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茜
漂亮转身,小保姆蜕变为杰出女律师
◎文/王茜
本文主人公
伏案工作的李文玲,面前摆放着一堆法律文书,利落的短发配上精致的小西服,更显出她的干练与气质来。可谁能想到,12年前,她只是个因为家贫而辍学打工的小保姆?
1977年8月6日,李文玲出生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桃源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她是家中的老二,哥哥比她大了11岁,所以母亲生她时已年届40。这个家沿袭了祖辈们的生活,守着几十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种植的是传统农作物,加上收成完全靠天收,父母虽然辛苦,这个家却并不富裕。两年后,弟弟出生,更加重了这个家的负担。
纵然经济上拮据,父亲却支持他们上学,兄妹三人成绩都很优异。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贫,一家人却也生活得其乐融融。然而就在李文玲即将初中毕业的时候,父亲被查出患有肝癌,一家人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起来。小时候,纵然母亲得过败血症、子宫肌瘤,开刀数次,家里债务连连,李文玲都没觉得害怕,这一次,她真的害怕了。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倒了,以后这个家怎么办?她开始内疚,回想起母亲手术完医生告诉她不能劳累,可面对三个孩子和几十亩地,又能如何不劳累;回想起年迈的父亲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学人家做粉丝、卖麻油……父母再苦再累都不吱声,可她不能再这样沉默下去了。她知道,如果自己考上了高中,父母砸锅卖铁也会让她继续上,可弟弟呢,弟弟说不定就上不了了。想了一夜,李文玲下定决心,不上学了,出去打工挣钱。
经人介绍,芜湖市的一对老夫妇——牛运昌和邱镜智家里需要一个保姆。虽然不会做家务,也不知道保姆具体要干什么,李文玲还是大着胆子应了下来。她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挣钱补贴家用就行。
于是,1993年,16岁的李文玲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只身一人来到江城芜湖。
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李文玲来说,初到这个家是极不适应的。“我当时特土,看到与我同龄的人都穿得特别好看,心里非常自卑。而且,我又不会做家务,接下来怎么办?我能不能照顾好两位老人?”李文玲愁眉不展,把心事全写在了脸上。
看到李文玲的样子,两位老人安慰她说:“没关系,孩子,不懂咱们就学。”就这样,从没干过家务活的李文玲开始跟着邱镜智老人一起去买菜、做饭、洗衣服。也许是她的乖巧懂事赢得了老人的心,也许是两位老人膝下无子无女,所以对李文玲格外爱护,总之李文玲在这个家的日子是快乐的。没事的时候,她还帮在老年大学学习的邱镜智老人抄写歌词、诗文。“邱妈的眼睛不太好,我每次都要把字写得大大的,而邱妈就在一旁看着我,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自从与老人熟悉起来,李文玲就称呼他们为“邱妈”“牛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这个家住得越久,“邱妈”“牛老”就越喜欢这个孩子。一次,李文玲在给邱镜智老人整理床铺时,发现床上有条金项链,想都没想,就立刻拿给了老人。这件事在李文玲看来并没什么,可两位老人却觉得这孩子诚实可靠、品质好。从那以后,老人的工资、单位发的礼品,全是李文玲替他们去领。就连家里钱放在什么地方,老人也从不避讳她。
和许多人的远大理想相比,李文玲对未来没有什么打算,当时的她只想照顾好两位老人,把工作做好,然后挣钱补贴家用。可就是她的这份认真、单纯打动了牛运昌和邱镜智的心。他们打心眼里心疼这个姑娘——本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年纪,却因生活所迫要在别人家里做保姆,他们打算为李文玲做点什么。
牛运昌和邱镜智老人都是知识分子,特别是“牛老”,他是安徽省第一代律师,在芜湖乃至全省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虽已退休在家,但时常接些案子回来。两位老人一商量,决定培养李文玲自学法律。为此,牛运昌老人经常带些案卷回家让李文玲看,并试着让她抄写一些法律文书。他参加庭审时,也都带着李文玲,“芜湖市的法院我基本都跑了一遍,现在你要问法院的老人,基本上都认识我。”李文玲说,当时,她就跟在“牛老”后面提着包,到处跑。
慢慢地,耳濡目染,接触得多了,李文玲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也是从那时起,她有了当一名律师的想法。
1996年,在来到这个家3年后,李文玲参加了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本以为考试很简单,哪想到自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专科就需要考二十多门课程,看着厚厚的一摞书,李文玲傻眼了。可她不想放弃,她只能一点一点地攻克。她知道自己的文化底子薄,每次考试只选择考1~2门,争取一次就过。而一年就两次考试,算下来,仅要拿到大专文凭就得五六年。寒来暑往、春去秋回,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终于在2002年拿到了安徽大学法律专业的专科毕业证书。紧接着,她又备战本科,在2007年顺利取得本科文凭。
回想起那段时光,李文玲仍感慨不已。她记得,那时,每通过一门考试,“邱妈”和“牛老”就要给她加餐,三个人在一起庆祝一番。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对于她来说,考下来是多么不容易,这一门一门的考试就像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每过一门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那时,最令李文玲头疼的是《中国法制史》这门课,它涵盖了几千年来传统法律文化主要的发展变化过程,内容又多又杂。李文玲考了几次都没通过,差点打了退堂鼓,幸而得到了两位老人的鼓励,她才坚持了下来。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因为李文玲在电脑培训班呆过一段时间,会打字又会写法律文书,所以待到江声律师事务所成立的时候,李文玲被推荐到那里,负责来访人员的接待、法律问题的咨询等辅助性工作,协助办理了近百起诉讼及非诉案件。但助理当得再好,也只是助理,要想自己执业做一名神圣的法律人,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有多难考,每年的通过率就足以说明——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概率。而且,但凡考过的人都知道,司法备考有一个难点就是枯燥,所以,努力和坚持特别重要。而努力和坚持却是李文玲一直所奉行的,所以她成功了。2009年,她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C证),2010年再次通过国家司法考试(A证)。她从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再次证明了那句老话: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
