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定位之非遗特色凝练

2015-05-20 01:38赵李娜
教育界·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松江文化馆文化产业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目前已成为当下高校炙手可热的本科专业,为众多学者、企业、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所热议。至2011年,开设文化产业管理及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99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遍及我国各地区各类院校。专业办学固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明显与紧迫的就是不同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具体学科建设,学界仍有很大分歧。盖因多数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皆为新办,大多还未形成较为明确的专业定位,故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允许各院校结合自身基础及特点进行探索,实现目标与现实之融合,才能促进专业多元与特色发展。而从学科本质与内涵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与实践互动。首先,两学科之间之核心皆为“文化”,这就决定了它们都是以文化为出发点并对其进行研究、保护及合理运用的学科。虽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归属上在早期是管理,但这并非一般的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以“文化”为主,兼及管理之专业导向,但实际上“文化”仍是该学科基础。试想一个不懂“文化”的人如何能很好地对文化产业进行管理,从而很好地挖掘保护人类文化中的优秀与有益成分?而非遗保护更不用说,从根本上也是从中国传统文史之学再到民俗学一路而来,其中的“文化”内涵更是毋庸置疑。其次,虽然“文化”为其学科缘起,但文化产业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皆为实践性较强的两门学科,这也决定了两学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的关联与扭结。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自2009年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至2014年9月为止,已招生六届,办学已经走到了第六个年头,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步入发展的正常轨道。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毕竟开办只有五六年时间,仍旧处于学科发展初级阶段,学科定位建设等若干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之最大障碍。在此关键时刻,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和实际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文产专业进行学科定位与建设的缕析与教学改革研究刻不容缓。为此,近两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始逐渐探讨办学定位与特色凝练,逐渐摸索出与非遗相关专业结合之可资路径。其中与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的联合工作项目,不但是文化产业专业与非遗保护专业的跨学科合作,更是应用技术类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导向之有益实践。

作为上海数家开办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产业教研室有着较为扎实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九人,其中三分之一从事文史研究及民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活动。本专业教师在2013年开始就与松江文化馆共同合作,完成《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舞草龙》[ 赵李娜:《人地关系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上海松江舞草龙为个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的资料挖掘及编写工作。因此从专业队伍上来讲,该校文化产业专业具有一定优势,可为松江当地文化资源之挖掘、文化遗产之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论证、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松江區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其地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更有千年历史,素有“上海之根”美誉。作为人文渊薮,更有拥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2006年,素有“画绣”美誉的松江顾绣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松江古戏乐“十景细锣鼓”和集民间艺术与信仰为一身的“舞草龙”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民间竹编、新浜花篮马灯、耘稻山歌、叶榭软糕、余天成中医药、皮影艺术、民间剪纸艺术等,显示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传承。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当然更有赖于地方政府与公共文化机构的挖掘、研究与保护。松江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组织开展大众性文化活动、辅导、培训等社会文化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方面更是做出了巨大的成绩。2013年6月,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在松江老街百年老宅杜氏雕花楼正式成立,基地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承非遗项目技艺为宗旨,集作品展示、制作演示、互动体验、技艺培训、学术研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系统介绍松江境内各非遗项目,再加上馆内的近两百件明清古董家具,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在松江当地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之绝佳氛围。

2014年5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在松江百年建筑杜氏雕花楼举行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双方领导进行会晤、恳谈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事宜,人文学院院长刘红军教授还向松江文化馆馆长陆春彪副研究员颁发该校客座教授聘任书。自此,双方走向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之良好局面。2014年6月,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4届毕业生答辩会特聘松江文化馆陆春彪先生作为答辩导师指导毕业答辩。6—7月,文产专业2011级学生在文化馆进行为期六周的实习,在馆方的大力支持与相关工作人员对实习工作的认真指导与详细安排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增强。因此,在2014年上半年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立起联合培养、专业基础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良好教学模式。11月,经上海松江文广局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批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松江文化馆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云间非遗研究工作室”在松江非遗传习基地成立并举行首次学术沙龙。云间工作室是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基础之上,为拓宽与加强双方进一步合作而成立的以研究松江历史文化遗产及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为主要宗旨的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室。该室以建立本专业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关键,本着有利于社会单位及高校实践教学之发展目标,实现高校科研与地方文化事业的联动合作。工作室由校企双方各派出一名人员作为负责人,共同牵头,定期举行小型研讨会、学术沙龙、讲座等学术活动,邀请沪上民俗研究及非遗保护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并联合上海其他高校,实行非遗保护及文化产业主题的讨论及实践,逐渐凝练专业特色,并为松江乃至上海的非遗保护及文化工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李娜.人地关系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上海松江舞草龙为个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猜你喜欢
松江文化馆文化产业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骑马到松江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淄师学人
———王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