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萍
去年,日照裕华机械公司实现紧密纺销售近80万锭,市场占有率约30%;气动加压摇架160万锭,约占市场年销售总量的75%左右;钢领450万只,约占市场总量的10%,各产品的销售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销售订单已满。在行业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得此成绩实属不易。记者专题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张彦涛。
记者:您认为造成目前行业不景气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裕华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
张彦涛:纺织机械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与下游纺织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纺织行业整体销售困难,开工不足,使得上游的纺机行业产生了连锁反应,整个行业形势困难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国际经济继续疲软,恢复增长缓慢,纺织品需求量缩减,国内纺织企业外贸订单减少。
二是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电费增加,使得纺织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给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的纺织行业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国际竞争力下降,部分外贸订单向东南亚一些低成本国家转移。
三是融资成本增加。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资金趋紧,造成以民间融资为主的中小型纺织企业融资困难、利息成本增加。
种种原因造成了纺织行业开工不足,很多中小型企业停产歇业,新上项目减少,因此直接影响了上游纺机行业的发展。
根据这种情况,考虑到纺织行业开工不足,中小型企业停产歇业,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有实力的企业会借此机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因此我们加大了对老机改造(包括紧密纺改造)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适时加大公司内部的技术改造力度,来满足棉纺企业的设备改造需求。整体来说,在不利的大环境下,我公司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记者:与进口产品相比,国产纺机主要差距在哪里?企业应该如何来减小差距?
张彦涛:主要差距:一、生产效率偏低。一些定位较高的纺织企业仍然优先采购进口设备。因为国外设备一般都工艺流程短,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在一些工序中产量大,生产周期短。同时,由于进口纺机生产效率高,可以减少设备的数量,减少厂房的占用。而国产纺机普遍效率较低,因此,随着招工难度的不断加剧,一些高端企业即使增加投入,也更愿意采购进口设备。
二、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突出自身优势。国外纺织机械企业多数都长期只专注于某个工序,做精、做专、做细,因此能够在某个领域做成世界名牌。例如,舒美特公司的优势就是剑杆织机,青泽公司则更专注于细纱工序。而国内企业大都搞多元化经营,产品面宽,不能做精做细,发展方向不明确,追求大而全,导致不能在某一个方面做出自己的优势、特色,产品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三、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不过关。对于很多纺织企业来说,一些关键的设备,关键的部件国内根本就不能生产,或者即能使生产,也达不到应有的技术水平要求。国外纺织机械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高,操作简单,特别是在一些高端领域,国外设备具有绝对的优势。如无梭织机、气流纺等工序的优势更加明显,处于垄断地位。
因此,国内企业要本着借鉴与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设备制造的质量、性能,同时转变经营理念,企业应在做精后做强,条件成熟后再谋求做大,不能盲目扩张,粗暴(粗放)发展。
记者:贵公司产品的主要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哪些地方?
张彦涛:我公司主要产品是紧密纺(四罗拉负压式及机械式)、气动加压摇架、钢领及其它纺织专件产品。
对于紧密纺产品,我公司的四罗拉负压式紧密纺在国内率先采用组合式集聚部件,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管理;率先采用在原负压管表面增加耐磨片的结构方式,延长了集聚部件使用寿命一倍以上;采用专利的移位纺纱结构,有效降低了皮辊、网格圈的磨损,成倍降低使用消耗;依据流体力学理论设计的负压系统,负压风流更加流畅,经过棉纺厂现场比较,在同等电能消耗下,我公司产品负压集聚口负压值比其它同类产品底200帕左右,大大降低了电能消耗。此外,我公司与瑞士罗特卡夫特公司合作的机械式紧密纺,是当前市场上最节能的紧密纺装置,与普通环锭纺相比,基本不增加任何能耗,因此深得用户青睐。
还有“裕华”牌气动加压摇架产品,具有独特的高倍牵伸和稳定的加压性能,可进行整机无级调压和实现半释压状态,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结构简单,开启角度最大70°,便于细纱机的平车保养。该产品连续多年荣获“山东名牌”称号,裕华摇架以稳定的纺纱质量、细致周到的用户服务,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用户的广泛赞誉。
裕华机械几十年纺织专件的生产经验,使我们对整个纺纱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几十年的积淀,使得我们具备了能够更有效的整合细纱机各专件性能优势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有效的纺纱方案,加之我们及时、周到、细致的售后服务,形成了我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
记者:您怎样看待2014年纺织行业以及纺机行业的走势?依据是什么?
张彦涛:就当前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恢复缓慢,需求继续萎靡,国内企业面临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依然不减,虽然近期出台了一些融资方面的利好,但利息及能耗等成本比去年没有降低的迹象,困境依然,因此国内纺织行业明年的形式依旧不容乐观,由此造成上游的纺机行业也依然会延续2013年的状态。
记者: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规划?
张彦涛:根据当前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在世界经济恢复缓慢的情况下,需求依然不旺,纺织行业订单减少的局面将不会有大的改观,因此,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只有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最大限度降低用工、减少消耗,同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企业竞争力。基于此,我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根据下游纺纱企业的需要,在优化现有老机改造升级设备的同时,着力开发能够减少用工、提高效率、节能降耗的新产品,以帮助下游企业能够有机会摆脱困境,挺过“严冬”。在未来几年,我公司将在减少细纱用工方面做出努力,具体就是开发适合当前多数棉纺厂现状的集体落纱或智能落纱设备。另外,为解决国内包芯纱生产中易出现露芯纱、空心纱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同时为提高纺纱自动化水平,我公司与西班牙Pinter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合作生产EffiSpin系列高效纺纱系统,以在线检测断头、弱捻,并实现远程控制,同时减少挡车工无效巡视,增加看车量,减少用工。endprint
公司将通过自主创新、校企联合、产业联盟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发展。
记者:党的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您认为随着有关政策的出台行业及公司未来发展会有哪些变化?从企业角度考虑,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张彦涛:党的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民间资本进入市场,融资渠道有所增加,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可能有所缓解,但世界总的经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有大的好转,需求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国内纺织原材料及劳动力等成本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就目前看,纺织行业的形式也不容乐观。作为纺机行业今年的市场机会仍将是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因此工作重点应该在努力为下游提供能够减少用工、提高效率的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
记者:目前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针对这种情况,裕华在管理和销售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彦涛: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企业不断在产品技术创新及用户服务上下功夫,到目前,各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产品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价格的竞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而在原材料及劳动力、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条件下,成本的降低只能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市场竞争在很大方面又转化为企业管理的竞争。公司决策层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制订了详细的经营管理目标任务,强化内部管理,打造“体系创造客户”的能力,公司内部各部门、车间之间互为客户,不同工序员工之间互为客户,每个人的工作以满足各自客户为中心,从整体上树立并强化客户至上的理念,只有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认真总结经营管理中的突破点、超越点,在公司各个方面的管理上及时转型,全面创新。努力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扩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以创新促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
在销售方面,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变“向用户推销产品”为“为用户解决问题”,以提高用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中心,提出解决方案,为用户创造效益。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促进我公司发展。
记者:贵公司有何发展战略?如何实施?
张彦涛:公司改制之初,决策层根据行业现状,结合自身条件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强,同时为公司规划了“实、强、富、美”的发展愿景。几十年来,我公司始终坚持“为高品质纺织做关键件,服务到永远”的宗旨,牢固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在纺织专件领域通过改革、创新及不懈的努力,不断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质优价廉的纺织专件产品,为我国棉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员工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在各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公司“实、强、富、美”的目标很快会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