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李 靖 王鸣鸣 _弓克敌
濮阳供电公司自1984年3月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1年的光辉历程。从贫瘠的黄河故地到崛起的龙城新貌,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一座220千伏站、一台主变、一条220千伏输电线”的时代到“双核三环”(500千伏电源东西双核心,220千伏中部、北部、东部三个环网)主网架结构,濮阳电网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濮阳供电区的输电线路长度也由最初的44.5千米发展到1052千米。
回眸濮阳电网发展之路,笔者有机会采访到输电运检专业师徒三人,和他们一起畅聊巡线工作发展历程,共同回忆守护光明背后的故事。
吴自成,濮阳电网输电元老级人物,第一任线路检修班班长,市内99%的电杆和杆塔都是他主持或参与架设的,是龙城一线一杆的见证人。
见到老班长吴自成时,他正蹬着自行车巡视线路,一路上走走停停。他身材魁梧、硬朗矫健、面色红润,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年过花甲的样子。
说起和线路的故事,他看着旁边的杆塔触景生情,微笑着告诉笔者,他和线路结缘50多年了。1970年濮阳县电业局招工,当时才19岁的他成为其中一员。他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线路高压班班员,负责输电线路的巡视和维护。
当时乡里和村里都没有通电,整个县城只有一条35千伏的濮清电源线。无论严寒酷暑,吴自成都骑着工区的自行车,挎着十多斤重的维修工具筐,扛着爬杆用的踩板,拿着笔记本、笔和一天的干粮去巡视,一去就是一天。一年365天中,他有一大半时间都在苍凉孤寂的田地里踽踽独行。每天巡视10千米线路,每年走破5双鞋,一月一次普巡,恶劣天气后要特巡,特殊线段要加巡,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1983年濮阳市成立,1984年3月,原濮阳市供电局成立,人员由濮阳县电业局和安阳市供电局的部分员工组成。吴自成因善于钻研、技术过硬、为人忠厚老实,被任命为输电检修班班长。
建局初期,濮阳电网结构简单、机械化水平低、运行可靠性不稳定,冬季每逢下大雪,线路就跳闸。1989年隆冬时节,天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输电线路通道内的积雪普遍在30厘米以上,有些地段甚至没过了膝盖,让人分不清哪是田野哪是道路。有一基电杆倒塌需要重新架设,吴班长带上两个班的人员去抢修。当时放线、立杆全靠人力,吴自成和大家一起用双肩将电杆移至杆位,有人推绞磨,有人放风绳,有人挂线。天黑了,他们就将汽车的车灯打开来照明,在冰天雪地里,在兄弟们齐声“嘿呦嘿呦”的号子声中,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点,重2.5吨、高21米的电杆立起来了,导线接通了。回忆一起走过的艰苦岁月和一起奋斗过的同事,吴自成老班长热泪盈眶、自豪无限。
在资料、设备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吴班长省下生活费,托人从省城买来书,带领大家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研究技术难题。“越难越要学,要干就干好。”1992年,他将裸露的高压线裹上一层绝缘层,大大提高了线路的稳定性,这项技术在全省还是首推。他带出了好几批优秀的徒弟,都成为线路方面的骨干。
吴自成老班长2005年光荣退休。与输电线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至今退休10年了,仍然保持着骑车巡视线路的习惯,像看护自己孩子一样细心。
吴自成老班长的得意徒弟郭彦朝现在是濮阳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班班长。
上世纪90年代的立杆架线作业
2014年,濮阳公司将无人飞机应用到线路巡视工作中
郭班长也是上任15年的老班长了。在他办公室说起巡线,他很神秘地冲我笑笑,从柜子的最底层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影集,印有“一起走过的日子”几个字的封面斑驳不堪,不知被翻了多少遍。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张张淳朴的脸庞记录着线路工作的点点滴滴。
“那个年代,别人对我们输电人的印象是‘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挖煤的,仔细看是输电的’,供电局的男同志不好找对象,线路上的就更不好找了,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来线路。”回忆起那个年代,憨厚的郭班长绘声绘色道来,讲到有趣处不禁哈哈大笑。
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出工去巡线的时候,工区开出一辆卡车,大家坐在车斗里,带着藤编的工具箱,一路晃啷晃啷,每走10公里就会留下一个人,每个人徒步巡视20基杆塔,逐杆检查导线、金具、瓷瓶、拉线和螺丝等设备,发现异常情况和设备缺陷做好记录,回去及时向班长和工区领导汇报。
巡线时,每次一发现缺陷,郭班长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直到现在,他经过带拉线的电杆时,还会看看上面的螺丝钉,松动就加固,缺失就补上。他告诉笔者,巡线工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看得仔细点、看得长远点才能减少线路跳闸。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濮阳电网建设也突飞猛进。1994~2013年新增线路66条,线路长度21694.735千米,杆塔3456基。线路人肩负的责任和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1997年开始,输电工区给每个班组配备了巡视摩托和望远镜。2005年,输电部还配置了两台红外测温仪,有些线路部位不用走到跟前,隔着几十米就可以把温度准确无误地检测出来。
“要是能坐在办公室巡线就好了。”那些年,郭班长还有这样一个梦想。
如今,郭班长的梦不再是梦。输电部早已成为濮阳公司科技创新的集聚地。
“谁说女孩在线路不干活,胜丹就是我们的主力队员。”郭彦超骄傲地介绍自己的兵。2012年7月,21岁的女大学生王胜丹到输电运检室报道,结束了线路专业30年来没有女大学生的历史。
近年来,输电部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对技术的革新。2014年10月10日,王胜丹操控一架搭载有高清相机的无人飞机对220千伏顿沃线进行隐患排查,这是公司首次利用六旋翼无人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开启了高科技巡视线路的时代。年纪轻轻的王胜丹已经承担了濮阳地区线路巡检的重要任务,是公司无人机飞行大队长。
无人机巡线提高了电力维护和检修的速度与效率,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比人工巡线效率高出几十陪。目前,濮阳公司输电部逐步开发了无人机在摄像读取数、故障查找、远程监控、智慧视频巡检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其中,视频巡检将通过在输电线路通道内安装监控摄像头,辅助防外破工作,并为将来坐在办公室巡视线路奠定了基础。
现在,巡检线路工作由原来单纯人工巡检创新发展为现在国内首创的视频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巡检和人工巡检“四维”立体巡检模式。
“将来各方面技术成熟以后,无人机可能带来线路运维革命,工作人员坐在室内就能操控无人机巡视、维护输电线路,就像变电运行人员在集控站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远程运维一样。”王胜丹兴冲冲地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