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中知变再出发
——第二十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集萃

2015-05-16 05:45
中国记者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总编辑副总都市报

□ 文/本刊记者

10月23日,来自全国近30家晚报、都市报的社长、总编辑、资深媒体人汇聚郑州,围绕“持中知变,突破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大河报》再次作为东道主承办此次年会。《中国记者》应邀与会。会议概况和主要观点撷英如下。

一、危中求变:坚持、把持、不放弃

与会的晚报、都市报领军人的一个共识是,传统媒体最大优势是制作、提供优质内容,选择、加工、传播信息,今天仍然如此。坚守这一点,不仅是媒体的性质、责任、使命,也是做好经营和其他产业,壮大实力的基础。“媒体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对于外来者而言,一见面就递上来,让你对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一个城市通过这张名片,传递给匆匆过客的是真实的每一天的鲜活。”《山西晚报》总编辑尹长虹说,一篇文章里的精美语言使他对报纸的信心又回来了一些。这也是本地化纸媒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的体现和最好证明。

他还介绍说,《山西晚报》近年来除了继续做好内容,守中求变,从容应对,做了不少各方面的尝试。比如,在硬广告急剧下滑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策划多种活动,开展多种经营,与省里职能部门合作搞山西品牌中华行、世界行;搞最美社区干部评选、感动山西人物评选;还要出一本书、一个微电影、一个轮回演讲等等,把它们都作成项目,效果如何,还在尝试、探索。

“总的看,只要我们把品牌坚持下去,把报纸的权威性、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运用好,‘危’中一定能找到机会。”

《兰州晨报》总编辑周丹波说,这次研讨会是个能够启发大家耐心决心和恒心的会议,启示都市报同仁平和心态,为开拓未来的事业加油鼓劲。持中知变主题正契合我们的当下实际,办好报纸的信心没有变,“持中”就是不断将品牌做得更好,不断挖掘其价值:公信力价值、百姓黏合度价值、平台价值等。报企的多元化、非报产业经营方面,《兰州晨报》主要考虑从挖掘城市价值、资源的角度切入。兰州近年修建地铁、开通城际铁路、新的城市道路开通等,晨报抓住城建中出现的渠道价值机会,拓展户外广告,拿下一些资源,也产生一些效应。未来这些方面还有空间。在新媒体尝试电商方面,尽可能利用平台优势与优势金融机构、优质企业对接,扩大报纸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非报产业方面,尝试着广告量减少的背景下和优质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共同经营一些项目,弥补广告下滑的缺失,正在谋划几个项目,有的已经有点起色,相信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初步见到成效。

都市报最优秀的品质到底是什么?之一就是容易开拓市场,始终在创新、创业。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一步步坚实走到今天。越是在竞争环境复杂情况下,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能够激发创新力,创新力也是都市报的内生动力。相信有这种情怀和精神,定会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发展。

《城市晚报》总编辑左道认为,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新闻,其实新闻就是坚守,就是坚守住。从《城市晚报》的发展看,与其他都市报的市场不太一样,东北的市场培育初期不是很完善,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不是很大,广告总量也不是很大。报纸现在遇到了一些困境,一个是人员,人是最大的成本。我们也做非报经济,广告比较单一,现在正在努力拓展。

还在深挖时政类新闻资源,11月份开一个全省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模式已经打开,几个县市已经抓住机会开始签约。

现在也在尝试做小周刊。做细分市场的某个专业性内容。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比什么?就得比慢不比快,比大不比小,比实不比虚,比整不比散。整体来看,主报和新媒体搭成平台以后,我们叫一稿多态,上午发一批,中午发一批,晚上发一批,第二天早起又发一批,与主报的展示形式不一样。

