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枯白穗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05-14 20:29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真菌性基部茎秆

小麦生长中后期出现枯白穗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小麦穗部部分小穗枯死或整穗枯死发白,枯白穗与相邻健康植株绿色及正常成熟金黄色对比明显;轻则白穗零星点缀田间,重则“白花花”一片,非常容易识别。枯白穗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后,在灌浆期逐渐增多、加重,到小麦成熟期发展到高峰。枯白穗的发生发展已严重影响到河南小麦高产稳产及品质的提高。

一、形成原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不适合小麦生长发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引起枯白穗。土壤板结、污水灌溉、肥水管理不当、干旱、干热风等不良生长环境都可引起枯白穗。

(二)人为因素

农事操作不小心折断茎秆引起,如浇水、追肥、拔草、施药、去杂等导致小麦植株机械损伤造成的枯白穗,尤其是大型机械在田间作业,造成的白穗更多。

(三)生物因素

小麦害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枯白穗,这类因素是河南小麦田间形成枯白穗的主要原因。

害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啃食或蛀空小麦根茎导致植株死亡引起枯白穗。

小麦赤霉病。是镰孢属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受害,常引起小麦基腐、秆腐、穗腐,形成枯白穗。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温湿度适合时,常会造成该病流行,形成大面积枯白穗。

小麦全蚀病。是禾谷顶囊壳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小麦根系和茎基部,形成“黑脚”,导致植株提前死亡,形成枯白穗。严重地块成片死亡。

小麦纹枯病。是禾谷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侵害小麦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形成云纹状病斑。侵入茎秆后造成茎壁失水坏死,形成枯株白穗。

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由多种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各个部位均可受害,主要为害根系和茎基部,引起不同程度的根腐或茎基腐,根茎部腐烂死亡,造成枯白穗。

二、防治对策

小麦枯白穗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发病因素制订不同的防治方法。总之,对小麦枯白穗的防治要贯彻“因地制宜,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枯白穗的防治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土壤改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用洁净水源灌溉、防治干热风等措施进行预防。农事操作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植株。防治病虫害,要科学安全使用农药,要选对农药,适时、适量施用农药。

(二)生物因素导致枯白穗的防治

对地下害虫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拌种。小麦返青拔节期使用辛硫磷等农药灌根。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要结合一喷三防,选用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等农药喷雾。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

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除要加强轮换倒茬、适期晚播、健康栽培等农业措施外,重点要进行药剂拌种,可用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按用量拌种。严重地块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福美双等农药同时进行土壤处理。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抓好拌种和喷药两个环节。使用戊唑醇或纹霉净药剂拌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使用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井岗霉等药剂,重点对茎基部进行喷雾。

对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可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春季用烯唑醇、三唑酮等药剂兑水茎基部喷雾。

(河南省焦作市农业局 郭二庆 张丽娟  李广远 罗明杰 河南省沁阳市农业局 徐小娃)

猜你喜欢
真菌性基部茎秆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晚播对春玉米倒伏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