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

2015-05-21 10:48刘兴平
学会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国科协助力驱动

刘兴平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北京 100863)

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

刘兴平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北京 100863)

本文围绕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如何定位、在组织协同创新方面怎样发力以及在服务创新驱动中怎么能够发挥作用三个问题,就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义、思路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解决体制机制上“散”的问题、解决行业企业“渴”的问题、发挥科协系统“跨”的优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地方主导、企业主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就实现“点状分布、链状延伸、面状辐射”的立体网络工作格局提出了具体措施。

创新驱动 经济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整体优势,促进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国科协于2014年9月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这是中国科协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新事,可以说是一项“创新聚力工程”,它凝聚着科协全系统、全体系的力量,承载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标志着科协组织高高举起了创新驱动的大旗,打通了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的通道,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打通了学会学术工作与地方联系的通道。受到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受到了全国学会和科协上下的积极响应。

一、缘起:从学会“三问”到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提出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创新驱动战略布局的谋划之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力之年。

中国科协的基础在学会,优势在学会,宝藏也在学会。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科协对学会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把学会工作作为科协的主体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014年8月14日,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主持召开全国学会工作座谈会,对学会工作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如何定位;二是学会在组织协同创新方面怎样发力;三是学会在服务创新驱动中怎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认真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尚勇书记建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的助力工程,面向地方、面向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帮助地方开展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帮助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在中等城市建设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

(一)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会到底是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我们对全国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只得到30%学会领导的完全认可,70%的学会领导认为学会基本是或者不是,主要理由有两条:第一,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没有具体的实践支撑。所以曾在一段时间里,讲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感到上不接天线,下不接地气,说起来没有底气,写起来不够硬气,做起来没有力气。

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转化技术成果、传播科技知识、培育创新文化,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部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使科技创新转变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意味着科技活动要更多地从科技系统的小循环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搭建起沟通和协作的桥梁。全国学会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代表,其会员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不仅涵盖了国内最优秀、最权威的专家,而且还参加了相应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所有的重要领域。学会利用其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搭建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转化平台,能够促进知识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政府和产业扩散,增强政产学研之间的互动与反馈,降低创新实践中技术知识搜寻成本,转化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实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

(二)组建学会联合体组织协同创新

中国科协所属200个全国学会,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础、规模、能力和学科特点各异,从个体而言,不论哪个学会的力量都毕竟有限。另一方面,科技发展跨学科趋势愈发明显,新学科、新知识、新思想的出现更多体现为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颠覆性技术往往源于各项技术的融合,未来科技发展也将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研究不断地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孕育出颠覆性技术新的生长点和颠覆性创新。学会有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独立第三方优势、国际话语权等“五大优势”,可以打破学科、地域、部门界限。根据学科和产业发展需要,相关学会自愿组成学会联盟或联合体,是符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实际和发展趋势的一个创新。一方面,可以广泛协同各方力量,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资源,围绕行业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增进知识的流动、共享与合作,积极建设开放包容的专业学会群和技术创新联盟;另一方面,也能形成合力,增强在行业内和国际上的话语权。

(三)学会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中央领导反复多次强调,科协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年来,一些学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例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全国建立80多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中国金属学会以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地方学会,服务地方企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地方合作共建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立10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持续提供人才智力服务。参与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45个全国学会,在2012-2014年度累计开展项目评估2408个,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鉴定项目1569个,成为开展第三方科技项目和成果评估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但从总体上讲,学会发力的空间还相对有限,有的还是零打碎敲、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集群优势,还有很多学会没有真正走出“象牙塔”。中国科协书记处提出要高举“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旗帜,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发有为,回答了中央对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顺应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肩负了科协系统在创新驱动时代征程中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二、背景:从解决“散、渴、跨”看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重大意义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强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经过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已经到了创新驱动的关键窗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是解决“散”、“渴”、“跨”三个问题。

(一)解决体制机制上“散”的问题是实施创新驱动的紧迫所在

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频繁地出现在中央领导的讲话、党和政府的文件和媒体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基本上是逢会必讲,走到哪里讲到哪里,特别是在两院院士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地提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地是要解决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是什么障碍,就是分散封闭、交叉重复、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学会可以作为,而且大有作为。