《辽沈晚报》总编辑徐晓民说,在都市报工作了20多年,有《辽沈晚报》那天就在那工作,觉得今年比历史上任何一年都要困难。

董 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杨 青《大河报》总编辑

陈兴旺《燕赵都市报》社长

陈剑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

尹长虹《山西晚报》总编辑

左 道《城市晚报》总编辑

丁传光安徽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新安晚报》总编辑

徐晓民《辽沈晚报》总编辑

品牌影响力还在,内容生产能力还在,人才也在,觉得困难就在于经营模式正在被颠覆或者说已经被颠覆,经营平台已经开始出现坍塌。

今年有很大变化。第一深切感受到人员臃肿,实行了转岗,按照集团定的“三小一大”原则:编采小、发行小、行政小,经营大。今年《辽沈晚报》从采编和发行部门共转岗了56个人到经营部门。现有150多人,整个版量也在收缩。第二也在探索一些新的路子,比如探索大的项目。比如跟一些产业及新公司合作经营,各自占股,这样的商家谈了两三个。第三,所有经营部门更多和新媒体结合,所有经营部门都有微信公众号,集团层面也在探索这方面的工作。

现在遍地是新媒体,APP遍地,微信公众号遍地,都市报的新媒体还有什么优势让人家必须加你?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在怎么整合资源?行政资源、品牌影响力、社会的推动力,这些怎么整合成媒体的经营能力?也值得探讨。

二、找准定位,突破自我

《生活报》总编辑杨小会曾和一位学者交流,问他怎么看待电台这几年的发展?这位学者感觉电台和报纸的区别是电台更应该叫准互联网媒体。电台如果为企业策划一个案例,可能找出来十几个、二十几个卖点,第一次播出时可能拿出三四个卖点,然后根据节目反馈,根据大家对其中几个卖点感兴趣,感兴趣的保留,不感兴趣的马上去掉,把其他卖点随时补充进来。所以说电台能够生存下来,有些还能过得好,这对纸媒今天特别有启发意义。

首先,纸媒应向电台当初一样,找出自己的定力。

即找准定位,看清当前情况下竞争对手是谁,是同城的都市报、晚报、新媒体?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对手还是自己。

他觉得现在有几种力量左右着都市报的发展。每天考虑的事情,办好报纸是其一,报社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如果这个考虑不好,可能队伍就散了。第一种力量是下行压力,第二种力量是都市报的支撑力。优质的内容和策划,这种原创能力永远是一个支撑力。公信力,是稀缺资源。前些天《生活报》帮贫困大学生家庭卖助学蜂蜜,发了两天的报道,接到电话两千多个,卖了助学蜂蜜5000多公斤,就是大家仍信任都市报,觉得这件事情也释放了他们的爱心、善心,帮助了贫困家庭。公信力是基础,能够整合很多社会资源,是宝贵财富。

现在《生活报》在做社区内活动,这对报纸的影响力及对微信增加粉丝量,都发挥了作用。有些新媒体想到社区搞活动,自己做不起来,一定拉着报纸,传统主流媒体,大家信任,这就是都市报的支撑力。

《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凌说,《春城晚报》长期以来认认真真做本土,现在报纸国际国内新闻每天一两个版,强制性规定本土新闻、原创新闻,老百姓最关心的内容,老老实实地做。这一年时间,《春城晚报》发行量还升了。

做报纸能不能有未来?我们可以去广泛学习借鉴其他报纸。比如有的香港报纸让各种各样的广告在上面,老百姓也可以在上面打广告,这些路数可以认真琢磨一下。

《春城晚报》2010年完全改制,成立了春晚传媒,成立公司以后,照样也在卖产品,也在做旅游、户外广告,还办幼儿园,可谓教育产业,也在做会展经济等。

回头看,成立春晚传媒,当时就应该坚定不移走上市之路。有些兄弟报纸正在走这个路,建议大家在成立公司之前,就把目标明确,只有到资本市场上去,才能解决大问题。在成立公司过程中,把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好。

