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上的谣言,可谓百态丛生。一些网友和微信公众号抓住社会“痛点”,打着“情感牌”“民生牌”“猎奇牌”肆意妄为,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成为撕裂社会共识、诱发民众不良情绪的直接推手。
什么样的谣言更具迷惑性?《人民日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个谣言有较多数字或图片等细节描述,或者语言有感染力、煽动性,网友就比较容易被迷惑;而网民随手转发、宁信其有等习惯是造成谣言泛滥的重要原因。
知微网CEO于霄博士从大数据的角度对网络谣言进行了分析,将谣言的传播手段概括为“六张脸”,即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直击刚需。
对此,果壳网主编徐来说:“查明信息出处,查明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会这三项本领,就等于人人都有了‘谣言粉碎机。”(摘自《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