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方
随着雾霾天的频发,口罩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雾霾的第一选择。但是目前国内现行的口罩标准只有三个,分别是: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其中第一个属于劳动防护类产品标准,后两个属于医用防护产品标准,恰恰缺少民用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标准。而由于使用环境不同、防护的主要对象不同,其中的任何一个标准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民用防雾霾(PM2.5)口罩。由于没有标准规范,企业生产及检测机构对于民用防护口罩的检测都是自己选择某个标准,造成同类产品不同检测结果的混乱局面。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作为这类产品的归属行业协会,于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在会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正式宣布启动“日常防护型”口罩标准编制工作。参加本次启动会的领导嘉宾还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副主任王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主任彭燕丽、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郑宇英、以及部分口罩生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监督部门,也有负责人到会并提出意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副主任王莉在会上表示,国标委非常重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专门为该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采用“特事特办”,加紧推进《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的立项审批工作,目前已下达的该标准计划编号为20140042-T608。同时,王莉对这一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是全面,尤其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要考虑的尽量全面。其次是标准的编制工作必须建立在实验和数据的基础之上,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对于这项标准的编制工作,李陵申表示:“技术难度不大,但社会关注度比较大。”李会长说:“关于雾霾的治理工作,治标治本都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治本是依靠袋式除尘产业,这项产业也是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较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而口罩标准的编制其实酝酿已久,现在正式启动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是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7)的主任单位,也是国家军用标准(纺织)的归口单位,设有标准化工作部门,并具有一支专业的标准化队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讲:“制定这项标准也是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将有利于规范行业的有序竞争,为消费者选择适用口罩提供依据,推动口罩产业的技术进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
该项标准的参与单位有口罩生产专业企业、核心过滤材料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研究院所等,筹备中对制定日常生活中使用防护口罩标准的名称、设立的技术项目及测试方法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标准的申报公开、透明。按照国家标准立项的申报程序,对制定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防护口罩标准的建议书及标准草稿进行公示,进而广泛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