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的官

2015-05-20 19:19
党员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兰农技长春

巴士从国道下行,沿着一条右侧是自行车专用道的乡村柏油路飞驰,两旁秀丽的风光让这段约7公里的路程,变得如此的短。仿佛一愣神间,我们来到了官庄村集镇。入口,是正在建设中的柑橘生态广场,农产品交易中心、柑橘文化博物馆、高端农家乐规划有序;街道两旁,是一栋栋徽派风格的居民楼,清雅脱俗、古朴典雅;远处,柑橘生态产业园繁茂苍翠,青山绿水环抱。官庄,真不愧是宜昌城郊生态第一村。

这次采访,我们均觉得有两个遗憾,一是半天时间太短,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二是官庄的村书记正在和台湾客商谈项目,没能采访到。不过收获仍然很大,也似乎找到了唯美乡村的成因:一帮务实为民的村官。

闫潇:铁了心扎根农村

闫潇是90后的大学生村官,初到官庄村,正值官庄集镇改造,打造“宜昌城郊生态第一村”的火热阶段。他在网格建设的3个月里,跑遍全村42.3平方公里,时刻不忘为群众排忧解难。

官庄村三组81岁老人张芝德,是一位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由于特殊原因,早年遗失了退伍军人证,多次到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却总是无功而返,一直无法领取退伍补助让老人感到失望、无助。

一次闲聊中,小闫得知情况,决心不让老兵流血又流泪,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位同期战友作证明,这绝非易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张芝德反复回忆、小闫多方寻觅,经历一番波折后,最终如愿找到一位老战友。开证明、写材料、递手续,很快,张芝德的补助就落实了。“一个月60元,虽不是一笔大数目,但看到老人嘴角露出的笑容,让我倍受鼓舞。”小闫第一次体会到“责任”二字的份量。

与村民打交道也并非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困难和委屈。一次,小闫配合街道食品药品监督所到官庄某酒厂开展抽检工作。酒厂老板以为是村干部带领执法人员上门找茬,十分排斥。他看小闫是个“细伢”,便态度蛮横、拒不配合。小闫耐心询问,得知这名老板因材料不齐,两次申办证件未果,因此心里憋了火。最后在小闫的帮助下,酒厂老板补齐了相关证件。

闫潇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运作官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宣传视频、旅游攻略,积极宣传推介官庄的柑橘、生态旅游产业。他说,自己要扎根官庄,围绕村里优势资源积极创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杨长春:为村里装上宽带

官庄是宜昌市首个接入光纤宽带的村,这项工作,离不开默默奉献的村副主任兼社区支部书记杨长春。

杨长春说,传统的宽带上网,早已无法满足官庄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官庄是一个柑橘生产大村,仅2014年就销售柑橘3.3万吨,需要网络销售和信息收集支撑生产销售。同时官庄也是一个人口大村,年轻党员群众对提升网速需求呼声很高。“群众的需求,要想方设法满足。”

光纤要进入农户,面临着两道坎:一是筹集资金难,二是铺设施工难。

去年开始,杨长春就和村“两委”干部跑区、跑街道,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杨长春的决心和信心打动了街道领导,在区里的支持下,落实了90万元的建设资金。同时,他们到电信公司频频上门,争取到建设方支持。

光纤到村,要从110户农民家门口铺设入地,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认为破坏了地面设施。村民魏某抵触情绪最大,认为铺设光纤与己无关。杨长春找他交心谈心,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找,一次说不通就去两次、去三次,当第8次谈心之后,终于打通了魏某的疑虑。靠着杨长春一家一户谈心,铺设工作才得到村民最大的配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1月8日光纤终于铺设到村,第一批50家农户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网上冲浪的快乐,网速可达8至100M。光纤的接入,为官庄的春节增加了喜庆气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柑橘生产合作社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在网络销售各类农产品、收集生产信息更方便了。

杜金兰:帮办上门暖民心

杜金兰说自己不是官,只是村劳动协管员。但我们采访组不管,决定就跟着她,体验半天村干部的日常工作。

早上8时30分,杜金兰在村部领取了今天的工作任务。首先,她来到一组的李远平家,送来了新一期《农技小报》。目前正值橘树整枝,预防疮痂病、红蜘蛛的关键时期,《农技小报》刊载了这方面的专门知识。李远平是村里的柑橘种植大户,他说,柑橘种植是官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了改良品种提高效益,去年村里组织种植带头人专程到四川学习考察,并聘请农技专家定期到村开展技术指导,编印了《农技小报》。李远平告诉我们,去年,品种改良后价格好,橘园又喜获丰收,直接增加经济收入2万元。“现在政策好了,干部更贴心,与我们走得更近了。”

离开李远平家后,杜金兰带着早上取来的300元救助金,来到了“五保户”刘良发家。刘良发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生产生活,村里积极向上争取,为他落实了“五保”帮扶政策,义务为他提供各类代办服务,就连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物资,都是村干部帮忙购买,再亲自送上家门。这次杜大姐的到来,让他这个月的生活有了保障。

沿着生态观光路,我们又走进了村民王志权家,一家7口5人残疾的境况令人震惊。王志权是杜金兰的联系户,她隔三五天就会来探望一次,了解他家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做点家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一次王志权又向杜大姐反映了他的“微心愿”,希望今年能继续参加残疾人看护培训,更好的照顾家人。杜大姐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这一情况,并承诺尽快联系落实。像王志权这样的困难家庭,全村还有37户。在宜昌市开展“我为群众办件事”活动以来,该村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联户制度,由党员或致富能人定点帮扶困难群众,使他们能共享村级发展的成果。

半天很快就过去了。告别的时候,杜大姐指着村口的官庄特色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图,自豪地告诉我们:“欢迎你们明年再来,到时这里又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猜你喜欢
金兰农技长春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初夏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印语长春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
白雪皑皑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