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诗平(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十堰 442700)
急性阑尾炎主要体征为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病情较重的阑尾炎,治疗不及时常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选择56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确诊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21~61岁,平均(35.6±6.6)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相关检查,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取仰卧右高左低位,采用三孔法,在脐上缘作切口置入Trocar,冲入CO2形成人工气腹,气压控制在10~12 mm Hg(1 mm Hg=0.1333 kPa),分别在左下腹、麦氏点附近放置Trocar,作为主、副操作孔,在腹腔镜下找到并分离阑尾,结扎后切除阑尾。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取仰卧右高左低位,在右下腹麦氏点处作手术切口后找到阑尾,后对阑尾系膜及动脉进行结扎后切除阑尾。
1.3 观察指标:术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化脓率,对两组患者以上指标进行比较。VAS疼痛评分[1]。0分:无痛;1~3分:轻微的疼痛,可忍受;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疼痛强烈,难忍。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28 41.3±8.7 12.5±1.1①对照组 28 39.8±7.9 25.2±3.6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化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阑尾炎,是由于阑尾炎发病后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加重,阑尾内腔堵塞化脓、腔内压升高等引发阑尾处血液循环障碍,致使阑尾壁穿孔坏死,并可进一步引发阑尾周围脓肿及弥漫性腹膜炎。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认为急性阑尾炎发病的基本因素是梗阻,主要因素是感染[2]。临床治疗主要给予阑尾切除术,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虽疗效较佳,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具有术后疼痛感强,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缺点。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具有创伤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本研究结果示:腹腔镜下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低,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化脓率低,且以上指标均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1] 徐晓东,杨有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678.
[2] 陈运佑.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2):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