通过了司法考试,才能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而这张证就像是一把钥匙,帮李文玲打开了通往律师梦想的大门。2012年,她和另外4个合伙人共同成立了安徽君宏律师事务所,主攻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等。这个看似柔弱却又刚强、看似感性却又冷静的女孩成为了律师事务所劳动争议和家庭婚恋部门的当家律师。
从贫穷、困境中走出的李文玲,深知贫困人群的疾苦;在“邱妈”“牛老”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李文玲,也想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些年办理的案件,让我深深感受到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维权过程中的种种不易,作为同样从社会最底层走出的我来讲,非常渴望尽自己绵薄的力量,让每一个人在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李文玲说。
当律师这几年,处理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最打动李文玲的是一个来自江西的小伙子。李文玲记得,2011年的一个冬天,一个二十岁左右带墨镜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办公室。她很诧异,当天天色昏暗,他为什么要带墨镜呢?经过交谈才了解到,小伙姓肖,从江西来芜湖打工,却在工地受了伤,左眼失明并摘去了眼球,而用人单位竟在支付完前期的治疗费用后不愿再承担责任。以后怎么办?装上的义眼是要定期更换的,而且左眼失明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右眼。小伙不善言辞,显得特别无助。
李文玲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动了,那么年轻的小伙子,原本也是带着梦想出来打工的,但他的梦想却因意外瞬间破碎,那一幅墨镜,不是装饰,而是遮羞。“我要为他寻求正义,要用司法的公正重新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李文玲当时就决定接手这个案子。虽然愿望十分强烈,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让她眉头紧锁。小肖受雇于一家建筑工地,与用人单位既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其他可以证明雇佣关系的材料,工头在支付了部分医疗费后,就不闻不问,用人单位也不承认有这个工人的存在。为此,李文玲冒着寒风数次奔波于工地和工人住宿的工棚,说服工人为小肖作证。经过十余天不停地奔走,李文玲终于拿到了小肖在工地打工及受伤的第一手材料。在事实和法律面前,用人单位不得不屈服,不仅全额支付了医疗费用,还支付了近25万元的赔偿款。结案后,小肖和父亲一起来到李文玲的办公室,握着她的手,热泪盈眶。那一刻,她觉得她坚持的梦想是正确的、闪亮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李文玲成为担任法律援助案件最多的律师之一,成为无偿代理劳动争议案件最多的律师之一,当很多律师对人数众多的劳动争议案件避而远之的时候,她总是冲锋在前。
2014年4月,李文玲接手了一个涉及19人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案件涉及的用人单位因经营策略问题导致业务量锐减,长期大量拖欠工人工资,甚至出现了转移生产设备、关门歇业的苗头。工人们情绪激动,多次找老板商谈无果。
那天,正当李文玲在研究这个案子时,电话响起,是该案件的当事人之一任某,任某在电话中慌乱又紧张地说:“李律师,你快来啊,老板要跑了,公司大清早正在用卡车拉生产设备呢,现在工人们都堵在门口,你快来啊,不然要出事了。”李文玲听闻,赶紧告诉他:“你们不要情绪失控,我马上到,等我过来处理。”挂掉电话,李文玲立即拨通了当地派出所的电话,请派出所的民警也迅速赶往现场处理,平息了可能引发的肢体冲突甚至群体性事件。最后,经过她多次与多方当事人和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最终使企业拖欠的员工工资和补偿金全部支付到位。
从踏足这个行业至今,李文玲已记不清接手了多少个案件,帮助了多少人,得到了多少荣誉……李文玲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她获奖连连:2013年成功当选为芜湖市第九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芜湖市第四届律师协会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芜湖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年被评为“第九届芜湖市优秀青年”;2015年又分别获得“芜湖市十大女政法工作者提名奖”、“芜湖市十大女律师”、“芜湖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从而受到中共芜湖市委政法委、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芜湖市人民检察院、芜湖市妇联等12个部门的联合表彰。回首过去,她内心满满的都是感谢:感谢“邱妈”“牛老”,引领自己走上了律师这条路;她也感谢自己,是自己的坚持、真心才让她有了今天的成绩。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这是电影《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在影片里,丹中士在认识阿甘之前坚信自己会和祖辈一样战死沙场,布巴则坚信自己会成为虾船船长,可最后丹中士不仅没有死在战场,多年后还成为了亿万富翁;布巴没有当上船长,可他的捕虾之梦却被阿甘实现……生命中就是充满了这么多的想不到、不确定,而对待这些不管是好的、坏的事情,酸甜的、苦辣的滋味,我们都要学会从容、乐观、积极地去面对。也许命运之神暂时没有把幸运之手放在你的身上,但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就像李文玲一样,从辍学当保姆到蜕变为杰出女律师,她又何曾预料到?只不过,她没有过早地定义自己,当幸运之神眷顾自己时,抓住机会,最终实现了这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