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福++刘鹏宇
从2010年6月调入白音华矿区,胡连发累计工作1530天,每天工作在现场达10个小时以上,在矿里的生活区居住不到10天,每100多天休一次探亲假,几乎每天都盯在工作岗位上……
他与煤结缘,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的身影始终在工作现场;他视岗如家,每每步入工作岗位,总能充满激情,充满朝气,总有使不完的力量。面对任务,他勇挑重担,敢于担当;面对困难,他勇往直前,永不言败;面对工作,他脚踏实地,永争一流。他就是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阜矿集团白音华能源公司井工筹备处副处长胡连发。
与胡连发打过交道的人,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而且都会赞叹:“老胡,纯爷们”!的确,数据和事实足以证明这一切,与他共事多年的职工算了一笔帐:从2010年6月调入白音华矿区,胡连发累计工作1530天,每天工作在现场达10个小时以上,在矿里的生活区居住不到10天,每100多天休一次探亲假,几乎每天都盯在工作岗位上……
也正因为他工作较为出色,荣获了2010年度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且连续10年荣获集团公司授予的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当好工友的“守护神”
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胡连发深知“安全”二字的重要性,作为主要领导、职工信赖的真挚朋友,他深感肩上重担,铭记职工家属的嘱托。为当好大家的“守护神”,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在安全管理上,强制推行了安全生产四个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围绕公司的总体要求部署,建立并完善了《领导干部抓安全层层包保帮带制度》、《矿队两级领导干部入井写实制度》,强制推行《现场手拉手交接班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考问答制度》等,对现场安全管理,坚决做到“安全提示、手指口述、安全确认、三三整理、干部走动式”管理和信息反馈等。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他按照“区域管理、一岗双责”原则,要求各级部门和管理干部,逐步建立责任包保体系,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现场动态达标。在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上,他注重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跟踪抓实职工班前教育,强化对新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矿里确定一名副矿级领导,每周一次到职工班前讲解现场安全知识,针对以往发生的个别事故,采用案例教育“回头看”的办法,还原事故现场,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与职工进行全过程的教育和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是爱,松是害。”这是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共识。在严格管理过程中,他要求各级管理干部,要以真诚之心抓安全、带着爱心抓安全,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来看待。对此,他也给自己定下了不成文的规定:作为矿井的主要领导,我的岗位就应在生产现场。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行动,人们很少能在办公室见到他,他每天都深入一线,与职工摸爬滚打,与职工现场交流、传授知识,与职工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在现场发现问题,他总会帮助和带领身边职工,通过安全确认、手指口述、师徒帮带等形式和办法,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让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精打细算的“好班长”
“公司把这么大的一个矿井交给了我,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职工群众对我的信任,我没有理由干不好,要把企业当成自己家的日子来过。”这是胡连发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上任伊始,他严格按照公司的总体要求,将成本管理,目标考核,降成提效作为企业一个时期以来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了矿内成本考核力度,建立了《量化考核跟踪管理实施细则》,对矿里材料费的使用与基层(段)队挂钩,实行降奖超罚。强制推行“四票、三帐、两牌版”制度,让每名职工都能够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让每名职工都把企业当成自己家的日子过。同时,根据生产建设实际,按要求成立回收队,对各种大、中、小型零部件进行回收复用,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修旧利废、岗位创效活动。在劳动组织管理上,他按照公司要求,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积极推行定岗定编,调整基层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岗位人员,减少地面富余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巷道支护上,围绕公司总体目标,他从设计入手,会同其他班子成员研究巷道断面,合理确立支护参数,有效降低掘进材料成本。胡连发还提出用组合垛式支架取代单体,单体用量减少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单体的损坏率,有效增加了支护强度,且永久省略了所有巷道中间的超前单体,节省的材料费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工人们也不用吃力地回收单体了,只需一人操作液压阀拉移支架、一人监护即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他还提出对工作面所有能回收的锚杆、托盘、锁头、钢带等,进行最大限度地回收。回收的锚杆均由专人修复,加强了修旧利废。他倡导对所有能重复使用的零部件进行再利用,坚持有旧的绝不领取新的,为节省开支尽可能地减少新品投入。他还要求基层(段)队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检修、使用与维护,杜绝因检修不到位造成机械设备损坏而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支出。
