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尧伊
1 1936年4月,正当蒋介石乘专机频频巡查中国西南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地区,以堵防红二、六军渡江北上之时,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一场风雪刚过,一架飞机从洛川向北飞去。这是一架美式波音小型军用运输机,此行目的地是陕西省的肤施城。肤施,后更名为延安,1936年间是国民党东北军的防区。
2 波音飞机是东北军司令张学良的私人座机,本配有专职美籍驾驶员。但本次飞行,由张学良亲驾。而且为躲避西安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监视,飞机早几天就飞到洛川军用机场待命,可见此行相当秘密。
3 与张学良随行的有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中共地下党的代表刘鼎和张学良卫队长孙铭九、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本次秘密飞行到肤施,是为了和中共举行高层会谈。张学良下决心和中共联合,实属不易。
4 张学良晚年回忆:“我反对内战。我对蒋说:‘剿共是剿不完的,他们有百姓支持,我们没有。剿共半年丢了三个师,连编制都被取消了,我才明白蒋是‘一斧两砍。”郁闷之际,张学良找到他东北友人《新生》周刊主编杜重远,杜送他一份中共的《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为张学良开启了新路。
5 而中共地下党代表刘鼎则是应张学良要求,由牧师董健吾推荐的。董健吾实际上是中共特科的特工。1936年1月,董受宋庆龄的委派,代表国民党给中共传递密信,便是乘张学良私人座机到肤施,后由东北军护送到红军防地的。其后,董、张成为挚友,无话不谈。
6 而与张学良肤施之行的另一名随员,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则在促进张学良与红军联合抗日上起到重要桥梁作用。高福源于1935年10月在榆林被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俘虏。经过学习,高主动要求回东北军做张学良工作。
7 1936年2月底至3月初,经高团长往返联络,在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部所在地洛川,中共代表、中共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等和张学良、王以哲进行了初步会谈,达成停战协议。
8 这一切终于促进了肤施的高层会谈。会谈地点在肤施城中的教堂。教堂周边已清界,警备森严。
9 踏着残雪,周恩来和张学良见面了,双方竟有相见恨晚之感。张学良说:“周恩来这个人我最佩服,他也佩服我。反应快,双方不用更多语言就能把事情讲明白。”
10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们是同师,都受过张伯苓的教诲。”周恩来回忆:“那时,我十三岁。老师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站起来大声说:‘为中华之崛起!”张学良很感动说:“那应当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良知呀!”
11 会谈持续一夜,在相互合作的重要项目上均达成协议。就“反蒋”还是“联蒋”的意见分歧方面,也有坦诚的交流。周恩来说:“只要蒋介石放弃‘剿共的政策,我们是可以联合的。”张学良激动地表示:“你们在外面逼,我们在里面劝,一定能把蒋介石拉到抗日阵线上来!”
12 会谈结束后,张学良想到周恩来提示,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团结很重要,便私下和王以哲商量。王以哲便邀其到洛川会谈。其实,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和中共早有联络。1935年底,毛泽东亲派原中共陕西省委的汪锋给杨虎城送去亲笔信,并多次会谈联合抗日事宜。
13 张学良、杨虎城终于在洛川会晤。红军、东北军、西北军联合抗日的三位一体统一战线在中国西北开始建立。
14 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张、杨支持下蓬勃开展。在西安王曲镇,张、杨举办了培养抗日力量的军官训练团。在过去军事对峙的前线,现在不仅开放了集市贸易,而且红军剧社的演出受到民众热烈欢迎。当红军剧社演出话剧《亡国恨》时,台下东北军官兵哭声一片。
15 周恩来4月13日返回瓦窑堡,刚到张学良身边工作的刘鼎也随同来汇报工作。周恩来和张闻天召集在瓦窑堡的中共负责人做了报告,并将会议情况电告在山西前线的毛泽东。
16 14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张、杨两部关系由你统一接洽并指示之,以其处置随时告我们……对外示统一,对内专责成。”
17 在山西东征的红一方面军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所向披靡。山西军阀阎锡山不得不请蒋介石出兵援助。这正中蒋介石的下怀,可以乘机打入过去中央军无法插足的山西。蒋介石立即派陈诚出兵二十万两路进发山西。由于蒋军大兵压境,“红军与一切抗日军队集中华北”的战略意图已无法实现。红军采取收缩兵力,集中作战的预定计划。4月中起,周恩来奔波于黄河渡口和山西红军前敌指挥部之间,重点是保护渡口,保障运输之畅通。
18 为避免内战升级,保存抗日力量,并促进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开展,4月28日,毛泽东、彭德怀决定红军撤回河西。周恩来赶到延川,迎接毛泽东。红军从5月2日起经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5月5日全部渡完,进至陕西延长地区休整。
19 毛泽东率前敌指挥部指挥全军西渡,最后才登船离岸。当陈诚“追剿军”三个纵队好不容易赶到黄河岸边时,已经见不到红军的踪影了。
20 5月5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向南京政府及海、陆、空军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著名的“55通电”。这个通电实际上是向全国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反蒋”政策已经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政策了。
21 5月8日、9日在延长县交口太相寺,由张闻天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做《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毛泽东指出:“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扩大了红军,筹集了物质。”太相寺会议肯定了毛泽东“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和西征的战略方向。
22 为加强对地处国防前线的华北抗日运动的领导,1936年春,刘少奇化名胡服,到达天津,肩负党中央重托,担任北方局书记,扭转了过去北方局在指导救亡运动中左的倾向,开拓了新的局面。
23 毛泽东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1936年春,在中共领导下,爱国学生组织南下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24 毛泽东指出,红军东征,“既声援了一二·九学生的爱国运动,又促进了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运动的浪潮”。鲁迅、茅盾、宋庆龄、覃振宇都给中央写信,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
