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恩施市白杨坪镇九根树村是典型的山村,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打工。2012年我到村里后,村干部带我入组走访,熟悉情况。一路下来,村里的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开始思考: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2013年春节后回村的第一天,路过一个设有公用电话的小卖部,无意中听到了一个孩子对着电话在哭喊:“爸爸,我要你回来……”这一声揪心的哭喊再次刺痛了我。于是那年暑假,我与当地两名志愿者一起,联系湖北美术学院一支由5名大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以及两名在意大利留学的艺术专业留学生,10名年轻人一起,为九根树村的留守儿童们组织了第一届“希望家园”艺术夏令营活动。
由于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准备不够充分,活动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孩子们很喜欢,村民们很支持我,这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和村里的大人、小子们熟络起来,他们见我性格豪爽,像个男孩子,就都叫我“超哥”,到现在是很多村民都似乎忘了我的真名,看见我了就说:“超哥来哒哟,到屋的坐嘛。”叫得那么顺口,我听着也倍感亲切,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又到一年暑假,我办公室门缝里塞进了这样一张纸条:超哥,今年还有没有哥哥姐姐来教我们画画唱歌?塞纸条的是一名叫阿冬(化名)的孩子。阿冬出生在一个残疾人家庭,小小年纪的他性格内向,沉默如铁,2014年夏令营活动的10多天时间里,他几乎没跟任何人交流,他就那样默默地跟着我们一路前行,不笑也不哭,在我们看来他似乎没有情绪。一件脏脏的肥大的竖格T恤,一条显短的老旧牛仔裤,一张流着鼻涕的黑黑圆圆的脸,使他在孩子们中间显得有些特别。分别那天,大家都在谈收获、聊心得时,阿冬跑过来,一把抱住了我,我蹲下来,抚摸着他的头,看见他眼里已含着隐忍的泪水,我知道,他那扇“封闭”的心窗正在开启……
阿冬的纸条给了我把“希望家园”艺术夏令营继续做下去的理由!2014年暑假,我与几名当地大学生一起,组建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进行了人员分工,并参考国内外优秀夏令营课程,在总结第一年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山里孩子们的夏令营课程。为了充实我们的力量,我们还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支教队、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的部分志愿者参与,一起为九根树村的孩子们举办了第二届“希望家园”艺术夏令营。这次活动非常成功,村子里40多名留守儿童全部参加,短短10多天的时间里,孩子们接触到了自然体验、环保、泥塑动画、绘本故事等特色课程。活动结束时,我们还决定,在志愿者和孩子都同意的前提下,每名志愿者与1至2名特别困难的孩子结对帮扶,并建立QQ群,由我具体负责志愿者和孩子们结对帮扶过程中的联系和对接。
两届夏令营让我收获了孩子们和村民们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怎样去担当责任。今年,村里决定将我们这支志愿服务队纳入开展“三关爱六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进行支持、管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与一两所重点、专业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争取北京基金会专业支教大学生培训项目,打造一支稳定的团队,并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充实活动内容,为九根树村的留守孩子们打开一扇快乐之窗,让他们看到山那边更多的精彩!
(作者系恩施市白杨坪镇九根树村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