(二)解决行业企业产业“渴”的问题是实施助力工程的关键所在

经济发展对创新驱动的迫切需求体现在行业、企业、区域等方方面面。从行业来讲,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大中型企业24个行业,22个行业是属于产能过剩。去年我们国家很多行业是全行业亏损,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例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4年10月17日公布的第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我国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卖一吨煤还赚不到6元钱,有的企业甚至产一吨煤亏20多元。从企业来讲,目前我们国家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4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大部分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只能进行技术的二次开发,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区域来讲,前些年有些地方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不高,尤其是在一些资源型城市,还缺乏转型的动力,仍然存在对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但是近2年,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国际资源价格下跌,很多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姑且不说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就拿东部的绍兴市来讲,全市200多万人口,人均GDP1.5万美金,绍兴籍院士67个,但是传统产业比重仍达70%以上,当地对于人才、信息、成果等需求强烈。所以,助力工程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主要是一个“渴”字。行业、企业、地方思贤若渴,渴望人才、渴望信息、渴望技术、渴望项目、渴望成果。

(三)发挥科协系统“跨”的优势是实施创新助力工程的动力所在

学会是科技人员基于学术自由、平等交流、互动自主机制自愿结合而成,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跨学科的“五跨”组织网络优势和客观公正性、地位超脱、非营利性等特点,学会可以把分属于、分散于不同组织机构的人员凝聚在一起。以前,我们更多地强调学会在学术交流中的“五跨”优势。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各行业领域的跨界合作更为重要。但是,以往政府部门的计划项目投资,就像一个一个纵向的立柱。学会利用“五跨”优势,横向地把这些立柱连接起来,引导组织相关科研团队协同合作,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系统集成,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带动学科整体提升乃至跨越。助力工程恰恰给学会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了一个撬动的杠杆,突出了学会的一个“跨”字特征。

三、思路:以“四个为主”实现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战略构想

2014年10月,中国科协正式下发《关于实施创建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助力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具体要求。科协的主要任务是总体策划、搭建平台,牵线搭桥、甘做横梁,打开通道、疏通管道,总结经验、推广模式,监督评估、伴随保障,切实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系统集成,从机制建设上确保实效,引导学会在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在地方的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生力军作用。从助力工程的实施方式上,可以总结为“四个为主”,也就是地方主导,企业主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

(一)地方主导

科协工作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服务一加强”是科协工作的基本职责,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协工作是做服务工作的。以前我们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了许多事情,形成了一定声势,但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点子上,做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心坎上?这也是我们工作当中一直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的一个问题。服务要做到真正的贴心,首先就必须做到知心,就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难处,找到对方的穴位。助力工程以“地方主导、合作共赢、学会提能、集聚资源”为基本原则。这次我们提出地方主导,就是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思维,把方向转过来,首先要由地方政府提出需求,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并把试点建在地方需求最强盛、热情最高涨、力度最大的单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事实上,助力工程实施以来,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认为,助力工程是聚集全国科技智力资源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良好平台、是借助中国科协组织人才优势提升本地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水平的难得契机。各省市采取各种方式,支持、鼓励试点申报。一些地方以省政府发文的形式申报助力工程试点;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中国科协沟通联系,希望能在地方产业规划、科技项目等方面得到中国科协的支持。在今年助力工程先行试点不发申报通知、自主申报的情况下,目前已收到来自22个省的28个城市的申请。

(二)企业主体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并强调企业是“经济进步尤其是经济总产量长期扩张的最有力的发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和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能够有效地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主导创新活动的决策;企业作为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实现者,对成果转化应用最为迫切,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能够加速促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市场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的主要配置者,能够有效地加大创新投入,整合创新力量,组织开展创新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助力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在企业,就是结合地方实际需求,通过组织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和专业人才对接,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推动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学会主角

就是发挥学会联盟跨学科、跨领域集成创新的优势,由具有学科专业领域优势和组织协同能力强的全国学会牵头,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的各类创新要素,联合相关学会共同依托示范区的学会服务站开展工作,深入企业调研,了解需求点,寻求发力点,共做兴奋点。通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技术咨询、离岸建站、项目合作、企会协作等方式,加强对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围绕产业链,延展服务链,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项目服务和智力支持。助力工程特别强调学会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长效性,鼓励学会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心服务,实行全链条跟踪式、保姆化服务。

