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5-16 09:16:58孙冬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1期
关键词:腺癌宫颈癌宫颈

孙冬梅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已经很多女性缺少日常保健知识,宫颈癌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经国际卫生组织显示,在宫颈癌中,其中宫颈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位置的癌变,其在在宫颈癌中占比为25%左右。经我国数据统计,我国宫颈癌多发生在18~84岁年龄段的妇女,其平均发病年龄约49岁左右在当今临床中,宫颈癌在妇科疾病中已经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尽早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而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对宫颈癌的确诊率较高,CT检查可明显看到宫颈癌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而进行MRI的断层扫描,能够全方位的进行诊断[2]。本院经不断研究,采用CT和MRI联合诊断宫颈癌,确诊率明显高于单一应用一项影像学检查。其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到本院门诊进行初步诊断为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41~68岁,平均(53.62±3.67)岁,其中经诊断患有腺癌的患者26例,鳞癌患者19例,磷腺癌15例,患者主要出现的临床症状是子宫不规则的出血,月经不规律,伴瘙痒与疼痛。

1.2 方法

1.2.1 CT诊断方法 CT诊断采用Philip64排螺旋CT机,患者在检查前的晚间口服含有2%的泛影葡胺水溶液500 mL,在检查前进行饮水憋尿,是膀胱充盈[3]。之后在肘部静脉注射碘普罗胺0.01 mmol/kg。由耻骨联合至髂前上嵴设置参数为每层10 mm进行扫描,重建间隔0.8 mm,对病灶部位进行每层5 mm,进行薄层扫描。在腹主动脉内,CT值达170~180 HU后动脉期扫描[4]。

1.2.2 MRI诊断方法 本院采用GE Signa EXCITE Ⅱ型1.5 T高场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戴有节育环的患者应先取出节育环在进行MRI检查,在检查前患者充分饮水憋尿,保持膀胱重影,每层4.0 mm进行扫描[5]。检查序列:轴面矢状位SE T1WI序列、TR 364 ms,TE 15 ms;轴面及矢状面快速回旋TSE T2WI,TR 2890 ms,TE 108 ms;冠状面脂肪抑制SPIR T2WI,TR 3800 ms,TE 103 ms,TI 115 ms矢状面脂肪抑制STIR T2WI,TR 3840 ms,TE 103 ms,TI 115 ms;之后在肘部静脉注射碘普罗胺0.01 mmol/kg。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增强扫描SE T1WI扫描视野为370 mm×380 mm~390 mm。层厚为7 mm,间隔为0.9 mm,扫描矩阵为256×256,重建矩阵为512×512[6]。

所得CT及MRI图像均由本院放射科专业医生阅读。根据图像呈现来判断对宫颈癌的分析。以及宫颈癌的肿瘤大小、位置,以及侵袭的组织转移情况进行记录。为手术及药物治疗提供支持数据。患者CT及MRI及图像见图1~2。

图1 CT图像

图2 MRI图像

1.3 宫颈癌分期

1.3.1 CT分期标准 0期:CT检查可见宫颈轮廓平滑无突起,边界清晰明显。宫颈周围有明显的脂肪间隙。宫颈直径小于3 cm的软组织影。Ⅰ期:宫颈直径>3 cm,但宫颈轮廓平滑无突起,边界清晰明显。宫颈周围有明显的脂肪间隙。Ⅱ期:宫颈直径>3 cm,宫颈轮廓模糊,宫颈边界不规则,可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索条状影像。宫颈及输卵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同时密度明显增高。Ⅲ期:盆腔可见蔓延的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索条状影像,可累及至梨状肌和闭孔内肌,同时伴有盆腔的淋巴结肿大,输卵管可见积水,延伸至肾盂出现明显积水。Ⅳ期: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索条状影像可蔓延至膀胱或直肠内。膀胱或直肠内壁明显增厚,周围层消失,淋巴结肿大可蔓延至腹股沟或其他脏器。

