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 丁梦鸽 付宗玲 任士伟 胡彪
为了使基础教育更好地迎合新媒介应用于教育的趋势以及克服新媒介应用的阻碍因素,本研究以鲁西南地区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鲁西南地区的小学生及其教师与家长的新媒介素养现状,了解影响学生有效使用新媒介的因素,从而探索出合理、有益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 城乡小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对比
1.家长对比
(1)提供新媒介对比
根据家长问卷的基本情况调查,所有被调查城市家庭中约97%的家长为学生提供了新媒介,而农村约95%的家庭为学生提供新媒介。根据城市家长的填写,没有为学生提供新媒介的原因当中最主要的是“怕影响学习”以及“对孩子视力不好”,而乡镇和农村的家长填写的居前三位的原因则是“怕影响学习”、“经济条件不足”以及“对孩子视力不好”。由此可见,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或农村的家长为学生提供新媒介,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长的意识问题。
(2)媒介素养对比
笔者从操作能力、导航能力、质疑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家长的新媒介素养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渐进性显著Asymp.Sig的值为0.000<0.05,x2=28.347,可见两者媒介素养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城市的学生家长媒介素养均值为9.5231<10.6592,可见城市学生家长的媒介素养优于农村学生家长。
(3)对学生使用新媒介的约束对比
经调查发现,从总体上讲仅有4.5%的家长不规定学生接触新媒介的时间段,2.7%的家长不规定学生接触新媒介的时长,可见家长对学生使用新媒介普遍进行了约束,但是约有35.2%的家长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学生通过新媒介接触的内容,74.6%的家长不陪伴或很少陪伴学生使用新媒介,63.3%的家长不对学生使用新媒介进行指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学生接触新媒介的关注除了约束其使用外,对学生接触新媒介的内容、方式等的关注是很少的。
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尽管城市家长的新媒介素养高于农村或乡镇的家长,但是两者在指导学生使用方面几乎没有差别,结果如图1所示。
2.教师对比
(1)媒介素养对比
从结果分析来看,x2=2.837,p=0.092>0.05,两者的新媒介素养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鲁西南地区招聘教师的要求和方式来看,教师都接受了专科以上的高等教育,所以两者新媒介素养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是合理的。
(2)媒介素养教育意识对比
在调查教师对“将新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现有课程必要性”的认识上,约有64%的农村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而在城市教师中,约有70%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在调查教师对“教师进行新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的必要性”的观点认同上,分别有62%的农村教师和71%的城市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比较发现,农村教师中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教师均多于城市教师,可见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在对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距。
3.学生对比
(1)使用新媒介类型对比
根据对学生使用各种新媒介的调查,发现除了网络交互电视(融合电脑与电视的新型媒介技术)外,城市学生接触各种媒体的人数比农村多。但在网络交互电视这种新媒介的调查上却出现了意外:农村学生的人数比城市的多。通过集体访谈发现,原来很少有农村学生知道、了解网络交互电视的,就把问卷中的网络交互电视当作普通有线电视处理了,由此可见农村学生在新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是有欠缺的。
(2)使用新媒介目的对比
通过调查发现,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学生接触新媒介的目的居于前三位的都是学习知识,关注社会、了解新闻和玩游戏、看小说,但是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玩游戏、看小说,使用新媒介的娱乐性功能更强一些。
(3)新媒介素养的对比
根据笔者对新媒介的理解和补充,进一步从上述五个维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x2=11.913,df=1,渐近显著性,p<0.01。根据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渐进显著性水平值为0.001,卡方检验显著,说明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媒介素养存在显著性差异。再根据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媒介素养均值比较发现,农村或乡镇学生媒介素养的均值为11.2984,而城市学生媒介素养均值为10.8182,城市学生媒介素养均值小于农村或乡镇学生,这说明城市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要高于农村或乡镇的学生。
● 城乡小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1.政府应增加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投入
首先,针对城乡小学生媒介素养存在巨大差异的现状,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新媒介设备的投资,改善教室内的投影设施,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设备,以此缩小这种差距。
其次,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师使用新媒介的技能,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再次,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开设试点学校,编写适合各地条件的教材内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同时尝试把新媒介素养方面的相关教育整合到学校的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中,必要时还可以“把媒介教育列为学校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其前提是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新媒介意识和使用新媒介的技能。
2.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融入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一是将新媒介引入课堂,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协作,使关键知识点与媒介素养教育有机结合。二是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外学习。用新媒介连接课内外学习,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效率。
3.家长应营造良好的新媒介使用氛围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新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必要影响。家长通过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注重新媒介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把对学生使用新媒介的关心从约束层面深入到了解和指导层面。
另一方面,家庭文化氛围以较为隐蔽的方式影响了学生媒介素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挥新媒介的教育作用,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互动式媒介接触氛围,让彼此拥有共享媒介的时间与空间,构建良好的家庭亲子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