25 为了将全国各地救国力量团结起来,高举“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旗帜,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各界的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四十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等十四人为常委。
26 1936年3月8日,何香凝在上海参加国际劳动妇女节集会上,强烈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相伯、何香凝、史良带头在上海街头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通过外国记者报导,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7 在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文化界起重要作用,创办了大量抗日刊物,创作了一批救亡文艺作品,尤其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传遍全国,激励全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28 在红军东征影响下,爱国人士李济深发表了拥护抗日的通电:爱国将领傅作义在绥远正告日本关东军:华北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搞“独立”。随后,傅作义开展了“绥远抗战”,得到全国人民支持。毛泽东致电:“足下之英勇抗战,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
29 在全国抗日浪潮中,1936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和陈济棠把广西和广东部队改称“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并出兵湖南,造成逼蒋抗日的趋势,史称“两广事变”。
30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自“九一八事变”后坚持与日本侵华的关东军作殊死斗争。1936年间发展有五万余人。一路军杨靖宇部,二路军周保中部,三路军李兆麟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即是李兆麟将军所写《露营之歌》中的名句。
31 赵一曼烈士是抗联艰苦斗争中涌现的英雄。她任第三军二团政委,率部在左撇子沟与敌激战,受伤被俘后英勇就义,表现了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气节。
32 在全国救亡的浪潮中,蒋介石迫于形势也曾通过几条途径和中共接触。比如通过宋子文求宋庆龄帮忙,宋庆龄委派中共特科地下党员董健吾牧师亲赴陕北传递了密信,密信中带有明显的收编苛刻条件。而对中共回复的五条意见,蒋介石则置之不理,顽固地坚持“剿共”反动政策。
33 蒋介石着手建立以陈诚为总指挥的晋陕绥宁四省区“剿共总指挥部”。由于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有秘密协定,而阎锡山又被打怕了,就只有中央军第十三军汤恩伯部以及坚定反共的宁夏军阀马鸿宾、马鸿逵部。
34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全国政治军事形势决定立即进行西征战役,向敌兵力薄弱的陕甘宁边区进攻,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策应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北上,进而实现向北打通与苏联、蒙古的联系。5月14日,在陕西延长县太相寺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毛泽东总结了东征战役的经验,并进行了西征战役的动员,组成了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
35 5月20日,毛泽东获悉张国焘有北上意向后,立即致电朱德和张国焘表示欢迎。25日,又就形势和战略问题致电朱德和张国焘,并致电彭德怀:“二、六军团六月中可到甘孜,四方面军已接受我们的方针……当是西北计划一生力军……对国焘关系承认暂时采取协商方式……务以协和团结为目标。”
36 5月底,毛泽东和党中央等军政领导从延长地区回到瓦窑堡,瓦窑堡的乡亲们都很高兴。
37 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后,从天全地区退至康北甘孜地区。康北以藏民为主,农牧为生的高寒地区,人稀物贫,本不宜久留。但朱德说服张国焘在康北,边筹粮边等待二、六军团渡江会合一起北上。自从张浩以国际代表做协调后,又因形势的变化,张国焘对朱德态度有所收敛,恢复了朱德总司令的部分职权。4月,朱总司令带领总部、红军大学指战员进行春播。甘孜地区的藏民由于历史上和汉人的矛盾,又受到国民党反动宣传,不少人为躲避红军逃离家园,农田无人耕种。有的战士不理解说我们等不到收获就离开了。朱德说:“这地现在不播种,那些藏民回来吃什么?”
38 收工了,大家很疲劳,但也很愉快。尤其是在红军大学学习的康克清和在总部四局工作的汪荣华可以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
39 甘孜白刘寺的五世格达活佛,发现红军很尊重藏民习俗,保护寺庙,纪律严明,是友好军队,便主动帮助红军筹粮,转告逃到山林的藏民放心回家。朱德亲往白刘寺对格达活佛表示谢意。活佛听说朱德要带部队采摘野菜以节省口粮,便和朱德在附近山林识别食用的各种野菜。
40 朱德总司令组织了野菜委员会,在活佛和司令带领下,找到了几十种可食的野菜,栽到红军大学一面平整好的地里,举办了野菜展览会。朱总司令称这些野菜是“革命菜”,还编了号,插上标签。朱德还编写了一本《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发到各连队。在五一节举办了运动会,增设了别出心裁的烧牛粪比赛。这都是为过草地所做的生存训练项目。
41 朱德为解决部队御寒衣物,也为准备迎接将至的二、六军团,组织部队买羊毛、捻毛线、织毛衣、缝皮背心。红军大学的女学员请藏族妇女当老师,个个成为织毛衣、捻毛线的能手。
42 格达活佛见朱总司令如此朴实诚恳、和蔼可亲,非常乐于和朱德谈心。朱德坦诚地讲到自己坎坷身世和追求真理的历程,活佛深受感动。活佛也是穷人出身,开始向往革命。
43 格达活佛还写下了可传唱的诗歌:“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同情我们,有搭救我们的恩人来了。”在寺庙里,僧人念经,红军学习,各占一隅,互不干扰。这天红军正在召开迎接二、六军团的动员会。
44 徐向前总指挥正在讲话:“红军都是一家人,都是亲兄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上次我们和老大没搞好关系,要接受教训。吵架归吵架,团结归团结,说什么也不能闹分家。现在,老二要来了,再搞不好关系是说不过去的。……和二、六军团会合主要任务是北上和一方面军会合。”
45 会后,陈昌浩接到中央发来的欢迎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即将会合和北上的电报,交朱总司令签收。作为四方面军政委,这些日子对总司令比以往恭敬多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