1.3.2 MRI分期标准 0期:MRI检查T1WI、T2WI及STIR上,宫颈均无明显异常信号。显示为阴性。Ⅰ期:显示轴位可见T1WI偏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的结合现象,T1WI可见宫颈机制环基本完整,STIR显示高信号。Ⅱ期:矢 状位限制低信号基质环中断破坏,异常信号超出阴道上2/3,或宫颈周围出现异常高信号。Ⅲ期:异常信号超出阴道上1/3,阴道壁有明显的不规则增厚,同时边缘模糊不清;宫颈周围可延伸至盆腔或主韧带出现异常高信号。Ⅳ期:高信号延伸至膀胱或直肠壁,同时膀胱或直肠壁明显增厚,盆腔肌肉脂肪层已经消失,同时肌肉形态明显异常,盆壁骨信号明显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查阳性率96.6%(58/60),准确率95.0%(57/60);MRI检查阳性率 83.3%(50/60),准确率78.3%(47/60)。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阳性率100%(55/55),准确率100(55/55)。相较CT,MRI在宫颈癌阳性诊断率、准确率均明显较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病理学分期显示,0~Ⅰ期18例,CT诊断10例,准确率55.55%,MRI诊断15例,准确率83.33%;Ⅰ~Ⅱ期28例,CT诊断19例,准确率82.1%,MRI诊断26例,准确率92.8%;Ⅱ~Ⅲ期9例,CT诊断7例,准确率77.7%,MRI诊断8例,准确率88.8%;Ⅲ~Ⅳ期5例,CT诊断4例,准确率60.0%,MRI诊断5例,准确率100%。MR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而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宫颈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宫颈腺癌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国家中宫颈腺癌在宫颈癌中占比为25%左右[7]。据文献报道宫颈癌可发生于18~84岁妇女,其平均发病年龄约49岁左右,多发生于更年期妇女,近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8]。子宫宫颈引发的病变在我国妇女病发恶性肿瘤病变中的发病率极高,并且随着每年对其疾病的统计,随着女性的生活压力大,更年期并发症,流产过多等等因素,其发病率仍然在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子宫宫颈恶性病变进展缓慢,多由子宫糜烂等疾病演变而成,因此很多患者可由子宫不典型的增生经过十多年的病变转变为宫颈癌。同时宫颈癌早期患者自身无任何明显症状,不易发现,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治愈率极高,几乎无复发。宫颈癌多数起源于宫颈管内膜,最常见的为颈管内膜型,它可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亦可向输卵管上皮方向分化形成浆液乳头状腺癌[9]。

经临床结果可见CT对宫颈癌的诊断主要依赖宫颈软组织的形态学改变,Ⅰ期宫颈癌,宫颈轮廓及强化密度与正常宫颈差别不大,影响CT诊断,Ⅰ期宫颈癌CT分期准确率仅为55.55%(10/18)。Ⅱ期宫颈癌,CT对于阴道侵犯范围的界定,以及宫旁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都是降低Ⅱ期宫颈癌CT分期准确率的因素。Ⅱ期宫颈癌CT分期准确率为67.8%(19/28),Ⅲ期、Ⅳ期宫颈癌,影响因素主要是周围组织侵犯鉴定和淋巴结转移。Ⅲ期宫颈癌准确率为77.7%(7/9)。Ⅳ期宫颈癌准确率明显提高为80.0%(4/5)。CT分期总准确率为66.66%(40/60)。Ⅰ期宫颈癌MRI准确率为83.33%(15/18)。Ⅱ期宫颈癌已越过宫颈向阴道、子宫峡部及周围组织浸润。Ⅱ期宫颈癌MRI准确率为92.8%(26/28)。Ⅲ期宫颈癌肿瘤异常信号累及阴道下1/3,向外可侵犯盆壁肌肉或导致泌尿系梗阻、肾盂积水。Ⅲ期宫颈癌MRI准确率为88.8%(8/9)。Ⅳ期宫颈癌膀胱、直肠受侵。Ⅳ期宫颈癌MRI准确率为100%(6/6)。本组宫颈癌MRI分期总准确率 90%(54/60)。

