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琰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个性教育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阴琰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个性教育作为现代素质教育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教育界培养高校学生的一种方式。个性教育从人文教育发展而来,与民主教育是统一的,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由于高校对于个性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高校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教育、偏向标准化教育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同步化教育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注重学校的组织纪律性的管教而疏忽学生在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没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个性教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不能分开进行。现在的教育界对于个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部分人认为个性是种积极的品质,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其是消极的东西;有专家呼吁大力推进个性教育发展,也有学者提出个性教育会对爱国教育和集体教育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言论都有失水准,对个性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问题。文章讨论了个性教育如何在高校进行与个性教育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1.个性教育的实质。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个性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个性,不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同步化一。个性教育要求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对学生个性的认知,包括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个性的锻炼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且在指导学生在享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个性教育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五点:一是认识、了解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二是激发学生在教育所中占主体地位的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与灵动化;四是尊重高校学生的观念价值的多样化与选择的多元化;五是个性教育方式和形式的多样化、区别化和现代化[1]。
2.个性教育的内涵。
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2]。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个性教育主张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人的个性。当然,尊重人的个性并不代表迁就、放纵人的消极心态,而是在平等、关爱的基础上,重视每一个高校学生的个性。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持尊重心态,是教师师德的体现,也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其二,强调发现,挖掘高校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特长,与平均主义教育相反,实现智育上的“合格加特长”的理论。个性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适合他个人才能和个人特长的前进方向,帮助每一个高校学生发现和找到属于他隐藏的潜能,让其发现人生的道路。个性教育不会像应试教育一样让高校学生成为没有个性的人,它能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三,个性教育主张教师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时间,锻炼高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想。
1.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
我国的教学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教学理念流传至今。在现在,我们在一些地方的教学理念上都能寻到传统教学
学校在进行个性教育的时候,要承认学生的踪迹。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明进入中国对现在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了影响,高校长期推行的单一、同步的教育信念、道德标准被动摇。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多样化、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强对学生个性的指导和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行为方式,有各自不同的个人理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因素构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推进个性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性格品质、现实需求、梦想追求、优势与缺点,以此进行个性教育,指点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人生的道路和奋斗方向[4]。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教学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向学生传教知识,但这不是教育教学唯一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的另一重要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象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养成,等到了后期的学习,对进一步了解、领悟新知识产生影响,预防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能力是能使人完成某种工作所需要的心理特性之一,能够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能力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理念。学生靠生硬的记住知识点也能获得较好的分数,但并不能认为他的学习能力强。我们要在教学管理中认识到,知识的掌握是在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上进行的,能力制约着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掌握程度;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成长的。正因为能力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教育。
3.优化教育环境,加强学生德育教学。
学校应该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改善教学环境,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形成具有个性教育特色的办学观念,优化育人环境。学生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和协作性,树立优秀校风。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的德育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符合[5]。在引导学生个性成长、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应该严于律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使命,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顺应社会要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文章探讨个性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个性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造成的影响,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个性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它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首要目标。个性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是为了适应个人、社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个性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也要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J].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日)香山健一.为了自由的教育改革——从划一主义到多样化的选择[J].刘晓民,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J].孙恺祥,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2.对教育培养观念的挑战。
过去的高校教育主张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甚至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而变得思维的僵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忽视了人才市场的供求要求,没有注重学生个性的需求、兴趣、特长的选择,只是一味强调“社会”需求。而个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健康的成长,个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适应社会环境。
3.对教育方式的挑战。
我国高校教育的方式比较简单化、书面化、静态化、理论化,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所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教育方式多是简单的命令与要求,让学生被迫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直观性,对主观教学手段开发、创新较少,脱离实际,教育形式单调,教学与实践脱离,师生缺乏沟通,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氛围较弱,学生只能被迫接受教学,这些教育方式对个性教育在高校中的推行造成了影响,难以实现现代素质化教育。
1.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思想观念变化的热潮,各种不同国家的文化观念涌入中国,人们开始重新正视自我意识,寻找过去被传统理念束缚的价值观,审视自己合理的需求主观意识增强。但在同时,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膨胀,以个人为中心,忽略了社会责任感[3]。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受现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中存在互相攀比消费、享受等现象,部分学生贪图享受玩乐,忽略学生学习的主职工作,部分学生情绪激动,与人不善。还有部分学生走后门、拉关系,以某自己的私立。从侧面反映了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3.竞争意识的影响。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专业学习压力与升学压力。受人口影响,我国的高校学生数量较大,竞争的影响存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高校学生充满危机感和压迫感,且被动加入到升学的激烈竞争中。在面对艰巨的学习工作时,难免情绪烦躁,行为失控,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