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凭借用户思维、品牌策略,浦睿文化已经成为“小而美”出版业态的最佳诠释。
在上海浦睿文化公司的豆瓣小站上,写着公司的slogan:让书与人更美好地相遇。这家已经成为小而美标杆的出版公司,每年出版的选题不超过50种,成立三年多来,一共出版了不到90种图书,但却保持了赢利每年增长100%的速度。
从日本生活美学系列的《一日一花》,《深夜食堂》,到辛波斯卡的诗集,从“最美的书”《虫子旁》,到《耶路撒冷三千年》,浦睿的品牌已经成为“小而美”出版业态的最佳诠释。
控制做大的欲望
提出小而美的口号,与浦睿公司成立时的出版行业大环境密不可分。浦睿公司总编辑张雪松介绍说,在2011年、2012年时,出版界的库存激增现象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有鉴于此,“浦睿刚成立时就确定了原则,不能走以规模和库存支持体量的传统出版模式。”“我们要控制规模和数量,控制做大的欲望。”
然而,2011年浦睿公司刚刚成立之初,做的第一本书并不成功。
当时,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前期宣传,浦睿也趁势签约、推出了电影《搜索》的同名原著。但市场对这部“文艺范儿”的“陈氏”电影反应冷淡,原著图书也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功。
市场的冷遇带来了启示,浦睿开始研究起如何做好小众市场。
“没有真正的小众,有的只是分众。”张雪松如是阐述浦睿的“小众”出版理念。“以前我们谈‘小众出版,往往是居高临下的、布道式的模式,这实际上是低估了读者的审美能力和知识修养。小众市场并不小,甚至可以说,小众市场也足够大。”
即使做畅销书,浦睿也用“小众”的理念。2014年,《让我留在你身边》让张嘉佳的金毛狗子梅茜成了畅销书的主角,以狗的视角讲人的情感故事。“这本书是畅销书,但它骨子里仍然是属于小众的,是属于‘宠物文学这个细分市场,散发出这个小众领域的独特价值和气质。”张雪松说。
有与浦睿合作的出版界同行好奇,浦睿公司到底做的是哪些分类市场?张雪松笑称,很多人问过我们,你们浦睿有文学书、生活书,也有社科书、艺术书,甚至还出科普书,那你们的产品线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设置所谓的‘产品线,进入一个产品线就面临着同质化的危险。我们只做一种书,就是‘文艺生活,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这个需求展开的。”
“现在,各行业都在谈‘用户思维,其实浦睿一开始就是以‘用户思维的理念在做书。”如果给浦睿的读者画一幅像,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追求生活品质。而浦睿的所有产品,就是为了满足这样一群用户的精神需求,“我们不仅做书,更是在做服务。”无论浦睿出的是文学书、生活书,还是社科书、科普书,从用户角度看,都是统一的。正是由于这种精准的定位,抓住目标用户的心理,使得浦睿在做“小众”方面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比如《一日一花》是讲日本的花道,还有《惟有孤独恒常如新》这些诗集,看起来它们都是小众,内容上没有任何关联,但它们的内核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的体现。”
做书就是做品牌
浦睿的用户定位影响了公司的渠道拓展。与传统出版企业不同,浦睿在发行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大,至今在省级新华书店开户还不到十户,而是将电商和城市地标店作为主要开拓方向。
电商的渠道和消费模式精准地符合浦睿的用户定位。众所周知,浦睿的读者群体和豆瓣网站的用户群之间具有高度的重叠,浦睿也将豆瓣、知乎、一个等网络平台作为维护的重点,同时还跟许多文艺生活类的微信大号、“文艺连萌”等微信联盟保持密切的关系。
而城市地标店则更多地体现了浦睿的品牌塑造。浦睿将城市地标店定义为一二线城市中,主要商业区和主要商场里,有特色的、具有文艺气质的独立或连锁书店。比如北京的时尚廊,以及Pageone书店、纸的时代书店、方所书店、西西弗书店等。浦睿与这些地标性的书店都保持了紧密的合作,不仅仅是出于销售,更重要的是,“这些追求文艺气质的书店,体现了阅读的精致和美感,能够为浦睿的品牌价值背书。”
“我每次去南京出差,都要去先锋书店转一转。”张雪松对文艺地标书店也有特殊的感情,而书店里徜徉的读者更让人欣喜。“书店里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的气场一看就知道是我们的读者。”而浦睿的书在这一类书店中也往往占据了最好的展示位置。“这是一种橱窗效应。”张雪松认为,在书店的销售量并不能简单判断,而是要看到背后隐形的品牌积累。
这种品牌的积累为浦睿带来了广泛的好口碑。在城市知识青年群体里,一谈文艺书,都能不自觉地举出几个浦睿的产品。就连Uber 打车的广告,为了在城市青年消费群体里体现服务和品质,也在车里放了几本书,而这些书全都是浦睿出版的。
品相的极致追求
“做书其实是一个小行业,并不能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书要做的有留存价值,起码要比做书的出版人存在的时间长吧。”张雪松谈起浦睿的小而美,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出版品质。
“我们不追求粗放的经营模式,而是精耕细作,浦睿赖以生存的是单品效益高,是读者对我们的品质、品相认可,而对读者而言,浦睿的书也是他们对生活理念的表达。”
因为品种少,更要精炼矿。目前浦睿的编辑部共有11人,内部设置非常简单,大致分为外版书和原创两个部门,互相之间允许跨界,鼓励编辑们在各自领域专注发展,有的专注社科,有的专注情感生活,比如《一日一花》的编辑张逸雯,大三时就来浦睿实习,目前已经是日本美学生活的骨干编辑。正是因为浦睿的编辑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系统认知,往往能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2014年,浦睿出了29种书。按照计划,2015年要出42种,“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品种上仍然突出几大重点:巩固主力,在日本生活美学领域继续挖掘,探索日本传统工匠、艺术家、设计师眼中的生活与艺术之美;二是在文学、尤其是诗集和国内原创方面发力,持续提升浦睿的品牌形象;第三则是在畅销书领域,计划推出索达吉堪布的《你在忙什么》,旅行作家猫力的新书, 著名主持人何炅的书,以及“深夜食堂”的最新系列作品。
“无论我们出什么书,都是为了在深层次上追求读者对文化的认同,进而将这种认同转化为对浦睿品牌的支持。这也是我们出版人的价值。”张雪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