极发展青年会员,壮大志愿者队伍,引导专业人士参与志愿服务队伍,给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平台,扩大了协会和青年专家的影响力。
(一)调动科技社团自身能动性
只有将科技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共识,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才能将创建活动真正落地,达到引领发展的目的。在首批“百强社团”创建过程中,科技社团在理事会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将学会能力提升作为工作主线,将“百强社团”创建作为工作抓手,将“五个重点发展领域”作为发展导向,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百强社团”创建过程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二)发挥“奖建资金”对社会资金撬动作用
实施“百强社团”计划,科技社团获得资助不是目的,而是要将“奖建资金”的使用方向与科技社团工作重点相结合,完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化、精品化项目,切实发挥“奖建资金”对科技社团能力提升和业务发展的带动作用、对科技社团资金筹措的种子作用和撬动作用,进一步激发科技社团的发展活力。
(三)提升“百强社团”创建单位的社会影响
将“百强社团”称号作为科技社团的一种荣誉,树典型,推典型,提升参与“百强社团”创建活动单位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同时,使“百强社团”创建活动单位尽可能多地参与市科协重点工作,特别是积极参与服务科技创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方面的工作,为“百强社团”创建活动单位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推动科技社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并且在主战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调研,总结推广经验
对首批“百强社团”创建活动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科技社团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和量化“百强社团”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地衡量科技社团发展水平;认真总结首批“百强社团”创建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扎实举措,确定“百强社团”创建活动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做好以“百强社团”为抓手的学会学术工作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学会能力上新台阶。
(二)深化改革,实现四个转变
继续深化科技社团改革,促进科技社团从行政机关的附属向独立的社团法人转变,从学术性团体向专业性社会组织转变,从为会员服务向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双重职能转变,从社会管理的客体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转变。深入实施“百强社团”计划,以“百强社团”创建为抓手,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技社团全面加强基础建设,激发科技社团活力,提升科技社团能力。
(三)发挥优势,助力北京发展
以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和成果转化实效性为导向,继续鼓励支持科技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和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会企合作,支持科技社团参与科技服务业建设,为首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建设和“科学健康人”活动,健全和完善涉农学会服务“三农”的制度机制,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引导涉医科技社团积极参与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首都社会建设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