《贵州都市报》总编辑陈鹏宇谈到,第一张以“都市”命名的报纸是《贵州都市报》,1998年创刊《今日都市》后,改为《贵州都市》,到现在22年了。

2014年全国都市报下滑已经比较严重,上任之初也跟很多媒体老总、朋友做过沟通,觉得失败感或者说挫败感、恐慌感是从未有过的。

2015年,比上一年有更多的下滑,有更大的压力,但更从容、淡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都市报的一种困惑,走什么样的路继续坚持下去?“持中”就是坚守、担当,从都市类媒体二十年发展历程看,很多东西要坚守,读者价值、市场观念,服务性、地域性、本土性等等,同时也要“求变”,对新技术、新业务形态的主动融入,网站、微信、微博、APP,大家都在做。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一定要用现代商业或现代资本的理念,一定要拥抱资本市场,进入更大的市场里圈钱,这个路子不走,在传统的方式和格局下,可能平台和涵养能力均不够。

《贵州都市报》近期准备做几件事情。从内部的部门架构、人员配置和栏目设置、考核机制等方面考虑改变。已经启动改版方案,也是落实深阅读、慢阅读、高品质阅读。在做立足本地、服务全国的本土电商网站。在做以服务贵州省内中小企业的网上金融平台,这个金融平台整合了相关的环节,前景很好。社区是做市场类媒体、都市媒体所不可放弃的市场、阵地。与专业数据公司合作,对现有的读者资源、用户资源进行细致分类、分析研究。

《江南都市报》总编辑彭京认为,现在大家聚在这个地方是为了破题和寻找出路。尽管极度严寒,但在某些灾难片里所呈现的零下273摄氏度,还是有人能够逃出生天,只要能够心怀虔诚,一定能够找到破解之路。

2014年下半年广告大幅度下滑,《江南都市报》也在考虑怎样找到新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在非报领域,也就是多元化经营。

方 野《华西都市报》总编辑

陈鹏宇《贵州都市报》总编辑

张九阳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新消息报》总编辑

高敬毅三秦都市报社长、总编辑

刘长发《重庆晨报》总编辑

2014年还在其他非报领域做了一些尝试,推进多元化进程中的感受是多元化经营说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收获起来就更不易。很多项目都夭折、流产、失败,但不管做什么离开了报纸肯定不行。今年两个项目还不错,旅游资源产品取得了不俗业绩。车展一年做三场,在南昌市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会展方面有了底气和经验,明年将把旅博会拿到手。都市报要想活得好,还是要努力寻找更多适合的生存之道。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戴平认为,现在手机阅读已不仅局限于碎片化,更多年轻人在手机上长时间阅读,看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受众接触媒体的行为向新媒体的迁徙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升受众关注度,是传统媒体面临的一个难题。“《扬子晚报》在当前版面削减的情况下,报纸还是尽心尽职地做好各类新闻”。其中就包括现有的慢深阅读。比如,重点打造深入报道的“焦点新闻”,同时保证专副刊和各类周刊的质量,也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

《北方新报》副总编辑冯梅说,《北方新报》是内蒙古日报社的一张都市报,地处偏远地区,报业发展仍较缓慢,可下滑的速度一点都不慢,跟大家是一样的。

面对问题,从去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收缩摊子,实现整体提升,原来有260多人,现在是210人,办报人员减少。

还在开源节流上做打算,精细化管理,广告经营上想了很多办法,针对企业需求及新变化,为客户提出一些策划方案,为他们提供服务。启动公益活动,协助赞助,调动客户参与等。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想了。

《北方新报》的新媒体建设今年开始又准备再做微博、微信,这都是刚起步。

转型中,需要支持及观念的转变。

三、立足“专业”优势,继续“精耕细作”

《每日新报》编委郭诗亮谈到,新闻报纸这一行准入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理论上都可以跨界来做记者,但这又是个专业化的时代,市场在细分,行业在细分,相信未来总有一天,所有东西都恢复到一个原有的价值轨道上,那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新闻工作者是专业的人,只有我们才能把新闻专业的事儿做好。

