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旺
外贸发展出现新常态。作为占据外贸进出口额近1/3的电子信息产品,更是出现明显的变化。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同时,我国外贸发展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各项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叠加,外贸发展出现新常态。作为占据外贸进出口额近1/3的电子信息产品,更是出现明显的变化。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进出口总额为13237亿美元,同比下降0.5%,增速低于全国外贸进出口3.9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其中,出口78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从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幅除2013年外,均低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水平。可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已经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十余年来拉动外贸快速增长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自20世纪90年代初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1995年实现首次贸易顺差,并在2000年超越纺织品服装,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商投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以及全球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都刺激了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的快速膨胀,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下,我国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产业链完整和配套完善的产业聚集区,微型计算机、手机和彩色电视机等产品产量连年上升,并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主要产品产量占全球出货量比重均超过一半,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产品产量甚至超过八成。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度出口额从2001年的650.2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5217.6亿美元,年均增幅高达34.6%;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4.4%提高到36.5%,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最重要的大类商品。计算机类和通信设备类是最主要的细分商品,2014年合计占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53.7%。其中,出口额最大的产品是手机,为1154亿美元,其次为笔记本电脑758亿美元。出口额较大的商品还有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平板电脑和彩色电视机等。
加工贸易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最主要的贸易方式。2014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为508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4.4%。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主力军的三资企业,2014年出口额为576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9%,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比为54.8%。
出口高增长时代已结束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减缓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于2009年出现12.4%的同比回落。虽然2010年实现29.3%的恢复性快速增长,但年度出口增幅还是不断回落,并在2014年创出1.2%的十余年最低增幅。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在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也在2009年创出38.05%的高点后不断回落,2014年更是创出了2004年以来的比重最低水平(见图)。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幅的持续回落,使其对全国外贸的拉动作用也正在减弱。虽然其中有基数不断增大的因素,但作为全球生产和出口基地的中国,更主要是以下产业和市场原因使然。
主要产品进入成熟期,全球市场需求萎缩
当前,计算机、平板电脑、彩色电视机和视频游戏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基本已呈现明显的市场饱和。全球个人计算机出货量从2011年顶峰的3.528亿台逐季下滑,2014年出货量仅3亿余台,3年减少约4000万台。平板电脑销量在快速增长之后增幅急速回落,2014年第四季度出现首次同比下滑。彩色电视机出货量在2011年达到2.49亿台的顶峰后也逐年降低。视频游戏机需求也萎靡不振。仅有手机产品依靠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维持快速增长,全球销量从2011年的11.5亿部增长到2014年的近19亿部。
技术发展、功能融合和网络化致部分产品消逝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原有产品的技术与功能出现持续的融合,产品原有界限越发模糊,加之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促使消费者逐步放弃选择功能单一、不能联网的电子信息产品。智能手机不断侵蚀电视机、摄像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DVD播放器(含蓝光)甚至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例如,数码相机市场容量已经从2010年的顶峰时期下降了近一半水平。
云计算、云存储等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发展,使得包括打印机、存储等在内的计算机外围设备硬件需求下降。硬盘、液晶显示器、闪存、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光驱和鼠标等外部设备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出现转移
作为全球分工合作的电子信息产业,由欧美日主导消费市场和技术标准,我国对产业链的主导话语权相对较小。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为主的出口贸易特点,决定其对国别投资政策、综合成本等考量较多。尽管基于国内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配套等因素,我国短期内依然将维持生产出口大国地位,但包括土地、劳动力等各项综合成本上升,以及发达国家不断提出的制造业回流,都对我国继续维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出口基地提出挑战。
从国际海关数据看, 2014年我国在全球便携计算机(含平板电脑)出口总额的比重较2013年下降1.3个百分点。同时,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2014年从越南和墨西哥进口个人计算机分别增长40.6%和30.5%。尽管中国依然为美国便携计算机的最大进口来源国,但进口额却下降2.6%,进口份额连续第二年下降。美国进口手机也呈现类似情况。
未来出口将延续低速增长势头
缺乏能够引领增长的新产品
研究机构普遍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增速将明显回落。其中,个人计算机销量和价格继续双双下滑;平板电脑增幅明显回落甚至萎缩;电视机市场基本能维持平稳;只有智能手机市场能保持增长,但这仍是以侵蚀其他产品市场为代价。
不过,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手机总体出货量超过60%。在主要发达国家市场,智能手机的用户普及率已经介于60%~80%之间。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换引起的销量和价格双增长已经进入尾声。新兴市场尽管仍将拉动增长,但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也将使得厂商价格压力凸现,销售额和出口额增幅都会明显放缓。
从产业周期看,当一个产业市场渗透率达到50%以上时,其成长速度会明显下降。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60%,其增速会逐步下降。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是个好消息。因为2014年我国手机出口1153亿美元,是出口第一大商品。
行业重心正从卖硬件向卖服务倾斜
网络发展和技术进步,正在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和企业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产业界逐步从以硬件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向以硬件为载体、软件为核心的模式转变。平台化和生态圈成为竞争的战略方向,软件与服务成为厂商间差异化和增值服务的重要方式。硬件更多是搭载软件服务和内容的载体,在整体价值构成中的比重不断降低。乐视和小米对电视业的冲击就是典型。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服务业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制造业,比重已从2010年的17.5%增加到2014年的26.6%。
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向其他领域渗透
随着全球宽带网络的发展,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完善,以半导体芯片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摆脱产品自身联网的初级阶段,快速渗透到其他行业和领域。以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产业,正在打破原有的传统产业界限,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突破方向和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2015年年初的美国消费电子展和汉诺威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汽车、家电等产业俨然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创新应用的新领域。
(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