具体可在5个方面发力: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等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地方解决优势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生态修复和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重大战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建立研发平台、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校地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帮助引进先进技术,开展系统技术服务,指导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广应用;承接地方委托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协同创新攻关等项目,推进行业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四)专家主力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专家主力,就是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队”的高端科技资源,把为企业服务与科技工作者的成果转化挂钩,实现科技工作者与示范区企业的良性互动,把科技工作者作为创新驱动最重要力量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真正达到双赢。有数据显示,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庞大的科技产出中,真正产业化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不足1/10,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专利转化率不超过10%,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足5%。科技工作者希望将自己的成果进行转化,我们就给他们提供这个服务。去年,天津市科协成立的“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四、展望:从“点、链、面”布局到实现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全覆盖

助力工程采取中国科协、地方政府、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企业多方共同推动的方式进行,加强宏观组织和系统集成,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有序展开。整个项目从2014年8月14日开始调研,到10月14日签订保定的正式协议,中间只有2个月的时间。从保定开始实施到现在,实际上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整个过程时间虽然很短,但项目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将按照“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的原则,以“点、链、面”的模式多头推进,实现“点状分布、链状延伸、面状辐射”,形成纵横交错、上下互动、内外互补、左右互连的立体网络工作格局,力争年底实现助力工程的全国覆盖。

(一)“点”状分布

在自由申报和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由中国科协选择10个左右地级城市(区)进行试点,形成一些助力工程的“点”。按照“一个城市选择几个特色支柱产业,一个产业选择几个重点领域,一个领域形成几个学会联合体”的思路,每个城市组织15个左右全国学会进行对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河北保定市作为中国科协首个助力工程试点示范市,正在开展的“点”状布局模式推进工作,十分顺利。截至2015年1月底,已有几十家单位到保定进行现场对接,保定企业与全国学会达成22项合作协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4家全国学会与保定签订共建“学会工作站”协议,建立学会工作站及分站10家;中国光电网产业创新联盟等4家国家级技术联盟落户保定,另有6个项目即将落户保定。

(二)“链”状延伸

以学会为主体、以学科为纽带,选择5个左右全国学会试点。鼓励学会在专业领域和行业领域发挥专业优势,与全国多个地市开展合作,形成一个产业“链”。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与浙江宁波市和嘉兴市的合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辽宁丹东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安徽天长市的合作;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在地市级城市建立三类“实验区”的模式等。另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兵工学会等也在积极布局。

(三)“面”状辐射

由省级科协组织本省二级城市、地级城市进行助力工程块状布局。中国科协选择3个左右省级科协进行试点,各级地方科协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本地的助力工程,选择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组织地方学会开展试点,并按照需求导向邀请对口的全国学会参与,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协调配合的延伸“面”。目前,浙江、安徽省科协已经开始启动实施省一级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分别配套500万元和600万元专项经费。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国科协党组提出的“想事干、创新招、求人帮、务实效”的精神状态,以钉钉子、啃骨头的工作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顶层设计、政策保障、经费支持、信息共享、评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成果。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实事求是、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看准再上,逐步推开。不仓促上马,不搞短平快,避免工作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在项目实施中,坚持边试边改、注重实效,主动作为,真抓实干,防止重场面、轻实效等不良倾向。在方式方法上,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蹄疾步稳,防止搞突击、大呼隆、一阵风、虎头蛇尾,及时召开项目对接会、技术分析会和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总结新鲜经验、研究暴露问题,推广新的做法,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促进全国学会在提升地方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如果说,500多年前科技社团的诞生带来了科学的曙光,那么,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学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一定会霞光万丈!

(本文根据2015年1月13日在全国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Z].2014-06-09.

[2]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Z].2015-01-08.

[3]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在学会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4-08-14.

[4]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在地方科协党组书记年度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Z].2015-01-09.

[5]创新汇聚中国力量——2014年科技改革发展纪实[N].科技日报,2015-01-08.

[6] 任保平,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J].学术研究,2013(2): 75-81+165 .

[7] 崔永华,等.跨边界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路径选择,以学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 2011(6): 103-108.

猜你喜欢
中国科协助力驱动
助力成功七件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中国科协关于表彰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的决定
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