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于1981年建校,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于民为目的,以集中学习、远程共享、就近培训、送教下乡、委托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全覆盖、全方位、网络化开展培育工作。
培训师资的多元化
在师资建设上,金堂县农广校遴选了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基层农技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并根据各培训班的对象和内容来挑选合适的教师授课。先后聘请了西南财经大学、省农科院、省畜牧总站、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农林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县农发局技术骨干及“土专家”等作为授课教师。组建了拥有2名博士及5名硕士共35人的涵盖农业技术、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服务团队。培训结束后组织全体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
培训方式的多元化
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当学员地理位置及产业分布相对集时,金堂县农广校通过科技赶场、科技下乡、在线咨询、现场答疑等方式积极开展送教下乡,补充科技知识宣传面;在相对分散的情况下,积极组织专家对新型职业农民传授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将农业培训和生产指导相结合 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许多问题需要到田间地头去才能够得以解决。为此,除了课堂上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理论传授外,专家亲自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指导生产,解决疑难杂症,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紧密结合 金堂县农广校通过收集各种多媒体资源及教师课件为学员共享,方便学员平时学习及查阅;委托培训,组织学员到省、市专业技术学院进行提升学习;充分结合网络资源,让学员能够通过网络自主获取资源信息,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既缓解了课堂教育的不足,也培养了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
建立学员交流平台,强化信息交流互通 通过建立QQ群和手机信息档案等,适时为学员传递农业科技,交换生产经营信息,另一方面组织学员参加展会教育、园区体验教育等。
将学历提升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结合金堂县农广校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契机,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选择优秀的学员继续深造提升科学文化水平;联合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对已从业的职业农民进行知识提升,对未就业的农民拿到培训合格证后推荐到企业及基地就业。
培训类型的多元化
分产业培育 金堂县是丘区大县,经济作物是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食用菌为主导,生猪、中药材、水产养殖等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金堂县主要结合产业特点对各乡镇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分类型培训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全产业链的发展,针对市场需求,金堂县主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根据学员的产业现状和规模,将学员进行分类管理及培育。
培训对象的优化
着力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业主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畴。近年来,金堂县大力鼓励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他们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底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和发展的机遇。
鼓励农村的能人好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这部分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创业的激情,但缺乏的是引路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他们搭建了一座桥梁,为他们的梦想成就了翅膀。
吸收村组干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村组干部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有踏实干事业的勇气,对外界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农民当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容易影响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当中,他们多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领头人。
课程设置的优化创新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的情况,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并在教学时使用PPT、视频短片等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培训课程分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并安排学员实地参观学习。
按照学员不同类型设置相应课程,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大类别设置课程。
按照学员产业情况,分微小业主、适度规模业主设置课程,对于特别优秀的学员设置精英班课程。
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开办特色培训班。根据培训任务类别、对象和数量,科学论证、精心制定了各专业的详细培训计划,特别是根据金堂县目前快速发展且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缺口较大的产业,开设相应的特色培训班,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比如:金堂县特色黑山羊养殖,由于近年来黑山羊节的举办及肉羊行情的看涨,该产业发展迅猛,具初步统计,行业人才缺口达50~80人,金堂县农广校及时开设了该专业课程。又如:2015年初,金堂县特色羊肚菌种植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大,金堂县农广校及时举办了100人的特色培训班。
取得的成效
达到了农民需求和培训工作紧密结合的目的 培训工作针对金堂县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特别是结合了产业乡镇农民的需求,如:肉羊生产专业,近年来金堂县肉羊养殖发展迅速,有极大的养殖技术培训需求,设置该专业及时有效地助推了该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科技部门和农民的互动,推动了农业部门各项工作的“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
培育模式适合县情可推广性强 金堂县的培育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关键是依据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区分产业和片区的培训计划,有重点、有目标的推进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训的前期仍然以技术为主,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石;培训的后期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帮助农民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理念。
有效推动思想变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由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发展农业产业,能够给当地带来新的经营理念,有利于转变农村旧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让“农民”由身份真正转化为职业。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营理念上和市场结合更加紧密,消除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滞后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如:家庭农场相关课程的开设,学员非常感兴趣,也认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课程结束后,有时深夜10点钟仍有学员给培训教师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
加强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科学的遴选培育对象,针对性的设置特色产业培训班及符合实际的安排授课内容,助推了一支具有扎实的生产技术基础、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精通市场营销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成长,通过榜样的力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在培育的过程中涌现了孙泽富、何中富、何晓宇等一大批既获得了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奖励、又实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孙泽富获得了四川省“创业之星”、“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共青团中央“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表彰奖励,2014年12月获得了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称号,并在2015年2月9日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亲切接见。由量变达到质变,以点带面,将快速推动金堂县现代农业良性发展。
下一步安排
强化跟踪服务工作,巩固培育效果 通过三年的培育工作,金堂县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有1254人,金堂县农广校计划依托金堂县职业经理人协会,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实现政府引导扶持,业主自主管理,协助农业主管部门做好管理、服务等工作。
进一步完善金堂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体系,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 继续探索金堂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技体系建设、农业信贷、保险等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扶持,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
强化宣传,做好品牌建设和扩大知名度工作 充分发挥金堂县新型职业农民孙泽富获得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的明星效应,提高金堂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品质,打造具有金堂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抓好认定工作,规范管理 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兑现惠农政策,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随时掌握培育对象的动态,规范化管理。
整合资源,壮大金堂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除争取每年实施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外,整合资源,整合项目,继续扩大培育工作,计划金堂县新型职业农民在3至5年后达到3000户。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金堂县分校 刘江韬 杨洁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