冲锋陷阵的“领头人”
胡连发在企业管理上是行家里手。从本埠调过来的新队伍及新招录的工人,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不是很了解,因此工作中经常出现设备压死现象。面对这一难题,胡连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与工人打成一片,手把手教职工怎样拉架子,怎么调架型,片帮、掉顶怎么打木料,以及怎样应对工作现场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职工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工作方法。由于他每天都像兄长一样辛勤地跟班指导,工人们私下里送了他一个亲切的称呼“胡大班长”。
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由于巷道压力异常增大,所有人都担心的事情出现了:端头支架被压死了,巷道顶板最低的地方已经压在了转载机上,很多人都在想:设备肯定拿不出来了。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胡连发又一次站在了困难的最前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带领职工开帮、拉底、挑顶。在处理压死的主架时,人工用穿钎挑顶、拉底,其中的困难只有当时在现场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经过很多天的努力,他率领全队上下硬是把被压死的主架拽了出来,挽救了整个工作面。有过那次经历的人都说:“有了老胡,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矿里有个工作面平均倾角达到了18°,经常出现支架倾倒现象。胡连发每天深入一线,指导工人处理倒架。由于受底板泥岩不断涌出的影响,每台支架架间都要上单体调倾斜,当时的地质条件复杂,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但在胡连发的带领下,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
更为可贵的是,每一次的困难经历他都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且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所有职工,使他所带领的生产队伍逐步走向成熟。
永不服输的“硬汉子”
在白音华矿区提起胡连发,每个人都会投去敬佩的目光。他是矿区生产建设的脊梁,他是顶天立地的汉子。
2013年4月末,妻子惦记心爱的丈夫,驱车770多公里,来看望胡连发。在看到丈夫忙碌疲倦的身影后,怕影响丈夫的工作,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而就在妻子回阜新的第二天,在去看望住院父亲的途中,遭遇了车祸,造成前额骨破碎,伤势十分严重。入院的五天时间里,妻子先后动了三次大型开颅手术。
事故发生时,胡连发正在一线指挥,之后才得知情况。由于当时工作任务比较紧,他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开完生产会后才请假回家看望妻子。当他匆匆赶到医院时,已经是后半夜两点多了,妻子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着,家人在室外不断地徘徊着,此刻,这位坚强的汉子在手术室门外默默地落下了泪,愧疚之心无以言表。
在进行第三次手术时,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那时,胡连发别无选择,他只有央求院方专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要救活自己心爱的妻子。可能是胡连发的真诚感动了上苍,在院方专家的积极努力下,手术很成功,妻子保住了性命,但仍然是昏迷不醒,医生说恢复情况最好也会失去记忆,半身不遂,后半生不能自理。
在医院看护妻子时,由于着急上火,胡连发急性中耳炎发作,他只打了两天针,由于不放心工作,把妻子托付给亲友后,又悄悄地返回到了白音华矿区。去年7月初,他的妻子又进行了第四次手术,在前额骨植入金属网,当时亲属怕影响他的工作,在手术完成后才将实际情况告诉给他。
屋漏偏逢连阴雨,当妻子入院两个月后,由于思念女儿,因肺病住院的老岳父也离开了人世。
胡连发的妻子患病已经一年多了,医药和后续护理费用花了20多万元。为了照顾姐姐,胡连发的妻弟失去了工作;为了照顾母亲,儿子的婚姻受到了影响。
即使这样,胡连发没有因为家庭困难而耽误一天工作,更没有因为妻子躺在病榻之上,而离开需要他的工作岗位。他能做的就是每天升井后,第一时间与妻子电话交流,唤醒爱人的记忆。
对于企业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对于职工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兄弟。但对于妻子来讲,他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对于孩子来讲,他可能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有人说他铁石心肠,在爱人患病期间,他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妻子。
有人说他亲情冷淡,当亲人为他做出巨大牺牲的时候,他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面对这种种不理解,他选择了默默承受,此刻复杂的心情,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一边是结发的妻子和十分懂事的孩子,一边又是自己深爱的工作岗位,他能怎么办?他该怎么办?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是明代将领于谦所作的《咏煤炭》一诗,它道出了煤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胡连发无私、拼搏、奉献、务实的精神,正是煤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
“今年已经过去七个多月了,“老胡”又有100多天没有回家探亲了。”他的爱人怎么样了?他的儿子怎么样了?职工们这样念叨着并为他数着日子,可他依然没有回家的打算,每天依然盯守在工作岗位上,奋战在煤海。在他的身上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可贵精神,也看到了他不畏困难、无私奉献、视岗如家的高贵品格,同时,也看到了他那水晶般的纯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