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秉黎
● 全时教学模式概述
全时教学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将以班级为对象的分时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对象的全时式教学方式,它把教学时间全时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结构模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诊断精细化,是突破“三通两平台”建设中“人人通”应用瓶颈,实现“人人通”应用的有效载体。
● 全时教学模式深入解读
1.转变理念
全时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时空概念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这种理念就是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信息化方式的轨道上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靠知识,而且靠技术;不仅靠课内,而且靠课外;不仅靠主导,而且靠主体;不仅靠灌输,而且靠学法;不仅靠粗放,而且靠精细;不仅靠自己,而且靠全体;不仅靠一时,而且靠全时。
2.重新定义教学时间
全时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独地把教学时间放在校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利用信息化的环境和信息化的手段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前置和后移,建立新的全时课堂观,让学生在校内校外两种环境、课内课外两个场所,都能找到教师,随时随地听到教师的解读,得到教师的帮助,不再让学生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影响学习进度,降低学习效率。
3.系统化知识内容
全时教学模式,要求知识内容系统化。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碎片式教学致使学生知识碎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教师以考试为导向,只重视局部知识和知识点的分解与讲解,而学生自己却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印象,所以知识结构的支离破碎,也就在所难免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大大削弱了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观,即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拥有完整的学科知识和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的人,而不是拥有零散专业知识的人,从认真学习领会课程设置内容和要求开始,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备课、讲课、评课为目,做到纲举目张,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模块化教学结构
全时教学模式,将教学结构模块化,把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评价、培训、管理等六个模块。其核心集中在前四个模块。课前模块包括数字教材、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微课、数字资源等五个小模块;课中模块的基本理念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可以先引导,后互动,也可以先交流再小结,还可以其他方式组合,不一而足。课后模块的要求是构建起信息互动的平台,使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空间,满足学生渴望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更具有现实意义。评价模块的意义在于依靠教与学过程的原始大数据,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精确的定位诊断,迅速检测出某生、某班、某年级、某学科的学习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培训模块强调的是在全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学科与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管理模块的重心放在对全时课堂教学结构的管理上。这是一种依托大数据的模块化管理方式,针对性更强,指向性更准,便于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课堂教学结构模块化,不是对课堂教学的切割,而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重组,有利于各学科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数字化教学过程
全时教学模式,需要教学过程数字化。重点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是勤劳朴素的传统方式,现在运用的是数字化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使师生拓宽视野、丰富内容、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质量,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从课前教师的数字化备课、数字化微课、学生的数字化预习,到课中师生的数字化互动,再到课后的数字化诊断、数字化管理,始终把数字化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之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还将成为教学校正的依据、学科诊断的基础,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
6.精细化教学诊断
全时教学模式,可以做到教学诊断精细化。是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评价学科教学质量优劣的有效方式。现有的学科评价只有通过各种考试结果来统计评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滞后性。而现在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育信息化手段,利用全时教学过程数字化,即可将教与学的轨迹全程记录下来,并由学科诊断师对学科大数据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给出成绩出现问题的学科、内容、时间、程度等精细的学科成绩诊断报告,帮助教师和家长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使学习诊断校正成为常态,使学习诊断校正成为查找学习问题、提高学习质量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