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坚 (广东省佛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佛冈 511600)
佛冈县自2001 年12 月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感染例数逐年上升,报告地区逐年扩大,艾滋病疫情呈蔓延态势,至2013 年底,全县累计报告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60 例,其中AIDS25 例,HIV 35 例,报告死亡27例。为掌握该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县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1 年~2013 年佛冈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本文研究对象为2001 年~2013 年佛冈县报告的HIV/AIDS 病例。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个案信息,其中男44 例,女16 例。
1.2 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导入Excel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与统计学处理。
2.1 时间分布:2001 年~2013 年佛冈县报告的HIV 感染者/AIDS 患者60 例,感染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011、2012、2013 三年感染人数迅速增加,2011 ~2013 年报告例数是2001 ~2003 年例数的6.8 倍,各年报告的HIV/AIDS 病例在时间分布上比较,见图1。
2.2 人群分布:性别年龄:60 例HIV/AIDS 中,男44 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2.75:1,经非参数检验,男性高于女性(P <0.05),年龄23 ~81 岁;其中40 ~50 岁年龄组报告的HIV/AIDS 例数最多,占33.33%,其次是30 ~40 岁年龄组,占26.67%,第三是50 ~60 岁年龄组,占21.67%,各年龄分布情况见图2。婚姻状况:已婚39 例(65.00%),未婚者15 例(25.00%),离异或丧偶5 例(8.33% ),婚姻不详1 例(1.67%)。文化程度:小学13 例(21.66%),初中36 例(60.00%),高中或中专9 例(15.00%),大专及以上1 例(1.67%),文盲1 例(1.67%)。职业:职业分布中农民25 例(41.66%),家务及待业18 例(30.00%),工人2 例(3.33%),商业服务3 例(5.00%),公共场所服务员1 例(1.67%),餐饮食品业1 例(1.67%),离退人员4 例(6.67%),其他6 例(10.00%)。
2.3 感染途径:感染途径三种传播途径共存,异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47 例,占78.33%)(P <0.05),其次是注射毒品(9 例,占15.00%),同性传播(4 例,占6.67%);在异性传播中非婚异性性接触是主要感染途径(40 例,占66.67%)。
图1 佛冈县2001 ~2013 年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年度报告分布情况
图2 佛冈县2001 ~2013 年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2.4 死亡:累计报告死亡27 例,其中HIV 感染阶段15 人,AIDS 发病阶段12 人。死亡原因:因艾滋病死亡9 人(占15.00%),死于艾滋病无关疾病11 人(占18.33%),死亡不详7 人(占11.67%)。
佛冈县与全国相比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1],但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状态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 ~2013 年增加明显。
HIV/AIDS 患者病例主要集中于男性青壮年,30 ~、40 ~岁组男性年龄组占总例数的60.00%,这与广东省艾滋病的年龄分布一致[2],由于这类人群正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期,由于从事农业生产收入偏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很容易感染HIV[3]。
佛冈县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已包括了异性传播、注射毒品和同性传播三种途径,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以非婚异性性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加强对卖淫嫖娼行为的打击以及加强干预的力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办法[4-5]。
综上所述,艾滋病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项防治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①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卫生服务能力;②政府要尽早加大艾滋病的预防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使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得以长期有效进行;③建立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防艾网络,明确各级防艾职责,落实各项防艾工作任务;④要积极做好切断病源工作,阻断血液传播,打击卖淫嫖娼,加大禁毒、戒毒工作力度,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⑤要建立完整的艾滋病初筛监测体系,设立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使艾滋病患者有病可治,从而达到社会的重视和关爱。
[1] 王晚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62.
[2] 王永梅,项凤梅,符林春.广东省与河南省HIV 感染者调査结果的比较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6):327.
[3] 吴 杰,王 岩,王振芳,等.对河北省8000 名青年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调査[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 :4630.
[4] 王百锁,李翔,常文辉,等.陕西省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Ml 8.
[5] 杜双燕,路华松.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政策评估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