宫颈癌分期是对宫颈癌的诊断,对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着预判的作用,同时在治疗后可根据宫颈癌的分期来判断预后效果,但对宫颈癌的诊断单单用妇科检查的方法,对盆腔,淋巴结等等的判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10]。同时有相关报道也证明在妇科检查中,对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60%~66%。在宫颈癌影像学检查这一领域中,对宫颈癌的分期的准确性取决于在CT和MRI的影像学检查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患者盆腔内的各个组织脏器的结构,通过逐层扫描,可以明显的显示出肿瘤的位置,以及肿瘤与正常结构组织的差异。经本文研究结果可见,其CT准确率分为60%,MRI准确率为91.6%。确诊率均明显高于临床检查。

在MRI的诊断中,宫颈癌形态主要以类圆形出现较多,而且错呈现为边界不清。在T2WI的信号表现上,健康子宫颈多从内到外都呈现为明显高信号和明显低信号,而在宫颈癌组织上,可表现为稍高信号[11]。正常子宫颈在T2W1上由外到内表现为低信号、明显低信号及明显高信号,分别为肌外层、肌内层及黏膜层[12]。宫颈癌组织在T1W1上则显示为等信号,因此可根据子宫内膜、宫颈基膜已经子宫旁的其他组织信号进行对比,同时逐层扫描,进行多方位,多序列的成像来显示病灶部位STIR成像可以将脂肪的信号压低,能够更清晰的观察周围组织的病变,淋巴结的肿大以及癌变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13]。

CT也能在宫颈癌的诊断中进行明确的分期,但由于CT的分辨率不及MRI,因此在对宫颈癌肿瘤的诊断是,<4 mm的肿瘤,能够诊断出来的难度很大,而对>5 mm的肿瘤在CT影像的片子中能够明显读出[14]。因此在对宫颈癌准确诊断中有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CT影像的检查中,需要辅助其他的临床检查来进行参考[15]。由此可见MRI检查的检查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与CT相对比可见,MRI是多方位,多层面,多序列的成像,有着较高的准确性[16]。

综上所述,CT独立进行读片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确诊率较低,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改进。MRI根据其多层次,多方位,逐层扫描的成像特点,在进行宫颈癌的分期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诊断,但在进行放射治疗中,需要将CT和MRI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诊断也治疗的准确性。

[1]刘晓蓓,刘文亚.MRI和PET/CT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A].新疆放射年学会、新疆兵团影像学年会论文汇编 [C],2010.

[2]景竹春.子宫颈原位腺癌六例病理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6):408-412.

[3]付皎,任修勤.阴道镜检查联合醋酸白试验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152-154.

[4]高克非,刘富元,冯艳玲,等.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CT评价[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6):578-580.

[5]祖德贵,曾庆玉,霍建伟.64排螺旋CT血流灌注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2(4):51-52.

[6]娄鹏荣,陶庆松,郭建新,等.MRI对侵犯宫体的宫颈癌放疗的指导作用[J].中国癌症阿志,2010,20(10):786-789.

[7]程祝忠,任静,王闽,等.MRI动态增强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J].西部医学,2011,23(4):713-715.

[8]刘爽,李亚里,刘爱军,等.P16(INK4A)及Ki-67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42(3):225-228.

[9]余玲玲,赖凤娟,李文华,等.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25-27.

[10]周勇.常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21-122.

[11]芮平.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J].中国性科学,2012,21(7):48-50.

[12]张晓霞,刘萍,郭海荣.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的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44-146.

[13]廖婷,方云香,彭薇颖.宫颈癌常用筛选技术比较和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59-60.

[14]张孝春.CT和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5):148-149.

[15]钟锴娜.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51-152.

[16]邱书珺,蒋小平,陆晓兰,等.MSCT和MRI对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对比[J].放射学实践,2012,27(1):77-80.

猜你喜欢
腺癌宫颈癌宫颈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8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47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