《南方都市报》编委王海军说,对报纸南都依然很重视,2014年到现在一年时间内,改版了三次,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改版?报纸还需要再去折腾吗?之所以还要去做,因为认定报纸仍是南都传统媒体的价值所在。

最近改版有两个背景,第一是确实需要重新调查和定位,第二南都选择了提价,由360元调到720元,改版提出了三精,精英、精品、精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会有新闻,但我们做的新闻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通过这个方式,再造南都的稀缺性。

南都也在做减法,原来附加在报纸上的一些东西不做了,把它剥离掉,现在南都阅读群体发生了很大改变,90%属于机构订户,政界、商界精英群体增加。顺应变化做影响力。强化舆论监督,强化权威性。

强调高端,专门开了南都访谈版,还有互动方面,做众筹新闻;还有一块刻意强化文学性,文字一定是优美的,故事一定是好看的。在机器人能够写稿的时代,希望能够彰显出传统媒体人的价值,相信这种情怀是任何机器都写不出来的。

《钱江晚报》编委蒋梦桦作为下届年会东道主代表发言,他说,钱晚大概两个方向,一是坚定不移发展移动终端。以服务加新闻形式做手机客户端,有合作伙伴,强强联合。二是尝试所有软性服务类资讯和公司化。《钱江晚报》是国内最早提出微信矩阵概念的都市报之一,晚报大大小小有40来个微信号,分布在各个领域,2014年集团搞过一次孵化大赛,准确叫创新大赛,也叫内部孵化。对一些评选出来优秀的微信号团队进行过一次孵化,给了一些政策和钱,给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援。

周丹波《兰州晨报》总编辑

彭 京《江南都市报》总编辑

张云梦《三湘都市报》总编辑

林 华《海峡都市报》副社长

王忠俊《齐鲁晚报》常务副总编辑

戴 平《扬子晚报》副总编

杭州这样的互联网城市跟其他城市有所不同,支付宝不光让你招不到人,而且把你想做的事儿都做了。我们怎么办?首先是保持公信力,剩下是软性的,是新闻+服务。希望外来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能够和我们原本的资源优势相结合,走出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安徽报业传媒集团《新安晚报》总编辑丁传光谈到都市报的优势认为,一是晚报都市报20余年来,锻造了中国新闻领域最过硬、最专业的理想团队,只要团队不倒,报纸就有未来、有希望;二是晚报、都市报已形成了中国新闻的半壁江山,是其他媒体一直无法替代的部分;三是内容和质量仍然优良。因此都市报人尤其需要淡定、坚定。现在最重要,也最能做好的是,发挥品牌资源优势,调动一切手段,尽力保住自己的蛋糕,并通过品牌实现转身。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野用“固本强基,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三个词,谈了他对年会主题“持中知变”的理解。他说,实践证明,二十年来都市报在内容创新上不仅“顶天立地”,而且特别能够接地气。站在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更要大力探索产品、渠道、平台、运营、流程、管理等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他认为,都市报要延续辉煌,需要面临一系列的凤凰涅槃,坚信作为内容供应商、观点引领者、民生服务者等角色的都市报,插上新媒体的翅膀,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是可以在新的互联网全媒体环境下,再次创造出新的辉煌。

《燕赵都市报》社长陈兴旺认为,现在必须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主要问题是项目、人和资本。

首先,都市报可以依靠品牌优势,选择朝阳产业,做与报业、文化等特点相关的项目,比如,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

其次,要吸收一批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目前,《燕赵都市报》正准备上一个旅游电商项目,就是基于“互联网+”,与另一个电子商务机构开展跨界合作,整合电子商务分销、找导游、境外旅游、智慧景区建设等。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陈剑文说,首先要对内容生产进行改变,办报宗旨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让都市报的功能重新回归。

以前是两次售卖,现在要变成N次售卖。除了内容改版、融合发展外,陈剑文认为,都市报还要改制。“现在正在探索改制,准备年底前,将《楚天都市报》剥离改制为有限公司,成为责权明晰的市场主体,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今年8月1日,在《三湘都市报》头版,总编辑张云梦的一篇《别慌》,吸引了众多读者,文章中,张云梦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文风,传递出一个铿锵有力的信号:《三湘都市报》要转型!

“改版后的我们,主打财经,专攻市场,希望做受众的品牌推手,创富帮手,理财顾问,生活参谋”。

“这不是一次例行化妆,而是一次深度整容”。纸媒,能够在熊市中逆袭雄起吗?张云梦说:“著名财经专家曾说过一句话‘股市的最终走向,取决于我们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自己的信心。所以,无论近日涨跌如何,别慌’。纸媒亦然。”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新消息报》总编辑张九阳说,于2000年正式创刊的《新消息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惟一一份省级都市报,今年10月12日刚刚进行了新一轮改版。

《新消息报》果断进行“产品制造工艺及流程+办报思维理念”的双重再造。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报纸。注重用户体验,变“办报纸给读者看”为“创造精神产品给用户使用”,变“事业单位思维”为“公司思维”、“商业思维”。

在《齐鲁晚报》常务副总编辑王忠俊看来,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新闻出版业只有主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跨跃与发展。

《重庆晨报》总编辑刘长发说,《重庆晨报》全力打造的APP“上游新闻”即将正式上线。旨在成为重庆新闻最好的供应商,志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而不是追随者。

“新闻立报,读者为本”是《重庆晨报》20年来的办报宗旨。刘长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宗旨依然得坚守。尽管现今信息产能严重过剩,但优质新闻依然稀缺。

在《三秦都市报》社长、总编辑高敬毅的心中,最深刻的两个关键词是:“延安精神”和“正字文化”。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三秦都市报》和三秦网实现高度融合,并打破部门界线鼓励全员参与,打造了由65个微信公众号组成的“秦人矩阵”以及网站集群,更紧密地“粘”住读者和用户。

心正、身正、言正,则是高敬毅所强调的“正字文化”。都市报坚持“正字文化”,用自身的正气去感染人、引导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董林说,过去是“媒体+服务”模式,都市报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只会卖广告卖报纸,但未来,要转变为“服务+媒体”,要把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要用服务增强用户黏度,创造商业价值。

都市报应该是用“服务”聚合巨大的用户平台,用这个平台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要学会跨界,要使“+”成为一种新常态。

就目前的《大河报》来说,实施的是“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

一体——坚守纸媒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左翼——强力打造新媒体矩阵和平台,形成万物生长、有序生长的环境。

右翼——发挥大河报品牌影响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非报产业,对品牌依赖高度的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体育产业,投融资合作和股权合作等。

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理念、观念,一起重新出发。

论坛由《大河报》副社长刘书志主持。除上述发言外,《大河报》总编辑杨青、《西海都市报》副总编辑郭建强、《新疆都市报》副总编辑曹慧娟、《南国早报》副总编辑甘伟珊、《西藏商报》副总编辑杨柳丝、《海峡都市报》副社长林华、《中国记者》杂志社总编辑文璐等同志均在研讨会上作了发言。

冯 梅《北方新报》副总编辑

杨柳丝《西藏商报》副总编辑

郭建强《西海都市报》副总编辑

曹慧娟《新疆都市报》副总编辑

甘伟珊《南国早报》副总编辑

王海军《南方都市报》编委

郭诗亮《每日新报》编委

蒋梦桦《钱江晚报》编委

猜你喜欢
总编辑副总都市报
老乡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Law Offices of Scott Warmuth
我刊总编辑杜振民同志逝世
别把奖励一次用完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永远的遗憾——深切怀念不曾谋面的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